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西湖区获评2020年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

美丽西湖 美丽西湖 2022-05-17






最新进展



近日,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举行“2020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暨2020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发布会。西湖区入选2020年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同时获评2020年浙江省社会治理十佳县(市)区




为系统评价全国县域社会治理水平与治理质量,探索总结县域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完善县域社会治理理论体系,研究县域社会有限治理的实现条件与路径,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经科学开发、全面论证,推出中国县域社会治理指数模型,多维度、多主体、多视角全面评估区县社会治理情况,推动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从2020年起每年发布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榜单,同时出品《中国县域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年度报告》。榜单依据中国县域社会治理指数模型,包含社会管理、政社共治、社会自治、科技支撑等四大维度。经过一段时期的数据沉积,可以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因果推断、趋势研判,为学术研究和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2020年,西湖区紧紧围绕“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和市委“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目标,把“六和工程”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抓手和工作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持续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西湖区社会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党建领和”  

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以“全域党建”引领小区“六微”治理模式。通过“微组织覆盖”“微机制建设”“微作用发挥”“微力量共建”“微服务完善”“微体系监督”等主要手段大力开展小区党建试点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居民小区微治理的指导意见(试行)》,西湖区新组建(改建)小区(网格)党组织233个,946名社工(网格员)常态指导联系小区党组织日常运行。建立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培养、交叉任职”制度,业委会党员比例达到52.24%。


以“点线面结合”破解“五型”小区自治难题。坚持“面上统”“点上分”“线上融”,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核心作用,分类打造老旧小区、回迁安置小区等“五型”小区治理样本,选取示范画好“五型”小区全流程治理导图,形成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运行体系。


以“资源共享”推进“双百”党群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区+镇街+村社+集聚区“双百”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资源共享的党群服务平台,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目前,西湖区已按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党群服务中心203个,小区党群微驿站89个,118个机关党支部1800余名机关党员结对小区,成功推选首批“人社政策直通车”“红盾在身边”“微法庭”等6个优质服务项目。


“政府主和”

保障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立足教育宣传,构建“大安全”意识。扎实推进“消防蓝码”全民普测,全区消防教育馆开展常态化“体验式”培训,针对养老院、福利院等重点单位和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重点对象开展“入户式”宣传培训教育。2020年,西湖区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完成率达到81.8%,火灾起数同比下降19.9%。


践行专项行动,提升“大整治”成效。全力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建立工作专班、制定3个专题计划,聚焦消防、道路交通等9个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综合治理工作。2020年,先后组织开展“迎春除患”“护航复工复产攻坚”等全区性专项执法行动,共停业整改181家,关停42家,累积开展安全隐患暗访曝光11期,对139家问题单位的332处隐患进行了曝光、交办并全部完成整改。


实施技术创新,夯实“大智慧”支撑。立足于区域安全管理的痛点难点,开发运用城市安全综合监管平台、智慧安全管家APP等“安全大脑”应用,积极普及推广“气感、烟感、电感”等智慧监测预警三件套。目前,西湖区共安装各类智慧监测预警设备超过3万套,建成并投入运行应急管理(消防)服务站25个,预报警情11804起,成功避免事故940起。


“社会协和”

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热情


规范群团组织参与标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推进区级群团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改革,设8家区级群团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1名,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理顺管理体制。2020年,各群团组织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在青年志愿服务、助残志愿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西湖区11个镇街实现科协委员会全覆盖;全区新经济组织中组建妇联组织639家、新社会组织88家。


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争取帮扶资金156万元,在黔东南州和恩施州开展慈德圆梦等帮扶项目。在全市成立首家街道级社会工作站,以“一核三维”理念,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源的跨界整合,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实现协同治理。全年累计培育5家品牌组织、5个品牌项目和5名领军人才,西湖区益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被评为杭州市品牌社会组织。


拓展公众参与治理途径,构建共治共享格局。实施基层事务阳光工程,开展议事协商、对话协商,推进老旧小区治理、养老服务等民生工程。探索建立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12365”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发推出“西湖工情码”应用,职工通过扫码获取法律政策咨询、劳动纠纷投诉等各类服务。截至目前,“西湖工情码”已提供法律咨询410余人次,为94家企业提供了点对点的服务。


“智慧促和”

打造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智能治理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去中心化”,实现数字治理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有效融合。2020年,除省市管控事项外,全区29个部门、109个类别的1630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已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累计线上办件量达166.91万件,“杭州办事服务APP”下载量达56632人次。


推进“城市大脑”应用,完善智能治理基础建设。以“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为主线,推动统一地址库、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智安小区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强化人、房、企、事件等基础数据归集、关联和应用,夯实智治基础。2020年,全区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报送流转事项共计400781件,办结率99.94%。


深耕“数字赋能”思路,探索智能治理深度应用。在城市大脑•西湖平台建设的整体框架下,加大“基层治理四平台”数据分析应用力度,实现由线下治理向线上治理转变,提升平安建设效能。创新电子督促程序,实现案件受理、支付令审查等全流程处理,促进类型化、无争议金融纠纷高效解决。2020年,共发送电子支付令22084件,平均处理天数34天,比同类案件少29天。



“法治守和”

营造全民参与法治氛围


整合力量资源,发挥联动调处优势。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统筹区级、镇街、村社三级矛调中心资源,联动多部门建立调解专家库和调解员库,组建律师调解服务团、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等社会组织,配齐人民调解员1120名、专业调解律师128名,建立完善三级调解力量联动机制,实现复杂矛盾分流派单率、成员响应率、调解联动率“三个100%”。


加大普法宣传,强化服务机制保障。制定《西湖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细则》《西湖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试点工作方案》,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深入落实法治宣传,将学法活动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2020年,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4次,组织市管干部、区管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网上学法用法活动,参考率和通过率都达到100%。


建设法治阵地,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统筹推进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实施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优化提升工程,整合9个中心、13个部门资源,并吸收相关社会组织进驻。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协同推进“微法庭”建设,在167个村社设立微法庭,建立法院与各“微法庭”之间的定向联络机制。西湖区综合普法教育基地、西湖区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文化育和”

夯实区域和谐文化基石


平安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持续打造和深化“最美西湖人”“西子姐姐”“雷锋列车”等系列品牌。2020年,累计评选15类一线“最美人物”241人,季度身边好人25名。组建“总队—分队—小队—联盟”17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全年开展560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


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通过区、镇街、村社联动,实现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体系100%全覆盖,组建专业队伍、兼职队伍、志愿者队伍三支队伍共计1025人。利用文化大礼堂、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线青少年心理健康阶梯云课程、“和谐心”家长沙龙线上云课程等,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三进”活动,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


社会诚信环境逐步优化。制定《西湖区2020年信用工作要点》《西湖区2020年信用考核办法》,健全跨部门、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联动机制,向“信用杭州”网站报送区信用工作动态14篇,核查排摸失信企业919家,开展辖区内积分落户“诚信守法”审核工作,共计审核3000余人次。





记者 | 沈文娟 

编辑 | 露露

来源 | 区委政法委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对我很重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