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首个!武大又一新地标

精彩正上演的 武汉大学 2023-08-21

数字缔造平行时空

古今交汇,千里相约

在武汉大学月湖旁的文科大楼里

藏着一个神秘的剧场

历史厚重的“文化遗产”

性能卓越的“智能计算”

据说这里有很多“新奇”剧目

见你所未见

闻你所未闻

快和珞珞珈珈一起去看看!




珞珈山数字文化新地标

“首批9家,武大上榜”

2021年冬天,教育部发布了

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

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

荣耀上榜,载誉归来

作为文化遗产领域唯一入选者

它有着足以傲娇的“资本”

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突破文化遗产智能计算的关键技术

研发基础性文科实验平台与科学装置

……

这些,都是它的主攻方向



想要真正认识她?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倾听她

文化遗产智能计算的建设构想

始于2011年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2018年并入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

 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直到2021年正式入选

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一个个飞跃,一次次突破

它走在文化遗产数智活化最前沿

用遗产记录历史

用智慧点亮未来




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

先进技术和数字人文理论方法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

历史学、古代文学、古文献学等

多学科力量大尺度融合

汇集传统文科学者与信息技术专家

跨学科,是这里的“活化剂”

文理交叉、数智赋能

共建共享、实验创新


▲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研究方向


5个研究室,5大研究方向

文化遗产智慧数据研究室

古籍智能化整理、挖掘与再造研究室

文物图像计算分析研究室

大遗址虚拟呈现研究室

文化遗产GIS研究室

让科技融入历史

让文明触手可及

构建“数字中国”的护城河

打造“文化强国”的新引擎



尖端剧场,全国首家


来到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

强烈推荐一个打卡地

“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

这里有演出?

没错!文物亲自出演

这里能看剧?

必须!硬核高科技赞助

这里的剧目精彩吗?

沉浸式交互,不容错过!



其实,这里是

开创性的跨学科尖端实验空间

“剧场”由何而来?

因为在这里特设的场景中

文化遗产的数智活化

现了全流程展示

连接中外,畅通古今

科技与文化相融

构建了文化数字遗产演绎全景图

成为融合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的

最新研究与教学范式

高远、平远、深远

这是一个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

文化遗产从这里走出“深闺高阁”



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

跃动着民族的根脉

在这里,我们可以

借助尖端影像建模

数据交互大屏

三维沉浸投影

XR虚拟叙事等数字设备

构建“数字孵化—虚实融合—

协同演绎—沉浸体验—智慧服务”

这一完整创新链条

研究 教育 展陈

多感官沉浸式体验

触摸过往,感悟历史

在这一方天地中深度共鸣


这个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

现在正上演着哪些节目?

珞珞珈珈已准备好节目单

一起来看!


01 你在他乡还好吗?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

运脉牵连,兴者襄见

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

一些流失海外的文物

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

武汉大学王晓光教授团队

凝心聚力,积极打造

文物数字图像关联数据聚合平台

又称“海外博物馆里的中国”

致力于让“流失之殇”

“数字”归家!



利用关联数据、知识图谱、IIIF等技术

集成聚合海外博物馆发布的

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开放数据资源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平台

跨机构多源异构数字资源得以实现

重续断裂的历史记忆和情感链条




目前“瀑布流”下

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10余家海外知名文化记忆机构

发布的数字资源

共计13余万条文物元数据记录

20余万张文物数字图像

共同上演精彩剧目




博物馆海量精品馆藏3D模型

在数据交互大屏上可任意点击

指尖轻触,目光流转

倾听一个个中国故事




02 箭扣长城,重建!


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

最著名的险段之一

多修于海拔千余米的险峰断崖之上

雄奇险峻,蜿蜒呈“W”状

因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

由于年久风化、城砖坍塌

往日辉煌

都已消散在岁月侵蚀中



箭扣长城走势极富变化

给传统测量和修缮工作

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武汉大学黄先锋教授团队

利用自主研发的

双鱼倾斜摄影机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进行快速分析处理

对箭扣长城进行了实时三维重建

采集多角度影像15000余张

达到整体5cm精度

通过地面补拍实现局部毫米级精度

砖瓦的缺失,墙面的裂痕等

破损的细节得以精准呈现

修缮工作,助力值up!

这些硬核“剧目”

都可以在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中

亲眼观看,亲身经历





03 莫高窟,沉浸式体验


洞窟作为贯穿人类文明的重要原型

凝聚着中华千万年壮丽想象

从中我们窥见历史,奔向未来

在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

步入由人工智能所复原的石窟想象

感受中古早期的佛教风华

站在现实与虚拟交接的窗口

打开全新的视角

在珞珈山探莫高窟


“莫高窟第61窟

宽13.45米,高3.42米”

巨幅敦煌壁画五台山图

成为了文化遗产的宝库

从人、事、时、地、物五个维度

我们可以直观地

对壁画中的概念与实体进行解构

通过语义增强方法

数据叙事思想

对图像进行深度解读

形成五台山壁画

交互式数字叙事系统



“莫高窟第158窟、159窟”

多尺度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融合处理

建立毫米级石窟精度的3D模型

实现可移动文物

非接触实景三维精确测量

自主研发的贴图软件

实现高精度8k分辨率

一部VR,解密敦煌飞天神像

融汇东西,煌煌大观

万里千年的邀约

我们离丝路更近了一步


▲对莫高窟第158窟建立3D模型


▲使用自主研发贴图软件范例


《鹿王本生图》位于莫高窟

第257窟西壁中层

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研发了

沉浸式VR叙事交互体验系统

头戴VR设备

便能走进九色鹿的故事

领略童话中的奇幻浪漫

让文化遗产神采长在,代代相传


▲九色鹿叙事图像深度语义标注界面


对九色鹿数字图像

进行概念情节标注

叙事性知识表示

再利用VR进行可视化制作

从多种视角构建出

“九色鹿”“国王”“泄密者”等

多个三维立体影像的动画

带来奇妙的交互体验与视觉感官冲击


▲九色鹿VR动画渲染视频


▲“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

《九色鹿》VR交互叙事系统观众体验场景


04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中国古代简帛文献

书写于竹木简牍、绢帛之上

保存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

沉睡数千年,醒来惊天下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致力于

中国古代简帛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推进了古代印象的具体景象和发展演进

其与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合作

研发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

搭建简帛文献数据库

支持简帛等出土文献

数字化整理与内容挖掘研究

实验室继续开发

中国简帛文献公众服务平台

推进简牍文献的数字化利用

从文字到数字

从竹木到云端

是武大人坚守文化自信的

底气与实力



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

对简牍文献中的数据

进行知识提炼和挖掘分析

构建其知识图谱

辅助相关领域

进行简帛的更深入探索

使用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进行简帛文字的补缺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对简帛文献的追寻

叩响了历史世界的文本之门

快来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

感受简帛的高古气息


▲左图为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竹简

右图为模型对残缺部分的补全示意

左右图中红框对应的分别为缺失及模型预测结果


05 问道武当山


2021年,武汉大学开始打造

武当山文化遗产数字保护工程

武大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团队

利用智能化低空无人机

地面激光扫描仪等

在武当山紫霄殿

进行了10余天数字采集

实习了高精度三维数字化模型

紫霄殿建筑模型精度达2mm

如果你还未到武当山一游

不妨先来武大这个“剧场”看看

通高706cm、宽1200cm、进深910cm

3D(白模)打印的紫霄殿

感受对建筑本体的数字复原

珞珞珈珈已经先饱眼福啦



采集的数据可通过

地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分析

得到4D信息产品

也可运用于3D可视化产品

模拟更好地紫霄殿环境

通过数字技术

我们在这片数字“道教圣地”

感受“万方来朝”史诗般的辉煌



剧场里除了精彩的演出

还有兢兢业业的“道具组”

六轴机械臂

、3D建模一体机


古籍OCR设备

、激光扫描仪


多光谱扫描仪

手持空间影像信息采集仪

大型无人机

......

它们日夜不停地

探寻着璀璨的文明

而文化遗产与智能计算的魅力

正是让沉睡千年的瑰宝走近你


▲六轴机械臂


▲智能化低空无人机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

精彩不断

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

脚步不停

武大对人文之光的追寻

对智能力量的探索

对民族之魂的传承

未完待续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今天,武汉大学最高礼遇只为他们!





专业第一?不是她耀眼的徽章






上新狂魔武大,又有新打卡地!




● 今天,武汉大学最高礼遇只为他们!

● 专业第一?不是她耀眼的徽章

● 上新狂魔武汉大学,这次又有打卡地!

● 奔走相告!快加入武大最强粉丝团

● 今起可入校参观,这些问题请注意!

● 谁说工科女生不够酷?学机械的她太飒!


武汉大学-luojia1893-


封面图:曹海钢

内容来源: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

图片:曹海钢 龙泉 沈冠廷 韦冠丞 唐澜芯

文案&编辑:赵洋洋

审核:邢知博


投稿邮箱:whu_luojiahao@163.com

点个“,再点个“在看”,探索剧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