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壹号见•十二月】快来打CALL!你经常路过的街巷条条“有段古”

广州越秀发布 广州越秀发布 2019-06-30


每一座年代久远的城市,

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脉络。

街巷地名,

如同一本历史札记,

承载着古老优雅的文化根基,

沉淀为城市文脉的活化石。

越秀,秉承着广州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遍布其间的大街小巷,积淀着广府文化、书香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等厚重底蕴。近日,我们走街串巷,找寻曾经的印迹,体味它们的迷人和有趣之处。


(摄影/陈奕)

 

西湖路


西湖在广州?这里有真相


在广州,和水相关的路名里,最有诗意的大概便是“西湖路”了。一说到西湖路,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四个字——迎春花市。


(2017西湖花市。摄影/陈碧信)


迎春花市,是广州独具特色的迎春嘉年华。花市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腊月二十八至除夕夜,一连三天,数里花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千朵万朵睇唔晒…”童谣《行花街》就这么唱到。广州人过年,喜欢在花市中挥霍大好春光。


(“年三十行花街,行过花街才过年”,逛花街是老广们心中最浓的春节情结。摄影/陈碧信)


西湖花市,设在西湖路及教育路,两街交错,花市呈“十”字走向,这是广州历史最悠久也是人流量最大的传统花市,享有“百年花市”的美誉。对广州人而言,如果不到西湖花市走上一圈,就不算过年。


走在西湖花市,花如潮,人如海。买到手中的花,高高往上举,天上是花,地上是花,好一个斑斓璀璨的花天花地!


(五指果寓意五子登科、吉祥如意,是街坊的“心头选”。摄影/陈碧信)


行西湖花市,既买花卖花,又能生动地感受一番广府文化的风韵。比如说,广州民俗认为,水代表着财富,“猪笼入水”代表装到很多财富,所以这猪笼草在花市上是个特别受宠的主儿。又比如,花卉标价往往与发财致富有关,3、8、9与生、发、久谐音,寓意生生猛猛、发财大利、长长久久。这些独特的花卉语言,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与广州人讲求实际的理念相得益彰。


(广州传统花市吸引众多外国友人。摄影/陈碧信)


西湖路,以“百年花市”深入广州市民的日常,延伸着广州民俗的文脉。而西湖路的路名来由,亦有一番与草香花韵气脉相连的传奇。


西湖路,原称西湖街,此地原有一湖泊,名为西湖。湖上有洲,名药洲。五代时期,刘龑立南汉国,于教育路、西湖路一带凿湖建洲,炼丹求药。湖中置名石九座,那便是著名的“九曜石”,药洲遍植花药,是皇家园囿。


(一千余年来,许多名人雅士在药洲遗址留下宝贵石刻,例如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题刻的“药洲”,是岭南现存的珍贵石刻之一。摄影/屈楷棠)


另据《越秀史稿》载,西湖边上还有一段才子佳人的凄美爱情故事。南宋时,西湖碧波荡漾遍布莲花,女子莲香荡舟采莲,躲雨时与书生子元一见生情,却惨遭后母棒打。两人投湖殉情,湖中长出一朵并蒂莲。人们都说,这是莲香与子元的花魂。


(西湖路航拍图。摄影/J导)


时至今日,烟波浩渺的西湖,已化为阡陌街巷。莲香和子元的凄美故事,或已无可考;那株并蒂莲,或也不见开启。但,遍植花药的药洲,并蒂莲的传说,都与草香花韵气脉相连,西湖路“百年花市”的花魂,也因此有了历史的依托,有了人文的沉淀。

 

应元路


最美不过书香气


越秀山下,中山纪念堂旁,有条蜿蜒1381米长的路。这条路,既不宽,也不窄;既不闹,也不静;路的两旁,树葱绿,花盛放,朗朗书声不时飘荡。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温润样子,就如同一个人的温润年华,有着最舒畅的美好。这条路,芳名叫应元路。


(应元路修建于1952年,穿行其中,绿树红花、红墙绿瓦交相辉映。摄影/屈楷棠)


应元路容易被人们忽略。行人多是从中山纪念堂出来,快速横穿此路,登百步梯,进入越秀山。地道老广却对此路情有独钟,沉迷其独特气质——浓浓的书香,飘香百余年。


应元路,时有人称清泉街。清同治年间,广东布政使王凯泰在越秀山麓创设应元书院,是当时广州的最高学府。书院创立第二年,学子梁燿枢高中状元,应元书院名声大噪,“应元佳话”广传。书院前的清泉街便改名应元街,民国时期扩建为应元路。


(应元书院加上原有的学海堂和菊坡精舍,一时间,越秀山南坡书香袅袅、盛况空前。图为应元书院全貌手绘图。供图/越秀区档案局)


今时今日,飘荡在应元路上的郎朗书声,来自百年名校——广州市第二中学。


(广州市第二中学位于应元路21号。校园环境幽雅,书香浓郁。摄影/屈楷棠)


二中,便是旧时应元书院的所在地。一进校园,一块大石头映入眼帘,上书“應元書院旧址”,一株树龄180多年的细叶榕守护在旁。树干盘根错节,筋骨苍劲。穿过180年的岁月风尘,这株古树见证了应元路上的文脉历史变迁。


(应元书院旧址成为二中校园的一部分。摄影/屈楷棠)


书香,滋养着城市的魂,滋润着街巷的魄。应元路的魂,因绵延百年的书香,变得深沉而丰沛。百余年来,从当年代表羊城最高学府的应元书院,到广州市第二中学,应元路一直聚拢着羊城的书香雅韵。无论何时,行走此间,书香气息无处不在,莘莘学子的读书声,朗朗的,脆脆的,穿过两旁的绿树,落满一地脆生生的金色阳光。


(越秀山体育场始建于1950年,承载着老广球迷无数的回忆。摄影/屈楷棠)


应元路上,还有一个听到名字就热血沸腾的地方——越秀山体育场。这里不仅承载着广州足球的辉煌,更载满了市民对足球的集体情怀,是广州人心中的足球圣地。迎着牌坊拾阶而上,走进体育场,曾经的记忆扑面而来,仿似重回那段大伙一起呐喊、欢呼的时光。


光塔路


穿越千年触摸“活标本”


一条街巷,如果有一座遗世独立的建筑,它必定会与这座城市的历史烟云融为一体。光塔路,便是如此。


(唐宋时期,光塔矗立在古珠江河畔,是万国商船前来广州需要寻找的标志性建筑。时移世易,原来的河畔上,高楼林立,光塔依旧。摄影/J导)


光塔路,原称光塔街,因怀圣寺内的光塔得名,1934年扩建后改为现名。怀圣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相传由唐初侨居广州的阿拉伯富商捐资所建。因是由“蕃客”(外国人)所建,光塔在民间亦有“蕃塔”之称。光塔高约36米,呈圆筒形,是光塔路独一无二的标志。

 

(左图为光塔现状。摄影/屈楷棠   右图为1860年光塔旧照。供图/越秀区档案局)


光塔曾有一个独特的身份——万国商船来往广州必须寻找的标志性建筑,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源地的最直接的“见证者”。当时珠江离怀圣寺不远,光塔白天悬旗,晚上挂灯,起灯塔作用。沿海上丝绸之路出海远航的船队,离开光塔,便开始万里飘渺的行程;而从海外归来的货船见到光塔,便知回到广州了。


(“教崇西域”四字传说出自慈禧之手笔,牌匾是光绪所赐,上盖御印。摄影/屈楷棠)


(怀圣寺内,千年历史痕迹随处可见。摄影/屈楷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印痕,光塔见证着羊城因商而生的历史辉煌,成为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活标本。时移世易,如今的光塔路上,依旧衍生着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生活故事,见证着时代的美好。


(广州市满族小学的前身为“国光小学”,创办于1946年。摄影/陈奕)


光塔路89号,是广州市满族小学,这是全国首家以满族命名的学校。不远处,一处牌坊吸引我的眼光,红墙上,雪白的雕饰如门帘。穿过牌坊,误入杏花巷社区。巷内大型浮雕随处可见,沿路拼接成一个大型的民族民俗文化长廊。


(浮雕刻画了光塔一带繁忙商贸景象和各民族同胞安居乐业的景象。摄影/屈楷棠)


走在光塔路上,穿越久远的丝绸之路的风雨与荣光,我们更能生动地感受到——光塔路自古以来就具有开放、本土、融合的历史内涵与和睦气质。


先烈路


英魂串织百年革命史


从沙河顶地铁站出来,往区庄方向。一路上,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张民达墓道、广东陆军庚戌首义诸烈士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兴中会坟场……一个个响当当的革命烈士长眠在这条路上。


(车水马龙间,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的凯旋门兀然屹立。摄影/J导)


这条路,叫先烈路,分先烈东、中、南路。先烈路,是广州一条声名赫赫的马路,也是全国为数不多以“先烈”命名的马路之一。据《广州地名志》考证,先烈路原名“东沙路”,于1921年为纪念革命先烈而改名。全程汇集了20多处革命先驱的墓园。


先烈路上的英魂,串织起了广州近百年革命史的可歌可泣的印记。在众多墓园中,尤以位于先烈中路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的名气最大。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图为墓园航拍图。摄影/J导)


黄花岗原名红花岗。1911年,同盟会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冒死收敛七十二位烈士遗骸安葬于此,后将此地改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忠烈。


巍峨的正门牌坊上,镌刻着孙中山亲笔题写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进入大门,两旁葱郁整齐的苍松翠柏,与随处可见的黄菊、黄槐、黄素馨等众多“黄”姓绿化植物互相交映,满园黄花辉映英雄碧血,庄严肃穆。


(鲜花遍布,松柏葱郁,七十二烈士墓及纪功坊依稀可见。摄影/屈楷棠)


每年清明时节,很多人来此拜祭先烈,这时候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是肃穆的。但平日里,陵园内却氤氲着生活的平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像其他公园一样,黄花岗公园也有着一种舒适的闲情,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下象棋、踢毽子、散步、观赏花花草草。近日探访,大型立菊、悬崖菊、塔菊等众多菊花,从公园正门一直延伸摆设到七十二烈士墓前,美得如此靓丽。原来,这里正在举办2017年黄花文化节,众多游人或细赏,或拍照,人面鲜花交相辉映。


(园内绿树成荫,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图为潘达微墓旁,市民在榕树下踢毽子。摄影/屈楷棠)


黄花争相吐艳,陪伴着长眠羊城的英雄,也承继着羊城文脉的新时代传奇。1986年,黄花岗公园以“黄花浩气”成为羊城八景之一;2002年7月,“黄花皓月”再度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相信,这羊城八景的风范,还会一直绵延下去。先烈路上的红色文脉,传奇依旧。


(后人为纪念缅怀死难烈士所立的碑石。摄影/屈楷棠)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人们的居住格局由街巷、里坊、院落变成了小区、楼房、大厦……身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越秀区,不少街巷仍保留着历史的文脉,蕴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福地巷源自明朝状元伦文叙“一门四元”的佳话,寓意人杰地灵;师好巷得名与明清时代南海县学有关,此处多为书院、祠堂,有效法先贤,以古为师之意;素波巷因在宋代城门素波门之前而得名……它们记录着广州中心城区的历史发展,讲述先贤事迹,承载风物精华及传统习俗。


行走越秀街头,总是会不期然遇见耐人寻味的街巷名称。它们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雅荷塘原是“阿婆塘”,相公巷有“相公”,李白巷与李白无关……此外还有很多名字“盏鬼”的街巷,你知道它们的故事吗?快来分享吧!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2017年12月刊。


本期加盟摄影师和专家学者


潘小娴 主笔


作家,资深媒体人。现已出版《美人香里说宋词》、《村上春树的三张面孔》、《闲敲棋子落灯花》等专著,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开设文化专栏,发表图书书评等。


屈楷棠 摄影师


著名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32年摄影经验,23年摄影教育,擅长拍摄人像、风光等,多次在专业媒体发表文章并担任多项摄影赛事评委。


J导 摄影师


人像摄影师、摄影讲师、魅视觉摄影机构创始人,擅长唯美人像与城市风光摄影。职业人像摄影9年。摄影作品在多个平台比赛获奖。


版权声明:【壹号见】专栏图文版权归“广州越秀发布”及《中国国家地理》(繁体版)杂志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广州越秀发布”联系。


[壹号见]往期精彩:

带上老地图,贴着广州旧城根转圈圈 

越秀声音地图

越秀时尚空间地图

故园·老宅

老店慢摇

城市年代志

红色万花筒,俯瞰广府庙会

微型博物馆:“微”观越秀,“博”大精深

春风十里不如你,我永远的校园

越秀商圈,带你遇见一个千年商都

科创“潜力股”藏身黄花岗科技园,你不敢想的都在这

把脉广州气质,寻找城市记忆,你不能错过的这条“线”

时代链条上的越秀场所精神

垂直越秀:镜头在城市上空(绝对震撼的高清美图)

舌尖上的越秀:从时光深处走来的广府味道


更多“壹号见”相关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