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他们点赞!7名交医人荣获2023年“上海医务工匠”称号




医者匠心




近日,2023年“上海医务工匠”揭晓,附属瑞金医院王蕾教授、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附属新华医院张力教授、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杨军教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悍教授、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时海波教授、附属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荣获该称号。




2023年“上海医务工匠”





王蕾,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附属瑞金医院骨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运动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师协会肩肘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等职。90年代初即在全国最早开展了肩关节专病门诊,经过30余年不断积累、探索研究,结合微创手术技术,开展肩关节不稳定,肩袖修复,关节假体的置换等多种新型肩关节损伤诊疗技术,是国内最早开展反肩关节置换技术的专家之一。他以传统骨伤“筋骨并重”理念,创立多种肩关节损伤整体治疗方法,提高了肩关节功能治疗与康复水平。构建了“肩关节损伤精准微创治疗体系”,在全国有较高的影响力。


近年来牵头4项地区级的高水平临床研究,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2项发明专利,发表4篇具有影响力的行业述评,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与荣誉。他带领团队在全国多地开展多次大型义诊活动,服务患者数千人。主编科普专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至今已服务上万名患者,使广大百姓受益。



王理伟,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理伟主任始终如一奋斗在肿瘤诊治一线。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一直以来是肿瘤领域攻坚克难的大阵地。他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切实改善了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为此王理伟荣获2013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17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22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国自然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项。围绕胰腺癌精准诊疗,开发了相关早期诊断试剂盒用于早期筛查高风险患者;明确了中国胰腺癌患者分子特征,并在中华医学会支持下建成全国最大晚期胰腺癌大数据平台;引领国内多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临床研究并在国际顶尖肿瘤大会报告交流,为胰腺癌诊疗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致力于基础与转化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患者:开展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肿瘤学组组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牵头制定了首个《中国胰腺癌诊治专家共识》与首个《胰腺癌综合诊疗指南》;连续十二年召开胰腺癌上海论坛这一标杆会议和举办80余场指南学习班,将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与规范诊疗成果大力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水平,切实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张力,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支部书记、科主任、心血管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杨浦区卫生系统拔尖人才、美国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FACC)。


从事心血管内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年门诊量3000人次,年介入手术量1000台,累计手术量超万台;培养研究生30余人次;作为“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成员,参与急救数百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编专著5部。临床主攻方向为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及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其中在冠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开通(CTO-PCI)、严重钙化病变旋磨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编“冠状动脉CTO病变PCI前向开通技术”等多部中国专家共识。立足临床,长期开展干细胞与血管重构及干预研究,开拓了以修复血管、维持血管正常结构和功能为核心的“血管疾病干细胞学说”研究领域,改良吸引自体干细胞为特征的新型血管支架,推动心血管领域创新药物和介入治疗新器械研发。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各1项。个人荣获“树兰医学青年奖”等多项荣誉奖项。



杨军,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行政副主任,党总支书记。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眼整形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体表肿瘤学组副组长。先后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整形外科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中华医学杂志高影响力论文奖等奖项。带领团队共发表SCI论著39篇、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14项(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2项、局级2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7项。


依托全国一流学科专业平台,临床一线,从事整复外科修复重建领域工作30年,成为国内体表肿瘤、眼睑畸形毁损修复领域的领军人物。杨军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秉承张涤生院士让“伤者不残、残者不废”服务宗旨,针对巨大复发性体表肿瘤和眼睑畸形毁损的学科难点、痛点,攻坚克难、戮力前行,创新术式器材,优化临床路径,质控围手术期管理的每一环,并建立了这两个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临床体量最大、病种难度最高、临床成果最多(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上睑下垂2个单病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数第一)的诊疗平台。在此基础上,组织全国同行协作攻关,推广先进治疗技术,编写诊疗专家共识,引领行业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杨军主任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承上启下,培养硕、博研究生20余名,研修医生100余名,其中已成为全国、区域学科带头人才10余人。立足专业、储备人才,辐射行业、服务社会。



王悍,主任医师,教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放射科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王悍教授带领医—工交叉的研究团队,围绕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MRIpHIFU)技术,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取得了系列学术创新成果:解决了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RIpHIFU无创治疗系统,通过了ISO13485体系和欧盟CE认证;牵头开展并推动 MRIpHIFU 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出相控聚焦超声多模式治疗理念,显著提高了难治性肿瘤/肿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被写入3项国际、国内临床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研发出多功能纳米探针,解决了肿瘤热消融中“热沉效应”,实现 MRIpHIFU 治疗的增效作用。构建了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MRIpHIFU 的肿瘤无创诊疗技术创新。


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著43 篇(其中12篇IF>10), 总IF: 305.8, 总引用 2669 次, 3 篇入选 ESI 高引论著, H-指数:26;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 5 项(授权并转化2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 1, 2017)等。担任国际治疗超声学会临床委员会委员、STAR影像医学专委会副主委、中华放射学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放射学会副主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委会候任主委等学术任职;为中国10余家三甲医院培训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治疗医师、技师、护士,推动了这一无创治疗新技术的临床推广。



时海波,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工会副主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人工听觉分会、耳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参加临床工作近30年,致力于位听神经功能障碍研究,开展耳聋、耳鸣、耳源性眩晕的临床诊治,掌握娴熟的耳显微外科与耳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建立了完善的人工耳蜗重植技术体系;建立了钆鼓室注射MRI动态造影技术,实现了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程度的动态评估,精准指导治疗;制定了非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策略,大幅降低临床漏诊误治率,迭代升级智能化诊疗装备并成功上市;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听觉电生理研究平台,开展胆红素神经毒性机制及拮抗研究,成果发表于《Neuron》、《Science TM》等国际顶刊;2020年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


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培养专科高层次人才逾3千名,指导研究生获得校“优秀博士生论文”,201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三等奖,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等课题5项,发表论文2百余篇。入选2013年上海市卫计委“新一轮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1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7年上海领军人才,2023年获得“上海医务工匠”荣誉称号。



李志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主任。牵头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疑难复杂食管疾病诊疗中心,建成“一站式”食管疾病临床诊疗平台,涵盖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食管癌综合治疗体系与磁力环抗胃食管反流病良性疾病等独创技术。自2015年医院食管外科建科以来,他带领科室完成专科手术 7000余台,其中复杂手术例数居全国首位,单中心完成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数量居全球首位。


以创新诊疗为核心,打造国内最活跃的食管疾病研究中心。他带领团队率先开展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NICE研究),牵头完成全球首个机器人对比传统胸腔镜治疗食管癌的多中心 RCT 研究,并开发中国首个磁力环抗反流系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牵头完成上市前的全国临床试验,推动前沿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以专业学术交流为纽带,发出中国食管外科的最强音。他牵头制定国际机器人食管癌手术专家共识,率先成立中国首个机器人食管外科临床示范中心,主持全国首个McKeown食管癌机器人手术TR400课程,培训全球医生超过150名。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5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目前担任上海市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学组副组长、美国胸外科协会会员等学术任职。曾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美国胸外科协会Graham Fellowship等荣誉。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责任编辑:“四力”共行计划

设计学院 徐畅

推荐阅读


1、又增6金,交大共获16枚金牌!大运会今晚闭幕!

2、交大学子脑洞大开,这样的课程“作业”你喜欢么?

3、韩旭领衔女篮夺冠、男乒、游泳……交大再夺5金,飒! 

4、来自交大的他们,入选全国先进典型名单

5、这项国际大奖,交大教授唯一当选!

仁者医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