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人物:任重教授 | 法学杂志2023年第4期

法学杂志 法学杂志
2024-09-24




法学杂志法学人物任重,男,河北沧州人,德国萨尔大学法学博士(国家公派)、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后,现任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批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执行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021)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22)。

任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在海内外出版和发表中外文书著、论文70余部(篇),主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2项和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独立署名发表论文5篇。曾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3项,全国性基金和学会奖10项。代表作包括《论虚假诉讼》《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边界问题研究》《论我国民事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标准》《担保物权实现的程序标的》、德文专著Wahrheitspflicht und Kooperationsmaxime(协同主义与真实义务)(入选“萨尔布吕肯私法与经济法研究文库”)和德文译著《诉权与诉的可能性》(法律出版社2018年十大好书榜首和2019年首届青年优秀法学学术图书奖“金獬豸奖”)。

任重以实体/程序交叉作为方法创新对虚假诉讼等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研究,提出虚假诉讼的四方构造、识别标准与主要类型,在有效规制虚假诉讼的同时扭转司法实务中存在的泛化理解与任意判定。《论虚假诉讼》一文于2020年入选《中国法学》十年百篇高被引论文(被引246次,被下载10116次),2022年再次入选(第52位)。虚假诉讼研究成果获得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22)、第四届董必武法学研究成果奖论文最高奖(2016)、第三届方德法治研究奖三等奖(2021)和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5)。

依托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研究”,任重倡导和推动“民法典诉讼评注”,被认为“开启民法典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在学界取得了较大影响”(青苗法鸣公众号),先后撰写和组织民法典诉讼评注专题,对民法典总则编(第186条--冯祝恒博士)、物权编(第229条)、合同编(第537条--蒲一苇教授、第580条第2款--刘子赫博士、第985条--许可教授)、人格权编(第997条--戴书成博士、第1000条--郭小冬教授)、婚姻家庭编(第1073条--林剑锋教授)、侵权责任编(第1170条)等重点条文展开诉讼评注。

任重主持并依托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文科专项“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化研究”,服务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立法和实践部门的民事程序法治建设。共同财产强制执行的相关研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定为优秀,编入“执行工作指导”。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论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被告与原告滥用权利为由请求赔偿合理开支问题的批复》等规范文件。多次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三级法院培训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讲座内容被北京高院办公厅选入“北京高院信息”。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参与论证有重要影响的案件数10余件,参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专家论证,为全国检察系统讲授“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基础理论与重点问题”等理论课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培训课程库。

多年来,任重深耕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分别从实体程序协同实施理论体系建构、实体规范与要件事实协同实施、构成要件与证据证明协同实施、法律效果与裁判效力协同实施、权利保护与诉讼程序协同实施五个层面开展系统性协同实施研究。同行专家认为:“任重博士是在德国留学归国之后大力主张程序法与实体法交叉研究的倡导者,是在清华大学推进民法诉讼评注研究的团队组织者和先行者。”

学者感悟:宁静致远。







推荐阅读

《法学杂志》2023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扫码关注微信号:faxuezazhi法学杂志  |  法学人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学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