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陈敏、张莹|银行竞争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02-05

❖ 自2022年5月18日起,《经济与管理研究》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jjyg.cbpt.cnki.net/

银行竞争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陈敏 张莹

► 刊期:《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6期

► 作者简介:陈敏,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莹,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本文使用勒纳指数衡量银行竞争程度,基于56家商业银行2010—2019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这种影响是否因银行类别和竞争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将样本分别按照银行类型和竞争程度高低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激励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银行的竞争程度越高,资产规模越小,流动性水平和资本充足率越低,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强;竞争加剧对这种影响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中;对于竞争程度较高的银行而言,流动性水平和资产充足率越高,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审慎。

关键词

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银行竞争;勒纳指数

一、问题提出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通常假设经济主体风险中立或能够完美地分散风险,忽略了风险偏好对主体行为的影响。博里奥和朱(Borio & Zhu,2008)在解释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金融体系风险积累的原因时,首次提出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对风险的容忍度或风险感知,进而对银行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定价、风险程度和融资成本产生影响。

学者们使用经验数据证明了中国存在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银行的资产规模、流动性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是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因素。此外,银行竞争作为新的影响因素也备受学者关注。一方面,银行间竞争加剧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激励银行主动开展金融创新和业务调整,提高经营效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取较高收益,可能会放宽信贷标准,降低对贷款申请者监督的努力程度,进而提高低质量贷款者获得贷款的概率导致风险累积。可见,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最终影响效果尚不能确定。近年来,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银行间的竞争行为由原来的机构扩张转变到价格竞争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那么,在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是否具有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类型或竞争程度的银行中,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能够检验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效果,还能够为差异化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鉴于此,本文从异质性角度实证检验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自博里奥和朱(2008)正式提出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概念之后,后续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验证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存在及其传导机制;二是研究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问题。各国学者利用本国数据验证了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能够通过逐利机制、估值机制、竞争机制、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机制和杠杆机制影响银行风险承担。

进一步,学者们开始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了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对此问题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在银行规模、流动性水平、资本状况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研究结论主要包括:流动性越差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度越高;资本越充足的银行,其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度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银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越倾向于从事风险更高的创新型同业业务以牟取更高的利润。但是,目前学术界并未就资产规模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形成统一的结论。部分学者认为在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的情况下,规模较小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更为敏感;部分学者认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是正相关或非线性相关关系,呈现出“大而不能倒”的态势。

近年来,对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再局限于银行间的个体差异,也将银行间博弈和竞争行为引入分析,探讨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与银行竞争之间的关系,但是研究结论尚不统一。刘晓欣和王飞(2013)发现不论政策利率的高低,提高银行集中度都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熊劼(2017)认为银行业集中度越高,利润竞争压力越低,银行基于逐利机制而从事高风险的动力越小,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小;徐璐和叶光亮(2018)认为强化竞争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改善经营效率,提升社会福利水平,降低银行风险;李双建和田国强(2020)的研究表明银行竞争程度加剧会放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那么,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又会因银行类型或竞争程度不同而产生差异,表现出异质性?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少。

在银行竞争程度衡量指标的选取上,中国学者大多使用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尔曼指数等结构化指标。有学者指出利用勒纳(Lerner)指数和H统计量等非结构化指标从微观角度推断银行竞争程度,会使模型更加准确;同时,相对于H统计量反映的市场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加总现象,使用勒纳指数能够更好地比较不同银行的个体现象。

目前,关于银行竞争和资产规模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关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略显不足,大多数学者采用结构化指标,忽略了单个银行面对供求时的个体行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选择勒纳指数作为衡量银行竞争程度的指标,引入银行规模、流动性水平、资本状况、竞争程度与货币政策的交互项,检验不同银行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的差异;第二,将样本银行按照竞争程度高低进行分类,进一步分组考察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的异质性。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检验了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励银行承担更高风险;(2)银行竞争程度加剧、规模缩小、流动性水平和资本充足率降低会进一步放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3)银行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传导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的组内,对于竞争程度较高的银行来说,流动性水平和资产充足率越高,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审慎。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实施差异化货币政策调控,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关注银行风险偏好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考虑不同银行之间竞争程度、资产规模、流动性水平和资本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2)细化风险披露信息,促进良性竞争。监管部门要细化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丰富披露内容,提高信息透明度,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做前瞻性引导;规范银行业竞争性管制,引导银行间竞争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和创新竞争,有效缓解基于价格竞争的信贷客户竞争和市场竞争,促进银行间良性竞争,维持银行业健康有序发展(3)强化风险监管,避免风险积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的银行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银行应正确估计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强化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进一步完善风险识别机制,避免风险积聚。(全文刊发在《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年第6期33—47页。)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原文

往期回顾

经济与管理研究

微信号 : REM_JJYGLYJ

投稿网址:https://jjyg.cbpt.cnki.net/

版权所有,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RCCSE核心期刊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陈敏、张莹|银行竞争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JJYGLYJ 经济与管理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