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读往来︱张旭丽:《中国农民合作社》 心灵之约(图)

2016-10-26 中国农民合作社

点击蓝字▲免费订阅


 


心灵之约

■ 文 /张旭丽


一直固执地认为,农村、农民与在都市中长大的我而言,是没啥联系的。故对农民合作社,我向来不大关注。


然而,不曾料到,一介书生的我会进入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为了对农业有所了解 ,也为了工作上的提升,闲暇时就翻阅办公室书架上各类农业书刊,这一翻,便开启了我与《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的情缘。


《中国农民合作社》有很多独特的栏目,比如“本期聚焦 ”、“ 封面故事 ”、“合作论坛 ” 、“学会之窗” 、“ 理论研究” 、“联合与 合作”、“ 合作社风采”、“农机合作社 ” 、 “他山之石”等 。在这里 ,你会发现,它向你 展示的并非单纯的绿色农业,也 绝非龙头企业 的万贯家财 , 而是合作社人在成就事业中的一种坚韧 、 一份执著。无论是“两会”中的精英 ,还是普通的农户,他们的事例无不启迪我们: 原来,种地也可以种出艺术。或者,套用“美的 ”空调的一句广告语——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综观2014年“两会 ”合作社的声音,冯乐平讲到 “政府要帮合作社留住人才”,对此感触良多。 就说我们昕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当初选址考 虑到土壤、环境、道路有利于果蔬的种植、销售等因素而远离城区,加上工作生活环境、各种待遇与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还有制度方面等原因, 使合作社面临引进人才难、留不住人才的困 扰。


我们之中,干事情屡屡不济者大有人在,可往往 擅长的不是总结经验,不是百折不回,而是怨天 尤人,或者在一通歇斯底里的“天不助我”之后 ,便一蹶不振、浑浑噩噩。对此,全国人大代表 郭建仁的这句话“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与 合作社多打了几年交道”可以充当“药引”,这“药引”的真谛是:用执著乃至生命对决平庸, 打破一切概念化的思维,完成人生中一次次完美 的转型 。


都说时下的国人已进入“网络时代”,这话咋听 都有些武断,充其量只是少数人暂时还没有找到 自己喜爱的读物。打开《中国农民合作社》,最 先映入眼帘的总是封面故事,志高者方能远行, 他( 她 )们都是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出来的 佼佼者。 还有全国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所提建议及落实情况,让我们及时了解到中央对合作社 的扶持政策,必定会鼓舞广大合作社人奋勇向前 。这些强大的、丰富的精神吸引着我的视线,心 中有一种阳光般的温暖:这,不就是我们所努力 追求的么 ?《中国农民合作社》,对于我刚好 。


除倾情于“本期聚焦”版块外,我尤喜欢“他山 之石”栏目。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的颁 布实施, 我国农民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阶 段,但从法律的颁布实施与落实到位还是一段时 间差。借鉴国外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将帮助我们 用较前瞻的视野,做长远发展的对策。比如,我 国一些农民合作社效仿外国农场主合作社,集生 产、加工、销售 、服务于一体,加大投资,进 行产后环节的农产品附加值的挖掘,对抗商业垄 断。前几日,我倾听了由湖北省农业厅主办、台湾老师主讲的课程,其中就讲到“农民合作社将 成为新型的市场主体,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 载体”。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产 品流通的快速推进,中国到底适合发展哪种组织 体系呢?在“他山之石”栏目中,也许可以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答案。


奉献的形式不同,使命也会有区别。借用杜甫的 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此比喻 《中国农民合作社》 的编辑同仁是最恰当不过 了 。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昕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相关阅读:

寇红艳:《中国农民合作社》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图)


井立义:《中国农民合作社》——我的良师益友


刘进波:合作社的娘家 理事长的课堂(图)


曾现伍:期刊是教科书 编辑部是娘家(图)









农业部主管 农干院主办


官方QQ434100844 或“阅读原文”

右下角可写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