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6


-- 艺术设计月刊 --

2017年第1期

1958年创刊/总第285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时间的流逝从不停歇,在今天这个时代,体会更深。2016 年的背影还未远去,来不及调整情绪或稍作停顿,2017 年已经过去了数日。世界运转的发条被技术进步越拧越紧,尽管诗和远方一直存在,但眼前的履带必须跟上,就像在跑步机上面,一不留神可能就被甩出去了……新年开篇,什么样的话题才是合适的呢?越是在紧张的情境之中,越是需要我们拥有勇气和愿景,迎接挑战方可取得主动,才有余裕去追寻诗和远方。


创新和创业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双创”一词的走红与政府推动有关。2014 年9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几个月后,又前所未有地将其写入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推动。显然,政府已将创新和创业提到了战略的高度。而全球创新竞争的现实,证明了这一决策的必要性。一个创新成果的突破,可能撬动百亿元级以上的市场,国家间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这个领域。这一领域的落后,将造成长期的被动,影响深远。因此,整个社会多少也感染上了创新焦虑症。创新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的认知,但创新的路径却莫衷一是。更关键的是,创新的成果也绝非心血来潮之下可以一蹴而就的。


创新所涵盖的内容甚广,有技术创新、材料创新、形式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等不同层面、不同专业、不同范畴的内容,但对于设计学科而言,创新是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设计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的内涵和定义经历了不断的迭代,设计对创新领域的介入也日益走向深入。从宏观层面看,我国还不能称得上创新大国和强国。但可喜的是,我国的创新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有前瞻性、也有勇气的企业,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和创新方面的经验,正在逐渐汇聚成一股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期《特别策划》即以“创新·创业”为题,走访了一些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并组织了专题研讨会,以现实的经验启发后来者。创新本身并不应该拘泥于一定的模式,既有的经验也不必成为金科玉律,但前行者的足迹可以成为很好的参考。


浪尖公司从工业设计起步,发展成一家集产业链与供应链于一身的企业,并进一步往产业化平台方向发展,其历程既是一家企业成长的轨迹,也反映了设计创新观念的不断深化。他们总结自身经验,发现设计创新的一个特点——横向整合,“设计公司海绵般地吸收各行业知识,在资源与方法上打通专业壁垒,再沿着产业链纵向进行延伸”。这个认识无疑也将推动设计观念的进步。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的大国,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厚实的基础,也是自身的一个资源优势。社会的整体环境已为创新准备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制造业的能力、金融投资模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平台、孵化机制和平台,等等,但创新仍然是源于持续的投入和踏实的研究。热潮之下,更需冷静。


金鸡报晓,希望丁酉年开启一个创新与创业的丰收年。在农历新春来临之际,本刊祝各位读者事业进步,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特别策划:创新·创业

栏目主持:赵毅平

主持人语

李克强总理在2014 年9 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目前的经济环境与政策为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消费的升级、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创新与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对于个人来说,创新、创业不仅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的精神追求、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途径。创新、创业的话题作为社会热点,对设计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设计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关乎生活方式,而创新则是激发设计的原动力之一。创新、创业在当下愈发成为设计领域关注、关心的话题。


围绕这些社会与设计界关注的问题,我们召开了“创新·创业”专题研讨会,邀请来自创意设计与制造相关领域的企业管理者、创业者,以及创投平台运营者、院校创业指导者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共议“创新·创业”的方向。同时,本期《特别策划》精选了浪尖设计与酷特智能两个在设计创新、模式创新方面走在前沿的企业案例,通过采访、考察、报道的形式深度挖掘他们具有时代前瞻性的创新模式、创新实践过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以期管窥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生态,引发对此话题的践行与深入思考。另外,当前在国内颇为活跃的众筹平台为很多创业团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创新带来了激活的力量。本刊采访了京东众筹的负责人,将呈现其对众筹模式、创业趋势的观察与思考,与读者分享他对于设计创新等问题的独到见解。(赵毅平)

“创新·创业”专题研讨会纪要

编辑整理:赵毅平

编者按:2016 年11 月17 日下午,《装饰》杂志“创新·创业”专题研讨会在大家咖啡召开。九位来自工业设计与制造、智能硬件孵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院校就业指导等领域的嘉宾到场,结合自身经验,就创新、创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担任主持人,杂志多位编辑参会。各位嘉宾就目前的大环境下,工业设计如何持续创新、传统企业面临的转型问题、如何让创新转化并产生价值、移动物联网如何辅助创业,以及如何搭建平台助力创业者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反思。嘉宾们依据自身的创业经历以及管理与就业指导经验,为有意创业的团队与个人,尤其是学生创业者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指导。

 

“创新·创业”专题研讨会合影

创新时代浪尖路径:

工业设计走向全产业链创新

撰文:李云  陈红玉

内容摘要:现如今,工业设计在横向各行业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在纵向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英雄式的个人设计师无法承担起如此复杂的设计任务。协作式的设计团体是设计创新的主体,其中工业设计公司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浪尖设计有限公司扎根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深圳在1999 年成立以来迅速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设计公司。我们有幸采访到浪尖的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兼设计总监陈汉良先生,他为我们讲述了浪尖的创业过程、对设计职能与话语权的认识,以及在设计管理上的见解。

格兰仕微波炉,面板上一体成型的把手是一项创新工艺。

酷特的模式创新:

数据驱动的大规模服装个性定制

采访撰文:赵毅平

内容摘要: 当前,很多传统产业都在面临转型和升级,思考如何通过创新,为升级增加动力。当很多企业还在研究“互联网+”“大数据”“供给侧改革”等新名词的时候,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的创新模式与理论,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开辟出一条工业化的个性定制服装路径,并形成了C2M 的商业模式。这个极具启发性与前瞻性的模式创新典范,有着怎样的创新思路与理念?又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和践行方式?其管理者对于模式创新与商业生态等问题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日前,我们参观走访了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并采访了公司总裁张蕴蓝。


搭建创新型平台孵化趋势性设计

——对话京东众筹负责人高征

采访撰文:袁园 郭海慧

内容摘要:京东众筹现任负责人高征,拥有十几年互联网、科技行业从业经历。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产品、营销、运营等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及管理经验。他长期致力于创新业务,曾亲自带队开发科技创新产品及创新平台。2016 年,高征加入京东众筹,成为国内第一大众筹平台的负责人,不断完善京东众筹在行业内的布局,带领产品众筹、京东众创生态等业务,打造了一个从资源、生态、服务到投资的创业闭环,为创新创业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2016 年岁末,本刊特约记者赴京东北京地区总部对高征进行了专访,就众筹、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激励等时下热点问题进行了对话。



特别关注

栏目主持:萧冯

郑可研究暨重订郑氏简编年谱

作者:连冕

内容摘要:本文为关于中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家、教育家,也是著名雕塑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郑可先生生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内细化了郑先生的履历细节,补充了大量以往未曾发现的重要史实,亦涉及民国期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美术、设计领域内多项关键社会变动的核心情形。


14. 郑可(2 排左2)与叶灵凤(2 排左3)、查良镛(2 排右2)、黄永玉(1 排右2)等于香港湾仔,1950 年;采自林真:《香港文学研究的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香港:林真顾问有限公司,1986,自印本,第55 页。

15. 周恩来批示的《关于国徽公布、制造及颁发问题的报告》(左)与毛泽东批示的《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国徽公布、制造、使用办法等问题的报告》(右)复制件,1950 年,北京;采自中央档案馆编:《新中国向我们走来: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国名、纪年诞生纪实》,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第56-57 页。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刘晶晶

中国设计原创品牌之工业产品篇

编辑:池伟、刘晶晶

编者按:日益崛起的本土设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装饰》策划的《中国设计原创品牌系列》已在2015 年推出了服饰篇与家具篇,定位在中国本土,重点考量产业和市场,强调品牌的运营及其效应,关注设计行为在当下生活和社会民生中的务实笃行。2017 年开年之际,在“双创”、产业转型升级、设计驱动、文化消费等话题的持续热议当中,我们得到了+86 设计共享平台的鼎力支持,聚焦工业产品设计。这五家设计公司长年的设计实践与探索诠释了现代工业设计概念的要义,尤其是共享与整合、沟通与合作的系统理念。工业产品设计直接关联社会生产力和资源分配,担负了实业责任与家国大义,理应赢得敬意;同时,也更需要自省、深思和慎行、奋进。回顾与展示,旨在温故知新,共勉共进。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有界与无界:时晓曦的设计旅程

采访撰文:黄德荃  刘晶晶

内容摘要:设计有没有边界?创新有没有路径?如果有,那么界是什么?路该怎样走?对跨界设计又该做何理解?如果没有,天马行空就能做出好设计吗?无路可走又该如何创新?这些问题,在不太新的新星设计师时晓曦看来,都不是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许在设计之外。工业设计专业出身的他,先是在手机行业一做十年,其间对技术和材料等颇多关注并一直持续下来。正是这种关注,为他的设计创新铺下了坚实的路基。沿着这条路向前走,凭借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从一个项目做起,逐步系列化、系统化,而他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设计理念也愈来愈明晰。


学人问津

栏目主持:王翔

NHCAS 视角下的人机交互、可持续与设计

作者:娄永琪

内容摘要:本文从NHCAS(自然、人类、人工世界和智能信息网络系统)的视角指出,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地危机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发展模式需要被开发出来。这种发展模式的核心任务就是:在“人造物世界”的运行与地球环境的自我修复机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这往往意味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集合式改变(collective changes)。交互设计从人的感受出发,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交往和互动关系,有可能在未来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方式,也就是NHCAS 的未来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智能信息网络系统的发展,使得一种社会尺度的、基于“社会和环境反馈”的交互设计正在产生。这包括如何借助数据、算法、网络等新技术可以使得系统变得更为透明化,也包括如何诱发朝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行为改变,这种干预可以来自行动和系统两个层面。在此过程中,既有社会交互的问题,也有行动主体之间的契约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使得人和机器之间的政治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系统机制的设计,是NHCA 系统运作和交互的基本环境。最后,本文提出了通过主动设计,改变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再基于这些反馈和目标状态进行下一步行动的选择,这就是一种“行动-反馈-行动”的基于佐证的动态设计方法。


观点

栏目主持:莫筱

重振工匠精神,让中国设计赢得世界尊重

作者:郭线庐  赵 战

内容摘要:中国的设计艺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建设,已经有了自己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在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大历史背景下,重振工匠精神,对于中国设计业界,尤其是设计教育来说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首先以中国传统手工艺、意大利设计、德国设计、日本设计和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为例,阐明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继而着重以设计教育为切入点,论述重振工匠精神对设计教育未来的结构、目标及定位的重要意义。

《订单——方圆故事》


一带一路:中国工匠精神的筑梦空间

作者:朱尽晖

内容摘要: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当今中国设计的“工匠精神”内化为主体内在动因,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需要和根本利益,着重讨论“工匠精神”对当代“中国智造”的强大助力。强调“大国工匠”对打造中国品质、重塑中国形象的内在支撑,阐明“一带一路”在新常态下对中国设计“匠心筑梦”的时代意义。

纪录片《大国工匠》

如需了解更多本期内容,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本期杂志。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需购买本期杂志,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买。

[郑重声明]

近日出现

假冒《装饰》杂志官网

     近日《装饰》杂志编辑部发现一个仿冒网站,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在此,请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稿!切勿让某些非法之徒有机可乘、混淆视听,窃取不义之财,败坏学术风气。特此声明:

  • www.izhsh.com.cn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其它均为仿冒,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 唯一投稿邮箱为zhuangshi689@263.net,未开通网上投稿!

  • 编辑部电话为010-62798189,是清华大学所属号段的电话号码。

  • 此上真实信息均印刷在《装饰》杂志的纸刊上,请各位读者和作者鉴别!

  • 【仿冒网站的邮箱地址为:zhuangshibj@163.com(假的这是假的!)】

  • 【仿冒网站的地址为:http://www.zhuangshizz.cn(假的这是假的!)】

  • 在进行投稿或合作等涉及到个人信息以及金钱交易等行为时,一定先以纸刊上印刷的联系方式与编辑部确认和沟通,以防止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下为仿冒网站的主页截图,

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近7年来,担任主编的方晓风先生为其撰写的80余篇“写在前面”,既见证了杂志的成长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忠实地反映出我国设计界的成长和变化。如需购买《写在前面》(签名版)一书,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