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者/袁因|清明怀旧:一八五团,等你在血染的白桦林

2017-04-04 天山网 天山网


一八五团,等你在血染的白桦林

袁因


一八五团的青色河滩上当然也有挺拔的白桦。团场二营的营部招待所就叫桦苑,这两个字很挺拔,字如其人,是中哈勘界时联合勘界第一组中方组长黄其中写的,这个人不简单,在阿勒泰地区做边界工作跟虎狼对手打交道三十年,有外交部荣誉证书为证。那里的人都很有气势地存在着,就算是缩在路边的小小养路道班也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书中国西北第一道班,一连连部平房上也顶着鲜红的大字:西北边境第一连。一连的房子就象军营,六排平房,就是全连三十二户人家的住房,集中住宿就是为了一旦有事能够迅速集合起所有的人。在团里,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都是民兵,每年至少训练三个月。正是深秋,一八五的白桦叶子正黄,正等着你的到来,美丽的黑眼睛正等着你的到来。



油画:一八五团的白桦林。王鹤霏绘。


世界上有四大蚊虫区,两个是湖区,非洲的乍得湖和坦噶尼喀湖,还有两个是河区,一个是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再一个就是这里的一八五团了。在这里,无孔不入的蠓,无处不在的蚊,隔着几层衣服咬人鲜血直流的虻,它们是主宰,咬死鸡兔是常事,咬得骡马牛羊活蹦乱跳痛不欲生。蠓总是针尖大,有一种叫黑寡妇,它能咬得人鲜血直流,连天上飞着的乌鸦,连树上停的麻雀,也会被咬得神志不清栽下来。对付蠓的办法,开始是往身上抹泥,干后成壳,但壳干了会断会裂,蠓会无孔不入;后来就在脸上在头发上抹柴油,但是皮肤受不了。它们多到什么程度呢,会多到只要你一伸手就能抓上一把,会多到黑乎乎一层糊在你身上,你只能用手抹才能把把它们抹去,会多到你不得不用泥巴糊住手脚。才能去劳动,才能去巡逻。


一八五团在哪里?一般地图上是不会有任何一个兵团团场标记的。额尔齐斯河出库额尔齐斯镇后向西向西一直向西,过阿勒泰,过北屯,经布尔津,就到了哈巴河,再向西就要流出国境的那个地方,就是伟大的一八五团了,伟大的一八五团在鸡尾巴翘起的顶尖上。这是兵团最北部的一个团场,属于师部在北屯的十师管辖。以沙俄以苏联对中国关系,历史上长期不和,一部对华史几乎就是中国的血泪史,处于两国关系直接面对面前沿的哈巴河,处于两国关系直接面对面前沿的一八五团,是一块充满血与火的荣光之地!这样一片土地几乎成为异国的土地!


沙俄本性里充满了掠夺和扩张,仅仅从上个世纪苏联一次改变超过三百条中国名字的河流和山脉的名称,就不难想象它蚕食了中国多少土地!一八八二年,沙俄侵入哈巴河,境内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反抗甚烈,县志记载曰人情汹汹,并向清朝官员直陈,如要随地划归俄管辖,虽死不从!沙俄侵入哈巴河的次年,中俄交换《哈巴河约》后勘界,沙俄竟然先后企图把边界划在哈巴河和别列孜克河,最后的结果是划在阿拉克别克河。晚到六七十年代,这里也是刀光剑影,经常为保卫草场进行流血的斗争。一九七四年三月十四日午后,苏军一架军用直升机进入中国领空,迫降在一八五团一连的大沙子山后,牧民迅速包围了飞机,并以绳索绑住了螺旋桨,闻讯赶来的民兵迫使机上三名苏军士兵缴械投降,成为中苏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关押审查了二十一个月后,中国把那些飞行员放了回去。在那个时期,哈巴河各族人民真正是英勇不屈可歌可泣!那个年代经常发生边境纠纷,以至于怀念多人都记得苏联军人驱赶中国牧民时的喊声,打毛衣!打毛衣!那是俄语回家的意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兵团,兵团人是世界上别具一格的人,兵团人的命运都是相同的,都受了命令来到边塞,都有着悲凉的悲壮的或者惨烈的壮烈的生活,一八五团人就是最典型的一群人。


这个团是一九六二年建立的,那年苏联方面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中国边民外逃严重,边境安全成为巨大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兵团迅速开赴边境守土。山东退伍军人坐着闷罐火车到达乌鲁木齐后,就换乘上面搭帐篷的大卡车马不停蹄往这里赶,五十多人一车,走了六天才到布尔津河,然后坐渡船到达,到了地方就发枪,发了枪就背上种地。这个团是沿中苏界河阿拉克别克河设立的,当时叫哈巴河农场,到一九六九年改为一八五团。一米多高的铁丝网严密封锁和界河,阿拉克别克河在哈萨克语里是少女的耳环之意,国界也随河拐了一个大大的弯,团里的的十二个连队就是沿着这个大耳环一字排开陈列在国境线上。


住在哪里呢?没有地方住,就在地上挖坑,柳条搭顶子,柳条编成床,床上铺苇子铺草,十几米长的大通铺睡两个班的人。第一代许多孩子就出生在终日没有光的地窝子里,一张白羊皮包起来,放在筐里吊在地窝子顶上,下面生一盆火,大人们就出工了,一个孩子有时候从出生长到一岁多都没见过太阳,竟然有个第一代孩子取名就叫刘地窝子。


这里还是水灾旱灾雹灾雪灾风灾蝗灾和震灾频仍之地,几乎每年都有。冬季这里积雪超过一米,最深接近两米,车在推土机推开的雪槽里行驶看不到车顶。


那里的人们爱边地就象爱故乡。那里的沙漠里藏着个小湖叫白沙湖,团里的人回老家探亲时带回来莲种,夏天湖里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岸边白桦黄叶分外艳,现在是阿勒泰非常有名的湖。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90ewhhuj&width=500&height=375&auto=0

那里的人爱国家。一连江苏知青沈桂寿,一九六四年来团里,一九九四年退休回上海,在这里呆了三十年。他种的玉米地就在国界铁丝网下,他看到哈方升国旗,就走了六十里路到团部去买,团部没有,就用家里红被面做了一面,砍了一根白桦做旗杆,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九四年,十五年里天天升国旗,日升而升,日落而落。


寸土必争,寸土必守,这里的人们爱国家。阿拉克别克河水过去在下游分成两股,一小股经一条沟注入额尔齐斯河,苏联借此宣称这条沟是老河道,这样形成一块五十五平方千米的争议地区,俄苏四次提出该区属于他们,并把地图画在这条沟上,曾越过界河驱赶我当地居民并驻军,之后又被我驻军赶出。在哈巴河有好几块争议地区,这块争议地区是我完全控制的唯一一块。二十年前暴发特大洪水,界河向这条沟冲来。河流改道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按照国际惯例将重新划分国界,这还了得!团里所有职工和下水堵水,堵了八天八夜,硬是把水憋了回去!后来索性把这条沟填了一劳永逸。十年前两国重新勘界,这块曾经存在争议的土地永久划归中国。

  

这里是五湖四海中华儿女共守边关。全团四千多人,分别来自山东、河南、甘肃、湖北、江苏、上海、天津,一共有十七个省份。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在共同生活里融合,河南人占据了主流位置,河南话成了那里的共同语,以至于私下里流传着豫族的说法。现在边境已经没有了战争的气氛,市场经济马上就涌了进来。一八五团正在变化中,我在中秋节到哈巴河去的时候,过去那条连接外部的窄石子路正在修,将继续通向口岸,将有一条通商的通衢大道预备给一八五团地窝子一代以及哈巴河人民带来新时代的福祉。


怎么能够忘记,苏军在夜里大开探照灯,军机越界飞,就在房顶窜,人们全副武装和衣枕枪而卧。


怎么能够忘记,在一米半深的雪地里坐雪爬犁走一夜,马都走不动的经历。


怎么能够忘记,坐拖拉机到布尔津走两天两夜,晚上就睡在拖斗里的经历。


怎么能够忘记,冬季总是零下四十度,最冷的时候五十度,挺过来一挺就挺了四十年。


所有的连队十年前通了电,八年前住上新房看上了光缆电视,六年前有了文化站。背了四十年枪的张照汉老人早就退休了,老连长时常回忆起一个排的枪弹放在家里的情景。外地来的大学生师寒是一八五团宣传科科长,他娶了个本地姑娘做妻子,生了孩子,他们一家都是边防人了。


那里的孩子升学率高得有名。他们要到四百里外的师部北屯去读高中,一个学期回一次家。他们都是学习异常刻苦的人,他们都是功课出类拔萃的人。筚路蓝缕守卫河山大好是父母的责任,边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他们的任务。一八五团总是建造最好的房子给学校,对于过去这个在战斗中存在的单位来说,戍边当有后来人,孩子好才是真的好。


愿那里献了青春献子孙的人们生活幸福!


愿那里的孩子都能考上更好的大学!


愿一八五团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二〇〇八年十月最先发表于阿勒泰日报,文中的当时情形现在有很大变化。)


特别推荐

◎ 读者|江炜:我的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爷爷


天山网官方微信开通《读者》专栏

欢迎赐稿荐稿


好文章传播精神愉悦,

正能量提升生活品质。

天山网官微今起推出

《读者》专栏栏目,

热情欢迎读者投稿和荐稿,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标准只有一个:

好!


关注天山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xjnews,

留言或发送内容即可,

我们及时与您联络和处理。


谨祝读者诸君春安!


编辑/张文君


推荐阅读


兵团第七次党代会开幕


清明|追忆反恐维稳战斗中牺牲的买买提江烈士,向英烈们致敬!


清明|英烈们,我为你点亮心灯


震撼视频|一花一土一敬礼!央视报道买买提江烈士的战友怀念英雄!


节气|今日清明预报有雨,雨为先人雨为英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