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2022年第5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3-07-05


艺术设计月刊

2022年第5期
1958年创刊/总第349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人在不同阶段对“养老”概念的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年轻人会觉得很遥远,想象与共情也难以消除距离感;中年人则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忙碌中有直观感受,但仍难有切身的感觉;进入老年的人们往往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自己把握平衡。对养老“理想状态”的设定是困难的。这种困难在于各方面衰退的趋势是必然的,但心理上大家仍然保留着自己体力、精力盛期的记忆和想象,所谓的“理想状态”可能还是一种妥协的结果。同时,养老也受制于各种外部条件,包括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等。渐渐老去是人生的一部分,正如人生难言理想模式,养老也是如此。

养老之所以日渐成为一个热点、焦点话题,原因在于老龄化社会的形成,老年人在社会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传统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类总体文明水平提升,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另一方面则的确对社会服务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与之相伴的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因此,设计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不仅关乎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日用民生服务,也关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今年上海新冠疫情暴发期间,疫情管控对老年人群的影响成为社会热点,现象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老龄化比例超过了40%,远超国际定义的严重老龄化(10%)的水平。其中许多社区是很典型的“自然退休社区”,即当初的社区居民都是青壮年,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整个社区进入老龄化状态。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中国是有着悠久尊老传统的国家,但泛泛的“尊重”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养老问题对设计思维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也引发了广泛的反思。针对老年人能力衰退的现实,设计首先从易用性入手,改善老年人对产品的使用状况,但这种特殊对待的产品分类(如功能简化的老年手机),往往带来了一种“被歧视”的感觉;接着业界提出通用性设计、包容性设计的策略,照顾到用户的尊严;之后随着对老年人群的深入观察和研究,功能方面的策略仍有很大局限性,“快乐生活”的状态才是更为理想的目标。此外,也有研究者不仅在思考老年人群衰退的一面,也看到了老年人群具有优势的一面,即知识、经验的积累,如何让老年人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这无疑是保持健康的有利因素。

从上面的过程不难看出,养老问题的讨论对设计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养老问题有其深刻的复杂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老龄化程度不同,背景、原因和人群构成也不相同。落实到具体的人,则老年人之间的健康状态、能力状态的差异也十分显著。设计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设计不仅要解决一般性的问题,更要解决特殊性的问题,设计更大的价值在于能有效针对“特殊性”。本期《特别策划》以“设计·养老”为题,邀请了多位学者从设计思维、伦理思考、具体的设计策略和经验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提供了思考设计与养老问题的立体视角,相信这些内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关于老年设计的研究现状。这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且永无终点的课题,如何让人能够优雅地老去也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命题需要更多的学科参与其中,养老问题更为关键的是需要一个社会系统性的支撑,希望设计学可以先取得一些突破。

方晓风


特别策划:设计·养老

栏目主持:赵 华

主持人语

从《装饰》2012年《特别策划》“老年设计”专题,到本期专题“设计·养老”,十年过去,老龄化问题持续加剧。除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大背景外,技术发展亦使人类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人类在随时间不可避免地步入老年时,也不可回避周遭一切的飞速变化。数字技术带来的生活智能化究竟是福祉还是壁垒,已成为全世界共同思辨的问题,不仅对于老年人,也包括那些不能充分享有科技平权的人群。而突发的如新冠疫情等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更使此类矛盾的显现加剧。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更加重视超越于生理基础之上的精神、尊严与价值实现等需求,以及全社会整体的平等、包容与多元化的服务,这才是社会更加“健康”与“智慧”的体现。积极养老已成为全世界提倡的养老模式,它不仅能充分发挥老年人本身的优势,尊重其自主性与多样性的需求,也进行着更为系统性的代际融合、社会双向互动等探索。设计在科技发展与人文视角的支持下,为这一切提供着更多、更为友好的可能性。

本期专题邀请的学者与研究团队,不约而同都在持续关注着上述问题。赵超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系统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根据技术与文化语境中的直觉认知、先验知识和熟悉度,构建出人本设计双螺旋结构的适老化设计方法模型,借以指导对适老化智能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的构建;李煜基于纽约自然退休社区(NORC)的案例分析,探究社区设计支持居家养老“全龄共享”模式,提升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与社会参与感;蒙克以社会学视角,从消费者、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三方的角度,辨析为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设计缺乏来自市场的回应,希望以更包容的设计理念缩小或填平代际间的数字鸿沟,让所有群体共享数字社会发展的成果;林璐基于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的围绕“老年优势”的设计应用实证研究,提出优势视角下的老年“增智设计”,加强了设计对老年人先前经验及优势能力的思考,以及与技术和全社会层面的正向互联;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进行的系列探索老年设计的工作坊,以特定老年群体的参与式设计为基础,探讨面向居家养老人群的精细化智能服务设计,以及设计伦理视角下的老龄化智能产品的数字包容性。在这些从理论到实证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设计与养老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不仅是更精准的产品与服务,还有更为积极和公平的柔性融入。(赵 华)


《适老化设计模型的构建:技术与文化语境中的直觉认知、先验知识和熟悉度》

  赵 超

内容摘要:论文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系统中所面临的问题展开研究,发现生理衰退、直觉认知、先验知识、熟悉度,以及文化语境构成影响适老化技术产品设计的重要变量,并据此构建了人本设计双螺旋结构的适老化设计方法模型,借以指导适老化居家智能辅助、移动支持、社区康养三个智能技术产品的应用场景构建,设计出老有所养、老有所行、老有所乐的养老产品服务模式。本研究论证了适老化设计理论模型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创新维度,指导跨学科设计团队构建设计学驱动的预防、医疗、康养、护理等相衔接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模型。


《社区设计支持居家养老——基于纽约自然退休社区(NORC)的探究》

  李 煜、李麦琦、徐跃家、刘平浩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与养老相关的社区规划设计问题日益严峻。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老占90%以上,针对其设计问题的讨论并不充分。自然退休社区(NORC)是美国于1985年确立的一种居家养老模式,强调在地发展、活力推进、价值体现三点设计理念。对纽约市30年以来形成的64个自然退休社区进行深入剖析,可凝练出“嵌入式选址”“全设施布局”“完备性设计”三个策略,为我国双老社区开发、规划与更新提供借鉴。


《“坏用户”还是“坏厂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设计为何缺乏市场回应?》

  蒙 克、马婷婷

内容摘要:当老龄化趋势与数字化社会相遇,两者碰撞带来的矛盾促使本文关注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设计问题。本文从消费者、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三方的角度,思考为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设计缺乏来自市场的回应。本文发现,这一设计实践所面临的挑战,在需求侧源于老年群体有限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支付意愿;在供给侧则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厂商所选择的“最大受众”开发原则以及适老化改造带来的巨大成本。在这两者所共同导致的适老化设计“市场失灵”的背景下,相关的公共政策目前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体现在对老年群体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视开始时间较晚和出台的标准规范不够完善等。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设计实践所面临的现状与问题的揭示,提醒我们应以更积极的态度关注设计中的“老年”问题,以更包容的设计理念缩小或填平代际间的数字鸿沟,从而让所有群体共享数字社会发展的果实。


《增智设计——优势视角下的老年设计新形态》

  林 璐

内容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养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伴随着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年群体需求的多元化,老年设计的新形态应势而生。本文提出增智设计理念,从优势视角出发,看待老年群体,探索以设计“养”老的新途径。增智设计由“工具性思维”转向“场景性思维”,关注到“人—设计—社会”的关系,回归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发现—引导—激发”的设计跃迁过程,为老年个体与社会双向赋能,帮助老年人对抗衰老,提高其参与社会的能力平等与共融,对老龄友好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回应,突破老年设计局限,延展老年设计思路,真正做到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面向居家养老人群的精细化智能服务设计研究》

  江加贝、孙童心、[韩]郑址洪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服务开始进入老年人的生活,驱动着养老服务领域中的模式转型与创新。这些服务大多数以智能产品为载体,因此在面向老年人使用时会存在许多障碍。基于此,本文以老年用户为中心,通过案例研究对现有的优秀智能产品服务案例进行分析、归纳、研究,探索面向居家养老的精细化智能服务设计方法。


《数字时代的包容性:设计伦理视角下老龄化智能产品设计研究》

  张为威、刘明惠、王 韫

内容摘要:本研究从数字时代的包容性出发,探索了设计师在为老年人设计智能产品时,如何思考由技术发展带来的设计伦理挑战。通过适老化的虚拟购物商城设计、智能居家环境中跌倒检测摄像头的隐私设计,以及参数化老年人像的美颜算法开发三个案例,对设计伦理问题和解决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最终归纳出数字时代老龄化智能产品设计伦理的三个视角和其所对应的设计要素,即技术适老化视角下的感知易用性、隐私与数据安全视角下的系统可信性、和社会公平视角下的数字可达性。最后提出了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设计伦理与技术发展结合的老龄化智能产品设计思路。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智慧康养视阈下的“老少共融”设计案例解析》

  王 菲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智慧康养理念,在以技术为主导下的老年人智慧康养解决方案中,发现了对健康老人群体缺乏关注和研究,来自社会、家庭、自我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健康老人受到多方困扰。文章打破中国传统养老理念,不再局限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内容,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健康老人的康养问题,强调健康老人不应再被特殊对待。文章围绕健康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需求,结合中国美院与松下集团合作的智慧康养创作营案例,从精神共悦、习惯延续、价值共享、健康关爱、创造乐活等五个维度,提出“老少共融”的价值主张,多维度综合构建“老少共融”的生活场景,为老龄化社会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学人问津

栏目主持:李 拓


《艺术介入:一种批判性的环境设计策略》

  沈 康

内容摘要:在发展愈发快速的今天,来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剧烈变化给城市环境和公共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新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去应对和处理这些现实问题。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需要新的思维来超越狭隘的专业视域,而跨专业思维、交叉学科合作已经是一项共识。深入问题、开放选项、多方位尝试和检验,以更开放的设计探索关注实现建成环境的改善。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持续地影响着人居环境,“艺术介入”作为一项实验性的探索,可以为社会转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样性人居环境实践提供新的角度和路径参考。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传承与超越:新技术与数字媒体背景下的字体设计》

  赵毅平

内容摘要:当前,新技术与数字媒体的发展让字体的设计手段、呈现方式、使用媒介与场景、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改变。技术创新、形式创新频繁迭代,也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2022年5月,“数字媒体背景下的字体设计研讨会”由《装饰》杂志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赵健教授联合召集,邀请了几位长期专注于字体设计领域的学者、设计师、字库公司负责人,共同就当下数字媒体背景下字体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设计与研究带来启发。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 志


   《设计思维的捕捉、认知与解读》
胡 莹、白一茗、周子涵、杜 星《玉樽泻酒,金盏飞花:宋代酒器的组合、材质和尺度》
韩 倩《从上海四川路出发:追踪中国现代建筑发韧期的地缘认同意识》
邢鹏飞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贾 珊


《面向文化遗产学习的严肃游戏——基于参与机制的讨论》
张子涵《过渡设计视角下时尚非营利组织商业模式研究——以Fibershed为例》
唐  颖、刘妍兵、陈涵、沈 雷《糖纸包装设计的本土化实践流变——以国民品牌大白兔为阐释对象》
张 毅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美国室内设计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与评价》
杨冬江、秦 潇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赵毅平

《整合设计与巧适事物:东北平原传统农具耲耙的设计研究》
 黄宗贤、武月琴、喻 罕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 君


《新型老年指甲刀主客观试验分析与可用性评估》
杨爱慧、洪振东、崔以林

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赵 华    周 志


《大岭村宗祠建筑屋脊的装饰特征及属性判断》
贺景卫、张 璜《基于分级诊疗的更年期妇女智能服装设计》
罗 洁、宗成武、曾仲文《“墩头蓝”蓝靛制作与蓝染工艺考辩》
李银广、陈建宏、朱 彦、彭 敏《日本设计管理研究的历史起点——以1982年〈日本设计学会志〉“设计管理特集”为中心》
张立巍、王 沄《“协调设计”概念下的汉字与拉丁字体适配设计》
李 娟、熊 忆博物馆儿童模拟考古的情景体验——以西藏博物馆动画〈吉吉〉为例
周 杰、刘菲菲《数字虚拟技术赋能广州牙雕“濒危秘技”非遗文化保护》
高娅娟、徐志伟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作品》


《装饰》精彩回顾

《装饰》2022年第4期“乡村建设”《装饰》2022年第3期“社会设计”《装饰》2022年第2期“邮轮设计”

《装饰》2022年第1期“设计·新业态”

《装饰》杂志2021年第1期“设计的理想”

《装饰》2021年第2期介绍“理解园林”

《装饰》2021年第3期“后现代主义”

《装饰》2021年第4期“设计+医疗”

《装饰》2021年第5期“工艺美术·外销”

《装饰》2021年第6期“毕业设计·工业设计”

《装饰》2021年第7期“设计美育”

《装饰》2021年第8期“家用电器”

《装饰》2021年第9期“设计·叙事

《装饰》2021年第10期“国风·国潮”

《装饰》2021年第11期“社区更新”

《装饰》2021年第12期“设计·系统性”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