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赠书活动|自然地理学系列图书免费送!

全国地研联 全国地研联 2019-06-30


世界读书日

赠书活动不能停!


我们这次还为大家准备了4部

各位学术大咖撰写的

自然地理学系列

相关经典著作

哇哦~

有没有心动呢?

那么,让小编先带大家一睹为快吧~


1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


作者:朱鹤健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开本:16

朱鹤健教授


作者简介

向上滑动

  朱鹤健教授现为福建师范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福建省“211工程”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学”、自然地理学博士点、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土壤地理学研究会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地理学与土地学家,长期致力于土壤地理学与土地资源开发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了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学科前沿性应用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

  朱鹤健主持完成国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学基金和重大、重点攻关项目10 余项,曾获国家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15项。近年来,结合培养博士生,将已获奖的农业资源优化模式,不断调整完善,构建特色农业耦合系统,分别在漳浦大南坂农场、马坪镇和长汀河田等地应用推广,并建立博士生工作站和试验基地,不仅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而且在学术界同行中产生较大影响,提高了培养博士生的质量,成功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本技术要点是引入国际兴起的农作循环系统技术,结合省情,进行地区优势鉴别。应用耦合原理,探求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各生产要素在时序、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系统耦合和优势互补,建立能发挥区域特色的农业耦合体系。

  本技术内容已在《自然资源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英版发表。并即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他出版专著17部(含合作),教材1部,英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 130 多篇,英、俄译作60多篇。他致力于构建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体系的研究,其成果集中反映在2006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专著中。他主编的《土壤地理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进了国际土壤分类最新成果,编写体系独具特色,体现了我国与国际土壤地理学教材内容的接轨,获国家教委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世界土壤地理》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较早地系统介绍国际土壤的新分类制,内容丰富翔实,被许多高校选为研究生教材,并为许多论著所引用,在土壤地理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朱鹤健教授自1991年以来先后招收博士生25名,已授予博士学位20位,并担任过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博士生导师,所培养的博士已成为国内外科技、经济和教育战线的高级人才。他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福建省首届科技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图书概况

▲向上滑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是作者朱鹤健二十多年来面向地理学博士研究生讲课所积累的资料整理而成的。全书体现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门科学的独特魅力,构建现代地理学思维体系脉络,包括核心思想、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和着落点等,展示人地关系、系统性和空间性三个地理学核心思维的内涵及其应用成果。书中引用作者研究成果作为案例,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地理学思维研究农业所做的设计、研究路线与具体方法,包括形式化语言、图解模式和数学模式,形成地理学研究范式,彰显地理学的“见地及人”和“从微观研究入手,提出宏观决策”的研究特色。书中还透过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进展,看出我国地理人思维的昨天和今天,并展望发展地理学研究特色的前景。

本书可作为地理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地学、农学、生态学专业科技工作者与高校教师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地理学的魅力 1

1.1 学科交叉,视野开阔 1

1.2 见地及人,微入宏出 4

1.3 国家情怀,服务大局 6

第2章 现代地理学思维脉络体系 10

2.1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0

2.2 地理学的三个核心理念 12

2.2.1 人地关系观 12

2.2.2 系统观 13

2.2.3 空间观 14

2.3 地理学的方法论 14

2.3.1 区域学派 16

2.3.2 生态学派 27

2.3.3 景观生态学派 36

2.3.4 区位学派 42

2.3.5 数量学派 50

2.4 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5

2.4.1 地理学研究的“两只手”:系统分析与空间分析 65

2.4.2 地理学研究的“两条腿”:野外调查与室内工作 67

2.5 现代地理学思维基本形式与研究范式 74

2.5.1 地理学思维基本形式 74

2.5.2 地理学的研究范式 77

2.6 现代地理学研究范式案例:长汀水土保持研究 79

2.6.1 人地关系思维下的水土保持 80

2.6.2 空间思维下的水土保持 84

2.6.3 系统思维下的水土保持 86

2.6.4 地理学各学派思维下的水土保持 89

第3章 地理学的灵魂—人地关系思维 90

3.1 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 91

3.2 综合和交叉思维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基础 94

3.3 经济与生态协调是人地关系的关键 95

3.4 人地关系的要害在于处理好和谐与演进的关系 99

3.5 共生理论为解决人地矛盾提供新思维 100

3.5.1 共生体的构成与模式 100

3.5.2 共生关系演化规律与成长特征 101

3.5.3 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激励策略 104

3.6 狭义上的人地关系——人口与土地的关系 106

3.6.1 发展非农、“非土”产业 107

3.6.2 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 107

3.6.3 建立动植物并重型膳食营养结构 108

3.7 人地关系的最佳境界:可持续发展 124

3.7.1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最优化的体现 124

3.7.2 不同角度诠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24

3.7.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125

3.7.4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 128

第4章 地理学的支柱——系统思维 136

4.1 人地系统的基础知识 136

4.1.1 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36

4.1.2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40

4.1.3 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45

4.1.4 景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148

4.2 人地系统的内涵与研究 154

4.2.1 人地系统的组成 155

4.2.2 人地系统的结构 156

4.2.3 人地系统的功能 159

4.2.4 人地系统研究的复杂性 162

4.3 系统思维下福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 171

4.3.1 十五年的探究历程 171

4.3.2 福建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172

4.3.3 UCCO景观生态系统研究 180

4.3.4 农业耦合系统的研究 182

4.4 以系统观认识土壤 199

4.4.1 土壤系统的组成 199

4.4.2 土壤系统的结构 201

4.4.3 土壤系统的功能 202

4.4.4 土壤系统的开放性 203

第5章 地理学的本色——空间思维 204

5.1 概述 204

5.1.1 空间概念 204

5.1.2 地理空间内涵 205

5.1.3 地理空间的转向研究 207

5.1.4 地理空间认知过程和能力 209

5.1.5 地理空间分析概述 211

5.2 地图的空间分析 212

5.2.1 地图认知过程 212

5.2.2 读图过程 213

5.3 空间动力学分析:以朱溪河流域土壤侵蚀为例 214

5.3.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214

5.3.2 元胞自动机简介 214

5.3.3 ANN-CA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15

5.3.4 结果分析 218

5.4 基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分析 222

5.4.1 空间分析模型 223

5.4.2 数字高程模型分析 223

5.4.3 空间叠置分析 225

5.4.4 空间缓冲区分析 232

5.4.5 空间网络分析 239

5.4.6 空间统计分析 241

5.5 空间分析基本步骤:以福建省交通优势度为例 246

5.5.1 空间分析准备 247

5.5.2 空间分析过程 247

5.5.3 空间数据分析 251

5.5.4 结果评价和解释 255

第6章 中国现代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257

6.1 194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概况 257

6.1.1 区域考察 257

6.1.2 野外观测与实验室研究 258

6.1.3 资源与环境研究 259

6.1.4 国土开发与整治 260

6.1.5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260

6.1.6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研究 261

6.2 20 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研究概况 261

6.2.1 基本国情近中期发展战略 262

6.2.2 可持续发展研究 263

6.2.3 地理环境演变研究 265

6.2.4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 270

6.2.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273

6.2.6 区域开发与规划 275

6.2.7 化学地理研究 278

6.2.8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279

6.3 地理学研究的展望 281

6.3.1 向学科大跨度交叉渗透发展 281

6.3.2 向以过程为目标的机理研究发展 283

6.3.3 向社会服务、问题研究导向发展 284

6.3.4 向常规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发展 285

6.3.5 向地理学界面过程的研究发展 286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302



2

家园•旅途•远方

作者:李秀彬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装帧:平装

开本:132

页数:122


新书介绍

      人们对此地他方的感受和观念,带有强烈的惰感色彩。而情感則是心灵的表露。在这个变化剧烈的大迁徒时代,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家乡与世界间撕扯.为何我们的內心越来越强烈地呼唤诗和远方?旅途又如何重塑着心灵中家园与远方的意象?地理知识是帮助我们认清真实的世界,还是增强我们对他方的成见呢?《家园旅途远方(地理学人随笔)》作者李秀彬追求真知灼见的优美表达,与您一起领略心灵地理学的世界。


    新书推荐 | 家园·旅途·远方—— 李秀彬老师带您走进心灵地理学

作者简介

李秀彬研究员

▲向上滑动

李秀彬研究员先后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1986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管理及教学工作。曾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2名。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士地变化科学工作组组长,英国《土地利用政策》等学术杂志的编委。

研究领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主持或参与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计划中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有关的科研项目多项。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编写7部专著。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土壤地理学(第三版)


图书介绍

 ▲向上滑动

  朱鹤健、陈健飞、陈松林编著的《土壤地理学(第3版)》系统阐述了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第三版修订在保持第一版、第二版“新”“精”风格基础上,在体系、内容和文字上均有所更新和完善,并新增全套电了教案(PPT),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写法。以学生易于掌握的特征差异为尺子,改进文宁表述,进一步规范专业术语。本书除绪论外,共分六章,分别为:以系统观认识土壤、土壤系统的开放性、土壤分类、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和土壤资源。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地理类、环境类、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生态等相关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科研与业务人员参考。


4

城市热环境:格局•机理•模拟




新书介绍


  《城市热环境:格局•机理•模拟》(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该专著结合大量案例,系统介绍了城市热环境监测和识别、评价与诊断、模拟和调控的系列技术方法。对从事热环境研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徐新良研究员

▲向上滑动

徐新良,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其它部委的一些重大项目。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三部。


有没有心动呢?

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

那快来看看如何get到这几本书吧~

参与方式


4月22日21:00——4月25日21:00

  (本周一至周四)


第一步

关注“全国地研联”公众号

第二步

在文末留言区写下您心仪书籍的书名及理由,

或者是对某本书的简短评论。


温馨提示:

1.只有关注公众号才可以留言;

2.留言内容中没有写明具体书名的将不会被入选;

3.每人只限留言一条)


第三步

转发此文至朋友圈

截图发送至公众号后台

第四步

为自己的留言点赞



留言时间截止到2019年4月25日晚20:00。

此外,由于微信公众号只能入选100条留言,因此我们也会根据留言内容进行筛选,还望大家按要求留言。

注:《城市热环境:格局·机理·模拟》选取留言点赞前五名,其他三部图书选取留言点赞数量的前三名。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一键购书


《地理学思维与实践》

《家园•旅途•远方》

《土壤地理学》(第三版)

你还在等什么?

快快来参与吧!

风里雨里,

我在留言区等你!

注意事项:

所有奖品一律包邮

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图书邮寄不到,与本公号无关

活动奖品寄出后,由于快递失误导致奖品丢失所造成的损失与本公号无关,由用户自行与快递协商解决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全国地研联所有


最后,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所李秀彬研究员、徐新良研究员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朱鹤健教授、陈松林教授对本活动的大力支持。



-The end-

整理、排版:范佳鑫  徐红玲

责任编辑:张英浩

审核:任宇飞  王冠  王波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