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速去看!在武大,花竟然不凋谢?

百卅更辉煌的 武汉大学 2023-08-21

在武汉大学

藏着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里花不会谢,草不会枯

生命跨越时空,得以永续

这里藏着多少
武大人探赜索隐的足迹又见证了多少
武大人定格时光的魔法
一起和珞珞珈珈来看看吧!


在武大,樱花不会谢


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楼,一个上新的展厅吸引人们驻足,满柜的“种子瓶”映着倾泻而下的灯光,种类繁多的植物标本和来自远古时期的化石,平静地诉说着生命脉动的故事。大生物学科,回眸之际已百年,这座植物标本馆的丰富馆藏,也在百年纪念之时再次对外展出,讲述植物的奥秘和百年生科的记忆。



标本馆展厅的一列墙上,16份精致的樱花标本讲述着武大樱花的“前世今生”。这些特别采集和制作的樱花标本皆出自生命科学学院汪小凡教授之手,涵盖了武大校内所有的典型樱亚属。


严格来说“樱花”并不属于一个种名,而是指整个蔷薇科樱属中具观赏价值的植物。历经多次更新和补种,目前的武大校园中共有樱属植物18个种及种下分类单位,包括东京樱花、大叶早樱、高盆樱桃、日本晚樱、郁金樱等。


采花、捻枝、寻果、压制……为了定格每一种樱花绽放的姿态与生机,植物学科的学生们在春日的校园里寻觅和等待,开一种,采一种。先采集每种的花,等长出叶子结了果,再去采集带叶或带果的枝条,将其带回,烘干压制;最后把花和枝条一一组合,还原出樱花盛开时的繁荣与惊艳。短暂的花期被恒久延续,珞樱嫣然在他们手中被留存,不再易逝。


▲16份樱花标本


物种的多样性有很多种展现形式,但以樱花一个属一个亚属的角度透视生命的繁荣与多姿,无疑是最“武大”的一种。16份标本姿态各异,交错的花叶与恰到好处的留白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感。经过高温与时间的洗礼,制成标本的樱花渐渐褪去颜色,为了更清楚、直观地展现樱花的生态环境以及原有的颜色,汪教授也配上了这16种樱花绽放时的照片。它们共同排布在一整面墙上,静静地留驻春光,成为珞珈山盎然生机的缩影。


▲汪小凡教授在制作樱花标本


像这样采集和制作的植物标本,武汉大学植物标本馆共有数十万份,它们来自一代代武大人的野外考察和采集,真实地描述着自然植被的生长情况和生态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也见证着标本馆的筚路蓝缕和植物学科的蓬勃发展。



标本是植物的第二次生命。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生命周期,一个活的生命总会结束,但它的标本却可以在标本馆永续保存,供学者研究,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这些标本馆里的标本,一些无法到达的地方的植物、动物以及未见的生命多样性被大家所看见,这是时间尺度的延续,更是空间尺度的拓展。


——武汉大学植物标本馆负责人汪小凡教授


跨越时空,去乐山


在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块长4m、重60公斤的楠木。这是标本馆的镇馆之宝,于1938年收集自乐山的一座寺庙。楠木上的标识历经风雨沧桑依旧清晰,我们可以看到武汉大学校徽和“生物系”“264”等字样。斑驳的漆印,揭开武汉大学标本馆的历史,诉说着武大人的坚韧与勇毅。


▲楠木上书有“生物系”“264”等字样


▲楠木上的老校徽


1933年,武汉大学植物标本馆由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中国植物学领域先驱者之一钟心煊教授(1891-1961)与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我国水生植物学的奠基人孙祥钟教授(1908-1994)联合创建。


1938年,在烽火四起、民族危难之际,武大人踏上西迁乐山的征程。本次展出的“种子墙”,记录下了这风雨飘摇的年代。一个个瓶子里陈列着的种子都是于西迁时期被采集,一张张采集签诉说着时间地点,串联起武汉大学从珞珈山到乐山办学的路径——湖北恩施、利川至四川灌县(都江堰)、汶川、峨眉、嘉定(乐山)。一路飘摇,一路采集,一路不忘办学、科研。这些种子是生命延续的载体,是希望,也是武大人奋斗的足迹。


▲种子墙


在乐山,虽然局势动荡,条件艰苦,但武大人对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和标本采集工作却从未停止。如如不动之心的牵引下,老一辈武大植物学家们坚持科研,生物学系师生在乐山期间一共也仍组织了5次大规模标本采集和野外考察工作


在展厅的西北角,巨型桫椤高约2米的树干,就采自西迁时期的乐山。桫椤又称“树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干最高可达6米,叶片长度实际可达3米,是现存极少数乔木状蕨类之一,饱经风霜而不倒,堪称植物中的“活化石”。这份大型标本的叶片是特地到峨眉山原址采回,西迁时期的树干与新采集桫椤叶片巧妙拼接,重现了桫椤“树蕨”的挺拔雄壮。


▲采集于四川乐山的桫椤标本


“老树发新枝”,多年前的乐山与今日珞珈穿越时空相遇,植物标本馆在乐山精神的滋养中,不断焕发活力。生命的雄奇如此跨越时间,生生不息;武大人对探索的坚守也薪火相传,从未停歇


传承,不改生命之热爱


这颗星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被跋涉而来的人们采集,经过一系列步骤制作成为标本,长久保存,这是植物学者的浪漫,亦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


今年已是武汉大学植物标本馆走过的第90年,九十年的积淀与发展,涌现出众多在学科建设中有重要贡献的植物学名家。在名家标本展示区,特别展出了武汉大学著名植物学前辈钟心煊、孙祥钟、周凌云等8位教授当年亲手采集制作的植物标本。每一件展品都是前辈们对标本馆和植物科学巨大贡献的印证,他们怀揣着对生命的热爱,赓续百年生科精神,推动着标本馆不断发展。


名家标本展示区


▲钟心煊教授1922年采集制作的标本


20世纪70至80年代初,孙祥钟教授担任中美联合考察队中方主席,在鄂西地区进行考察活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次中外合作的大规模科学考察工作,在中国科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也为标本馆提供了大批有重要价值的植物标本。90年代以后,陈家宽教授、郭友好教授、王青锋教授、汪小凡教授等活跃在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采集了大量濒危植物标本。


▲馆藏最早标本


▲馆藏最久远标本


本次的标本馆还展出了两个“之最”:第一个是采集于1842年最早的馆藏植物标本,距今已经180年,比武大植物标本馆建馆(1933年)还要早,这么早的标本是在馆际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与国内外著名标本馆交换而来。第二个是最原始的标本,在远古时期,植物的遗体和泥沙被掩埋起来,再经过岁月的洗涤,有机质被分解殆尽,遗留下来的植物坚硬的部分和周围沉积物共同石化形成化石。


如今的植物标本馆,已成为我国植物分类学和系统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馆藏标本包括腊叶标本约23万份,蕨类植物37科、裸子植物6科、被子植物227科,共约2万种。另有干制和浸制标本数千件,模式标本照片约5000张




2022年11月,为庆祝武汉大学生物学科创建100周年,生命科学学院在一楼大厅北角设立武汉大学植物标本展区,作为固定展区长期展出。从这里,看武大生科人百年的奋斗足迹,看标本馆九十年积累的硕果,等待更多生命的多彩在这里绽放!




植物标本的魅力是自然孕育生灵的奥妙是生命超越时间的震撼也是风雨飘摇的历史薪火相传的精神激励着武大人不断求索耕耘


---RECOMMEND---

·推荐阅读·





30天后,你进武大还要预约?!





这10位珞珈青年,强!






武大,满足你对青春所有的想象!




● 30天后,你进武大还要预约?!

● 这10位珞珈青年,强!

● 武大,满足你对青春所有的想象!

● 一则重要提醒,请注意!

 你是我的荣耀,我是你的星光!

 今天上线!武大校园纪实片让谁心动了?!



武汉大学-luojia1893-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汪小凡  贾洋洋 王欣怡 廖国丽

封面图: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吴艾

文稿整理:吴昊阳

编辑:邹佳雯

责编:赵洋洋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点个“,再点个“在看”,再看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