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观点 | 刘云刚教授:破除SCI,回归学术共同体

刘云刚 全国地研联 2021-09-19


编者按



最近,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茫然,但无论怎样,在任何发展中勤思考常改进总是好事。重质量轻数量,强学术贡献弱刊物级别,拓宽科技成果的分类考核评价形式,这些倡导无疑是科学明智的举措。刘云刚教授早期发表在《人文地理》2009年第5期的《地理学期刊与地理学的传统——西方主要国家地理学期刊评价》,《地理研究》2013年第11期的《地理学的政治》,《地理学报》2014年第8期的《面向人文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借鉴——面向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对如何评价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地理学科的发展,学术规范和认同等问题做出了很好的探讨,深刻体现出地理学者辩证的思考和理性的态度。在这个追赶速度的时代,学术成果亦追求快产快出,大量“快餐式”论文的营养价值乏善可陈。如何去简单量化管理,鼓励和丰富多元化的表达和评价途径,如何踏踏实实出于兴趣和热爱,做出有温度有深度的高质量学术成果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人文地理编辑部



导言



破除SCI,回归学术共同体

刘云刚


打破唯SCI,让大家安心做学问,不要“以刊评文”,我想这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愿望。尤其地理学的工作具有地域性,就像哈姆所说,地理学的“前沿”是个复数。过分强调SCI导向,显然对地理学的多样化发展不利。从这一点上来说,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破除论文“SCI至上”导向,我们应该举手称快。

知识生产本质上也是学术共同体的孕育过程。学者们本着共同的学术兴趣聚集到一起,相互分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学术进步。论文是学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形式,学术期刊是学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而学会是相近研究领域的学者聚集的组织集体。如此来说,那学会的会刊自然应是学术同行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载体。因此,从道理上来讲,任何一个学会的会刊都应该是代表这个学科领域的这个学者群体的最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载体,不论它是SCI与否。中国地理学会的《地理学报》、日本地理学会的《地理学评论》、美国地理学会的《AAAG》,英国地理学会的《TIBG》,都是各自地理学会的会刊,是各自地理学共同体的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全球各国地理学的学术共同体形成时间先后不一,各有各的特色和传统,这些特色当然也会体现在刊物上。如果只追求SCI和影响因子,就会掩盖了这些鲜活的学术传统,掩盖了各学术共同体的品味和特色。每位学者的研究在共同体内的交流应该是第一位的,首要的是彼此的认同,而非外部的评价。相互畅通的交流互促,自然而然会做出有意义的成果。好文章应该是共同体的成员来相互认定,而不在于SCI期刊发表与否。

过去二十多年,我们特别强调SCI指标考核,这也成为一个中国特色。我觉得,首先是因为西方英语世界的发达程度和学术影响力,所形成的学术规范性、成果的积累具有压倒性优势,因为SCI的期刊规则形成了一个学术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以SCI为标准,它成为一个相对客观衡量论文质量的指标。在过去一段时期,这有其合理性。但是,这些年我们也慢慢意识到,SCI导向的标准化、碎片化的知识生产模式的背后,有浓重的资本逻辑。论文的生产成为知识商品化的一部分,进一步带来知识本身的碎片化、知识生产方式的碎片化和学者作为个体的碎片化。SCI期刊的运作正在逐渐远离它所标榜的初衷,它正在割裂知识与学者、与学术共同体、与国家和地方现实需求之间的血肉联系。这一点不仅是中国的学者,西方学者也在觉醒,在大声疾呼要冲破SCI的桎梏。另一方面,这些年我们国内的期刊文章质量也渐渐向好,有些文章未必不如SCI期刊的文章。因此,与SCI指标的决裂,意味着在权力维度上我们开始转轨,学术共同体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希望摆脱被西方资本主义知识生产方式所绑架的威胁,希望扭转当下由西方主导的学术知识生产体系,更多的基于本土现实问题、基于本土知识基础进行面向本土的知识生产并推动学术共同体的成长。

当然,唯SCI以及破除SCI导向的背后,也有学术行政化的身影。SCI过去是一个不错的指挥棒,我们呼吁它不合理,但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它比其他指标好用,那它就会一直用下来。从这一点上说,当前破除SCI导向,许多学者因此并不乐观,因为如果它只是反映了行政管理者的想法,而不是学术共同体发展壮大的结果,那SCI指标没有了,还会有其他的指标拿上来。如何让学术去行政化,让学术共同体成为学术活动和评价的主体,让同行去评价同行,减少自上而下的指标干预,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当下教育部、科技部有没有更大的决心,进一步淡化指标管理,让学术回归学术共同体,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期待。

《地理学期刊与地理学的传统——西方主要国家地理学期刊评价》一文写于2009年,后面我还写了《地理学的政治》(2013)、《面向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文地理学》(2014)等几篇文章,进一步阐明我的想法。对于地理学而言,SCI是一个标准,但是仅凭 SCI还不够。因为地理学既有通用的一面,也有反映区域性和特殊性的一面。不同国家的地理学研究者有各自不同的地理知识背景和应用需求,地理学的研究论文需要放在各自的平台,即所在学会的会刊体系上来进行讨论。因此,对于非英语圈国家而言,建立本国学会的会刊体系,以及本国的多样化学刊体系 (包括分支刊物、非主流学派刊物、跨专业主题刊物等),并将其作为成果评价的核心标准,才是科学和务实的选择。

2006年从日本求学回来之后,我一度对国内的学术研究氛围很不适应,就是我在论文中讲的,内生地理学和外生地理学的分化,以及学术行政化等等。我要疏解情绪,表达观点,于是就有了上面几篇论文。我在日本的博士导师荒井良雄教授很能写文章,笔耕不辍,而另一位同一研究室的谷内达教授则相反,文章很少。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整体都泡在研究室,经常深夜才离开。有一次我问荒井教授,“谷内老师怎么总也不写论文?”荒井教授说,“第一,你不知道,他有很多行政事务,上很多课,帮我们分担了很多事情,他还要编书,写教材,你不看他每天都在,很忙的吗?他一点都没有偷懒,我们都很尊重他,也很感谢他。第二,谷内老师学术水平很高,只是他没写出来。东大这样的教授很多。有些人不轻易把自己的成果公布出来,是出于精益求精的想法;也有一些怪教授,就是不肯写出来,遇到自己喜欢的研究生或同行才肯传授一二。我们得求着他、哄着他,请他把研究成果拿出来发表。”我恍然大悟。回头想,这就是我最初理解的学术共同体的概念。之后回国,我有次去日本又问荒井教授,“东大评教授是什么标准,有什么指标?我想看看能不能学习借鉴。”荒井教授答,“我们教授委员会认为可以成为教授的就是教授,这就是标准。这段话写在章程上,你随时可以去查。”我愕然。后来想,这恰恰就是学术共同体的做法,外部指标是参考,内部的判断才重要。还有一件事,文部省在东大旁边盖了座小楼,成立了一个大学评估机构,想研究如何评价督促大学教授提高研究效率的事情,我还去学习参加过一次他们的研讨会。后来大概是2005年,评估机构面向全日本大学实施了一次评估,结果东大排名59名。后来调查才知,东大教授们不理这回事,随便填表格糊弄,所以出来结果这样。当然最终这个结果也没有再拿来,之后也就没有再搞这样的评估活动。我想,这就是日本的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力量,文部省也无可奈何。日本没有SCI考核,也未必是日本文部省不想搞,大概是这些大学不同意,文部省也有心无力吧。既然日本的大学可以实现去行政化,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日本已经连续拿了20年诺贝尔奖,学学日本也不为过。

说回SCI。取消SCI标准的事我始终相信会实现,现在真的实现了。去行政化有人说是天方夜谭,但我觉得也会有实现的一天。让有兴趣、有能力做研究的人成为研究者,让每个人都做喜欢的研究,然后自然而然会做出有意义的成果。这背后,是需要对学术、对大学的尊重,对学者的尊重。中国是个尊师重道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时代的到来吧。

刘云刚

2020.2.24晚






原文引用

[1]刘云刚.地理学期刊与地理学的传统——西方主要国家地理学期刊评价[J].人文地理, 2009,24(5):31-35+6. DOI:10.13959 /j.issn. 1003-2398.2009.05. 005. [Liu Yungang.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geographical publications outside SCI[J]. Human Geography, 2009,24(5): 31-35+6.DOI:10. 13959/ j.issn. 1003-2398.2009.05.005. ]

[2]刘云刚. 地理学的政治[J].地理研究, 2013,32(11):2170-2175.DOI: 10.118 21/ dlyj201311 018.[Liu Yun gang. The politics of Chinese geograph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3,32(11) :2170-2175.DOI: 10.118 21/dlyj201311 018.] 

[3]刘云刚, 李志刚, 黎 斌.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借鉴——面向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文地理学[J].地理学报, 2014,69(8):1224-1233.DOI: 10.11 821/ dlxb2014 08015.[Liu Yungang, Li Zhigang, Li Bin.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s of Western human geography: A combination of knowing and doing for Chinese human geograph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4,69(8):1224-1233.DOI: 10.11821/dlxb2014 08015.]

转载自 人文地理期刊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标题:【学者观点】破除SCI,回归学术共同体

图文编辑:王凌志

责任编辑:张英浩

审核:王波涛

终审:顾伟男 田巍 梁龙武

猜 你 喜 欢

1、佳文赏析 | 宋长青教授等:理解地理“耦合”实现地理“集成”

2、佳文赏析 | 变化中的不平衡: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空间生产 (1988-2018)

3、名家观点 | 柴彦威教授:时空行为方法助力公共卫生事件精细化管理

4、地理资源所学友会即将成立,欢迎各位学友积极填写信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