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观空间下大数据方法应用探索:宁波公共空间丨城市数据派首发

王蔚炫、倪敏东等 城市数据派 2020-02-03

本文作者:

宁波市规划局 百度慧眼宁波规划创新实验室

王蔚炫、倪敏东、阚长城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供不同阶层居民和谐共处的社会公共资源,可以以物理的空间为触媒,激发活跃的城市活动,形成居民对城市和地区的认同感。同时,它还是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城市历史内涵和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范围是宁波主城区,面积445km2。研究对象为主城区范围内的公共活动场地,包括公园,广场,沿河、沿路绿地,特色街区,公建(综合体、办公楼、轨道站点)周边,桥下空间等六大类型,共计116处。

研究范围图


01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基于百度慧眼大数据应用平台,采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宁波公共空间人流的时空规律,识别不同热力的公共空间,明确其使用强度;采集人流的属性特征,以市民真实体验选择寻找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特征与需求;分析公共空间周边公共设施配套的热力情况,初步判断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等。


02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主要运用大数据方法针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活力和使用潜力进行评价。

       第一步:公共空间建设情况调查

       通过实地调研逐步的认知公共空间,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公共空间特征。现状的总体调查首先筛选规划范围内的各种类型公共空间,通过实地调查后,统计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指标。其次,在统计整理现状公园和廊道的建设情况、规模等级、功能类型等基本信息基础上,对现状公共空间进行分级分类。


       第二步:公共空间使用活力评价

       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感受空间活力的角度, 通过遴选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影响因子, 借助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 建立了量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 为制定建设和发展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策略提供依据。


       第三步:公共空间使用潜力评价

       城市公共空间的未来使用状况不仅与现状相关,而且与城市相关规划密切相连,规划的公共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等大型人群聚集设施都将显著影响公共空间的活力。因此结合公共空间周边500 米范围内的居住人口、工作人口,现有周边的公共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旅游景点,以及规划的公共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情况, 共同构建成公共空间使用潜力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 建立了量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潜力评价体系。


      

03研究结果


3.1总体建设概况

       公共空间整体品质较高,中高等级公共空间达六成。总体而言,五级公共空间6个,占5.0%; 四级公共空间41个,占35.3%;三级公共空间33个,占29%;二级公共空间27个,占23.5%;一级公共空间9个,占8.2%。其中建设品质良好的一二级公共空间为30%左右, 建设品质较低的公共空间到达40%左右。宁波公共空间建设品质整体水平较高。


       公共空间整体景观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大部分公共空间绿地种植情况良好,植物高低搭配恰当,景观环境优美。此外,公共空间配套设施情况良好。除部分规模较小公共空间外,大部分公共空间都配备了公共厕所、座椅、锻炼器材等基础设施,部分还配套建有公交站、停车场以及管理用房等。


       空间集聚明显,主要集聚在三江口以及各区中心。通过图纸可以明显观察到公共空间的集中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三江口中心区以及各个行政区的中心位置。


公共空间基本情况分级图


3.2 公共空间使用活力评价

       选取公共空间工作日和节假日全天不同时间节点的人流量以及日平均使用时长、使用强度以及活动类型共2个一级因子和9个二级因子进行公共空间使用活力评价,主要对象为公园绿地、广场以及历史街区。


       (1)人流量。选取工作日和节假日7点、15点以及19点三个时间节点,通过百度大数据平台统计人流量的具体数值,再进行数学计算,得到相对评分, 用于衡量不同时段公共空间人群活力量级。


       (2)公共活动情况。包括日平均使用时长、日平均使用强度以及活动类型三个因子。分别表达公共空间使用的强度以及丰富性。


大数据人口流量统计示意图


       分析统计结果,大部分公共空间使用活力相对较低。五级公共空间33个,占30%;四级公共空间38个,占34.5%;三级公共空间28个,占22%;二级公共空间14个,占12.7%;一级公共空间3个,占2.7%。其中使用活力较高的一二级公共空间仅为15% 左右, 使用活力较低的公共空间到达65% 左右。说明宁波公共空间大部分活力相对较低。


       高活力公共空间高度集中在三江口和鄞州中心,低活力公共空间分布分散。观察不同活力公共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发现高活力公共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在三江口和鄞州中心地区,低活力公共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公共空间的高活力往往与地区人口密度以及公共空间等级成正比,此外,由于市民日常活动的夜间频率较高,地区的职住关系也是影响因素。而低活力公共空间主要分散布置在各个街道中,主要服务市民日常生活,但是人流规模无法与中心区的大型公共空间相较。


       一般日和节假日区别较小,日平均使用时间长,使用强度稳定。观察公共空间工作日和节假日全天不同时间节点的人流量,可以发现,一般日和节假日区别较小,日平均使用时间长,使用强度稳定。从早晨开始人流逐渐增加,至上午人流量基本稳定,直至晚间出现小高峰后迅速减少。说明公共空间使用对象以日常为主。


3.3 公共空间使用潜力评价

       选取人流量、周边设施配套情况、周边用地规划情况三个一级指标进行公共空间使用潜力评价。

       (1)人流量。包括周边500米居住人口、周边500米工作人口两个二级指标,用以统计公共空间潜在使用人群规模。以500 米(步行舒适距离:居民5 分钟步行距离)为参数分析有可行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覆盖范围(服务范围),除去公共空间周边城市河流、城市快速路、高速路和铁路等主要障碍物的影响,确认500 米有效步行范围内的人流量。


       (2)周边设施配套情况。包括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交通设施、旅游景点5个二级指标,用以统计公共空间大型公共设施分布情况,反应公共空间依托大型设施的潜在使用人群。


       (3)周边用地规划情况。包括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旅游景点5 个二级指标,用以统计公共空间未来周边用地和设施规划情况,反应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潜力。

公共空间潜力评价过程图


       分析统计结果,大部分公共空间使用潜力相对良好。五级公共空间25个,占22.7%;四级公共空间25个,占19.2%;三级公共空间27个,占21.1%;二级公共空间31个,占24.2%;一级公共空间8个,占12.7%。其中使用潜力良好的一二级公共空间为40%左右, 使用潜力较低的公共空间到达40%左右。说明宁波公共空间大部分使用潜力良好,也侧面反映了宁波城市公共设施的相对完善程度。


       高潜力公共空间高度集中在三江口和鄞南,低潜力公共空间分布分散。观察不同潜力公共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发现高潜力公共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在三江口和鄞州中心地区,低潜力公共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公共空间的高潜力往往与地区人口密度以及公共空间等级成正比,此外,大型公共设施的现状和未来布局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低潜力公共空间主要分散布置在各个街道中,主要服务市民日常生活,且人流规模无法与中心区的大型公共空间相较。


公共空间潜力评价分级图


3.4 公共空间综合评价

       统和公共空间总体建设情况、使用活力和使用潜力三个指标体系,进行复合计算,综合评价公共空间整体建设和使用状况。

       综合评价= 总体建设情况*1/3+ 使用活力*1/3+使用潜力*1/3

       根据分析结果,整体公共空间品质相对均衡,高等级和低等级数目相近。五级公共空间26个,占20.9%;四级公共空间25个,占22.7%;三级公共空间46个,占39.1%;二级公共空间16个,占14.5%;一级公共空间3个,占2.8%。整体而言,中低等品质公共空间达到八成。高等级公共空间仅占17%,低等级比例接近44%。


       高等级公共空间分布集聚在三江口以及鄞南,低等级公共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观察不同等级公共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发现高等级公共空间分布以三江口和鄞南最为集中,低等级公共空间分布相对分散。高等级公共空间建设需要政府的较大投入和管理,因此主要集中在发展成熟的三个老城区。而低等级公共空间主要分散布置在各个街道中,主要服务市民日常生活。


公共空间综合评价分级图


       叠加前文公共空间总体建设情况与使用活力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公共空间品质与活力的匹配程度。四成公共空间使用活力未达相同建设品质等级。三江口以及鄞南建设品质与活力等级基本匹配,外围地区高品质下的低活力使用情况普遍。三江口部分公共空间表现出使用活力高于建设品质等级特征。


       叠加前文公共空间使用潜力与使用活力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公共空间潜力与活力的匹配程度。四成公共空间使用活力未达相同使用潜力等级。高等级与低等级公共空间使用活力空间基本与使用潜力匹配,中间等级公共空间普遍活力低于潜力等级。三江口部分公共空间表现出使用活力高于使用潜力特征。



04小结


       当前,以人为本已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最核心原则,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囿于调研与管理难度,无从得知市民的使用感受以及空间使用效率等人文性内容,规划普遍局限于面积、绿地率、覆盖率等指标性控制手段,无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城市人口与设施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更加全面、真实的调查宁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品质、人群实际使用需求以及使用状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现状评价,探索能够适应复杂的城市微观空间的研究方法和规划手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