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9卷7期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 全国地研联 2021-09-19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土地扩张
朱高立,王春杰,周佳宁,邹  伟
2.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建豹,黄贤金,揣小伟,孙树臣
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王  昭 ,严小兵
4.基于ANN-CA模型的港口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与预测研究——以胶州湾西岸区为例
颜扬翰,郭子坚,王文渊,徐蕴卓
5.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响应机理
朱晓南,刘艳中,汪  樱,陈  勇,张  祚,宋改凤
6.行业分类下武汉市工业用地时空演变分析
饶映雪,杨吉鑫
7.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刘笑杰,夏四友,李  丁,郑陈柔雨,魏小衬
8.景区依托型乡村聚落用地格局与功能演变研究-以黄果树镇石头寨村为例
徐  倩, 李阳兵,黄  娟
9.基于生态适宜性的昆明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研究
刘  阳,李志英,龙  晔,李晨晨


二、自然资源


10.基于水力学条件的江家口坝下集诱鱼进口流场研究
彭方俊,李克锋,赵高磊,梁瑞峰
11.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热孜娅·阿曼,方创琳,赵瑞东


三、生态环境


12.陆域产业结构演进对海洋环境的动态影响研究——以长江流域与东海沿岸地区为例 

章恒全1,刘明轩1*,张陈俊,王  凯1
(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2.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摘  要:以往研究已经证明海洋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影响,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于陆地,海洋环境与陆域经济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关于陆域产业结构演进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非常少见,加深该研究对推动海洋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VAR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研究2001~2017年间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东海海域的海洋环境的动态冲击,借助它们的脱钩状态证实该影响。结果表明:(1)陆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有利于海洋环境改善,其原因包括产业间优势地位的更替和产业内部的技术创新;陆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发展存在波动性,导致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不够显著;一部分海洋污染物可以通过海水自身的净化能力而消解,残存污染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2)在2002~2017年,东海的海洋环境与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分别表现为“大幅增长——稳步增长——脱钩持续”、“剧烈变化——起伏波动——脱钩持续”的脱钩变化规律,该脱钩分析结果证实了陆域产业结构演进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3.长江流域的非平稳SPI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黄梦杰1, 2,贺新光1, 2 ,卢希安1, 2,李佳佳1, 2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于降水时间序列存在非平稳性,导致利用传统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SPI)估计的干旱可能存在较大偏差。本文则基于GAMLSS模型,以气候指数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参数拟合,建立一种基于可变参数的非平稳伽玛模型,计算非平稳标准化降水指数(NSPI),并与SSPI指数对比分析长江流域1962-2016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NSPI与SSPI变化基本一致,但非平稳伽玛模型比平稳伽玛模型更好地重现降水量以捕获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降水变化。(2)长江流域1962-2016年干旱有加重趋势。上游干旱烈度、干旱历时、干旱强度和烈度峰值的变化速率分别为每10年上升0.064、0.041、0.023和0.027,而中下游则分别为0.151、0.089、0.021和0.030;干旱强度以轻至中旱为主。长江源头和四川盆地西南部干旱较严重,而金沙江和雅砻江上游及鄱阳湖南部的干旱相对轻微。(3)与SSPI相比,NSPI估计的相同干旱烈度和干旱历时的重现期较大,且估计的干旱事件相对集中。NSPI的干旱风险表明长江源头、金沙江下游和洞庭湖流域中部是高风险集中区,而川江上游和鄱阳湖东南部是低风险集中区。(4)构建的非平稳伽玛模型估计的NSPI能较好的预测各干旱特征,且对干旱烈度和干旱历时的预测性能更好。


14.模拟酸雨对巢湖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释放及其影响 

李印霞1, 刘碧波1, 付景保2,3*, 刘帅霞1, 曹志林1, 马  培1, 张继伟1, 李亚林1, 王晓娟1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2. 河南工程学院南水北调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451191;3.河南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特色旅游研究中心, 河南  郑州 451191)

摘  要:通过降低巢湖上覆水pH值以模拟限定条件的酸雨,旨在探究模拟酸雨对巢湖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释放的影响,以期预测酸雨或者酸性废水对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模拟酸雨过后上覆水的pH值均有回升,但强酸性模拟酸雨(pH 4.0)的恢复力较差;试验期间水体中的DO大小顺序始终为对照组>试验组(pH 5.5)>试验组(pH 4.0);模拟酸雨促进了底泥中氮和磷的的释放,且试验组(pH 4.0)上覆水中TN和TP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H 5.5)(p<0.05);弱酸性模拟酸雨条件下以Fe/Al-P释放为主,强酸性模拟酸雨作用下以Ca-P释放为主;对照组的微囊藻生物量显著高于模拟酸雨组,说明模拟酸雨抑制微囊藻生长;pH值、TN、TP和Fe/Al-P均与底泥中四种主要重金属Pb、Zn、Cd和Cu含量显著相关( P< 0.05) ,说明酸雨和营养盐均是影响底泥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和释放性的重要因子。


15.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演变 

高艳丽 ,李红波* ,侯  蕊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定量分析其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对协调区域发展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RS与GIS技术对该区域2000~2015年的土壤保持、碳储量与食物供给服务进行空间制图,并基于空间采样法对三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0~2015年,汉江流域土壤保持量在波动中下降,高值区位于汉江上游林地、草地交叉分布区域,低值区位于汉江中下游林地、耕地等单一聚集地类区;碳储量年际变化较小,其高低值分布与土壤保持量基本相同;食物供给量增长迅速,高值区位于中下游的平原区,低值区位于上游的山地和盆地区。(2)在权衡与协同分析中,碳储量与食物供给、土壤保持与食物供给之间以权衡关系为主,而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以协同关系为主,各生态系统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3)空间热点制图显示,2000~2015年0类服务热点区占比减少,主要地类为草地;1类服务热点区占比最大且呈增加趋势,主要地类为耕地,生态服务类型以食物供给为主;2类服务热点区有所减少,多分布在上游林地区域,服务类型为碳储存和土壤保持;3类服务热点区占比很少。该研究结果对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区域差异有重要作用。

 

16. 南方典型花岗岩小流域输沙特性时空对比研究——以衡阳武水流域为例

 危润初1,2,3,饶陈默1,2,3,喻娓厚4,李正最 4,左仲芝1,2,3,盛  丰1,2,3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长沙 410004;2.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4; 3. 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4.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沙 410129)

摘  要:针对中国南方花岗岩小流域输沙特性问题,以湖南省衡阳县武水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K突变分析方法、双累计曲线法以及流域对比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南方典型花岗岩流域输沙时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花岗岩风化土壤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影响,花岗岩流域相比其他流域具有更高的输沙模数,如本文所研究的武水流域,其值可达同气象条件下的非花岗岩流域的数倍以上。与全国很多流域类似,武水流域输沙模数也呈现出阶段性递减变化特征,这与“大跃进”、“农业学大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耕还林”等政策密切相关,但是与其他很多流域不同,武水流域输沙模数变化的三阶段,主要是受人类活动所致的流域森林覆被变化的影响,而水利工程建设对其影响不大。


17.雅砻江流域中上游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魏  榕1,2,刘  冀1,2*,张  特1,2,曾  强3,董晓华1,2
(1.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3.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

摘  要:在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开展河川径流变化的归因研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具有现实意义。以雅砻江流域雅江水文站以上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61~2015年水文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而基于Budyko假设水热耦合平衡原理的弹性系数法估算了径流变化对各影响因子的弹性系数,并对研究区的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研究区年径流深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496mm/a,并在1999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显著突变。年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994mm/a和-0.246mm/a。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弹性系数分别为1.40、-0.40和-0.83,说明年径流对降水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下垫面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变化的敏感度最低。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呈微增强趋势,对下垫面变化的敏感度逐步减弱。气候变化是年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总贡献率为60.66%,其中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的贡献率分别占59.21%和1.45%,下垫面变化的贡献率为39.34%,反映下垫面变化的NDVI自1999年后呈下降趋势,是导致径流增加的重要原因。


四、农业发展


18.劳动成本上升背景下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差异研究--基于精细管理技术的中介效应
袁  斌,陈  超
19.农户商品有机肥投入的市场激励研究 ——基于农地确权调节效应的分析
张连华,霍学喜
20.赡抚比对农户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湖北省769户农户的调查
王祥礼,罗小锋,余威震,唐林

转载自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经作者授权转载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标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9卷7期

-The end-

责任编辑:岳永江

审编:王佳雯

终审:顾伟男  田巍  梁龙武

猜你喜欢

1.招贤纳士 |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0年高层次人才招聘

2.期刊目录 | 《地理科学》40卷7期目录

3.招贤纳士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可持续性(英文)》期刊责任编辑招聘启事

4.佳文赏析 | 地理学以综合视角优势,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要睁大眼睛看看,是哪个小可爱也【在看】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