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界》2022年第11期目录

新闻界 新闻界 2023-03-28


2022年第11期


闻学研究

科学程式还是知识政治:STS视角下清洁能源议题的边界竞争和联合生产

/ 陈薇 施瑞鑫

【摘要】STS的边界研究关注科学与政治的联合生产与权力互构,探讨谁在界定、如何界定以及为何以某种方式界定并设置议题。本研究将能源议题的边界工作理解为STS视角下多元利益主体的辩论与协商,以2007年以来《纽约时报》对中国清洁能源的报道为对象,探讨科学知识与政治决策的区隔与联合以及知识政治辩争的典型意义。研究发现,媒体通过与政策变化同步的可见性调校、政府与企业信源的偏重引用以及关联议题的话语策略,形成基于特定关联的国际权力竞逐框架;而来自多元主体的联合生产将差异性的利益诉求带入“前台”,分化出与媒体议程不完全一致的辩论框架以延展甚至重构边界,进而实现能源议题边界工作的显著性、可信度和合法性建构。

【关键词】边界;知识生产;STS;清洁能源;网络议程设置


传播学研究

城市传播研究的起源:理论回溯 、发展历程与概念界定

/ 郭旭东

【摘要】城市传播研究的观念形成受到20世纪城市社会学和城市文化研究的影响,主要关注城市空间中差异性的个体生活实践和市民城市权利。对城市传播研究学术史起源的考察以美国“城市传播基金会”为核心线索,对其创建以来所做的一系列学术工作和不断拓展的研究兴趣进行探讨,由此展现城市传播研究问题取向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最后,论述了以美国学者为主的英语学界城市传播研究者对城市传播相关概念和指涉对象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前人观点的城市传播概念界定方式。对城市传播研究学术史起源的考察,将有助于相关研究者把握城市传播研究的创建初衷,从而使城市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问题指向得以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城市传播;传播学术史;城市传播基金会;传播理论


传播与社会


建构作为纪念空间的"延乔路":内容策展、互动仪式与数字记忆实践

/ 袁梦倩

【摘要】本文基于“延乔路”纪念空间的个案研究,探讨“延乔路”如何由一个普通的日常生活空间被建构为一个引发民众参与话题讨论和纪念仪式的纪念空间,“延乔路”纪念仪式有怎样的表征、机制和效果,并由此探讨“延乔路”纪念空间生产以及数字记忆实践的情境、动力、特征、逻辑、意义和影响。在建党百年纪念的特定情境中,互联网模因的传播机制不断再生产革命烈士的记忆图式和纪念文化,也不断形塑和强化国家认同。“延乔路”纪念空间与记忆之场是在社交媒体内容策展和纪念仪式中不断生成的;其生产实践不仅受制于国家政治的逻辑,还有地方文化、空间经济以及社交媒体平台技术的逻辑,也充分体现了数字记忆实践的连接性、展演性与流动性 。

【关键词】延乔路;纪念空间;内容策展;互动仪式;数字记忆实践


新闻传播史


校正新闻之弊:晚清官报社会调查的产生与文本特征

/ 丁捷

【摘要】西方报刊的新闻体例引入中国后,嫁接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满足了士人消遣娱乐、轻松阅读的需求,但难以承担系统性传递知识的使命。这促使中国报人在新闻这种文体之外另开辟一种新的文体——社会调查,用来满足读者求真、求广的阅读需求。这种文体起源于民报,而后在官报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新闻类似,社会调查也是从中国古代的书写传统中汲取了营养,借鉴的是另外一种传统文体——地方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社会调查的引入使得作为西学产物的新式报刊更加呈现出中国特色,在新闻传播史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晚清;官报;社会调查


博士生新论


产业视角下欧盟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过滤义务立法的发展、争论与启示

/ 沈浩蓝

【摘要】版权过滤义务入法是欧洲文化版权产业与欧洲政策制定者的共谋,有其深刻的产业背景与战略追求。该制度过分倾向于保护欧洲文化版权产业利益,忽略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和用户利益,将引致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倾斜、诱发过度审查上传内容的趋向,并最终损害消费者福利。在这一规则的入法过程中,各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与博弈,而欧洲政策制定者基于其战略考量,将立法的天平向文化版权产业的利益倾斜,强势推动了这一立法的实现。该制度并不完全契合我国的国情与需要。不仅如此,我国应当警惕欧盟标准的输出对我国在全球数字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的削弱。因此,我国当前不宜引入版权过滤义务。

【关键词】版权过滤义务;《数字单一市场版权指令》;数字版权;避风港规则


全球视野


● 作为冲突的传播:国际传播的内在理路与前沿问题

/ 白彦泽 姬德强

【摘要】无处不在的冲突与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正重组着国际传播的结构与机制。在社会学、政治学、媒介学研究等多学科整合框架下思考国际传播,冲突路径关涉其结构矛盾、基本要素与认知框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冲突本身进行跨学科理论溯源,梳理动态的、历史的、关联的和结构化的冲突理论脉络;同时建立国家-阶级-秩序-权力的立体背景框架,在此背景分析中提炼结构主义视角下物质权力-叙事象征-文化消费与后结构主义下的身份政治,组合成冲突框架的核心维度。最后,在多维度的交叉与互动关系中,本文提出国际传播冲突场域的媒介化、图像化、情感化和平台化趋势,尝试把握多元、动态与融合的研究路径,使国际传播的冲突理论地图的绘制经历一个从古典基础、结构机制到前沿经验的学术反思与整合想象。

【关键词】冲突;国际传播;数字平台;媒介化冲突;冲突精神


● “被选择”不等于“被接受”:外媒涉华经济报道中消息来源使用的双重偏向

/ 陈欧阳 蒋国亚

【摘要】消息来源使用偏向的实证研究多聚焦消息来源被援引的频次,旨在通过考察媒体对不同消息来源的系统性“选择偏向”来揭示媒体建构背后的权力关系,却忽略了消息来源以何种形式被重组呈现的问题。这种单一化的研究视角,易让国家对外传播实践陷入“引用率越高,话语权越强”的幻象。本研究引入框架理论中的“选择-重组”概念,强调从“选择-重组”两个维度考察消息来源使用偏向。对美、英、印、日四国媒体报道的消息来源实证分析显示,相较于印度《经济时报》直接通过“选择偏向”排除中国声音,美、英、日三国媒体则主要借助“重组偏向”消解中国声音,在广泛引用中国消息来源的同时,将其置于相反观点的消息来源网络中,分别呈现出“此长彼消式压制”“掩耳盗铃式平衡”和“分散孤立式消解”的特点。增加对消息来源“重组偏向”的考察,有助于揭示国际新闻生产中更为隐蔽的权力实践,为正确理解当下中国的话语权现状提供理论工具。

【关键词】消息来源;新闻媒体;话语权


家访谈

传播与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三星堆的国际传播

——对话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

/ 姜飞 袁玥

【摘要】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借助中国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探索,中华文明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本文围绕“三星堆的国际传播”这一主题,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进行了访谈,着重探讨三星堆的文化传播价值何在、三星堆的全球用户如何定位、三星堆的国际传播平台建设与技术嵌入如何有效结合以及三星堆的国际传播效果等问题。李鹏认为,在文化价值挖掘层面,立足本地、本国、本民族的优质文化区位,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国巴蜀地区的代表性文化,展示三星堆文化背后的历史脉络与考古细节,切中传播与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之题;在全球用户定位层面,年轻、新奇、时尚的全球Z世代在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信息消费上表现突出,可爱中国的国家形象将借此良机在全球Z世代眼中进一步丰盈饱满;在传播平台建设与技术嵌入有效结合层面,秉承构建立体多维、沉浸互动的三星堆国际传播的宗旨,促进艺术、科技与人文三维共建,助力数字化基建。

【关键词】三星堆;国际传播;新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文颖 徐秋染 

校对:李韵奕 

审核:段吉平 邓树明 


欢迎扫码订阅2023年度

《新闻界》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