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单俊豪等 | 教育新基建赋能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单俊豪 闫寒冰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 2024-02-05

摘要: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教育新基建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强大牵引力量,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带来了创新性变革。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信源、信息、信道、信宿的视角,梳理了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问题。随后,文章对教育新基建中数字资源建设的新风向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变革路径。最后,文章提出教育新基建视域下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策略,具体包括资源建设者多主体协同、需求驱动的众包式资源供给、多元化创新技术与范式赋能、价值本位的资源监管等四个策略。文章成果为提升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专业化程度贡献了理论智慧。

关键词:教育新基建;数字教育资源;数字化教师培训;敏捷课程;资源众包

2021年7月1日,教育部等六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列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文简称“教育新基建”)的六大重点方向之一[1]。2021年,教育部与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培训资源和平台建设、开发与遴选优质培训资源以供教师自主学习[2]。其中,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分支,现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支撑[3]。然而,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仍存在时效性与针对性差、资源供给与实际需求失衡等问题。“教育新基建”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目标,在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新型资源与工具的利用、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提高资源监管效率等三方面内容[4],有助于研究者系统地反思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建设现状,并为精准设计与推送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服务提供纲领性的优化方向。基于此,本研究从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建设问题切入,以“教育新基建”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重点为方向,整合国内外教师教育领域前沿的概念性理念与范式,提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策略。


一 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问题梳理:

SMCR的视角

我国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培训成效。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不高,使得教师认为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并将其视为一种负担。例如,在第一期国培计划中,闫寒冰等[5]指出教师培训资源存在“专家引领”倾向,无法有效迎合教师的需求。为创设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新生态,只有从问题出发,提炼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问题,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从生成到利用,经历了系统的信息传播过程,而信息传播包括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宿(Receiver)等四个要素(下文简称“SMCR”),任何一个要素出问题,都会影响信息传播的质量[6]。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从SMCR的视角,系统梳理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信源方面,存在专家主导研发、群智力量发挥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中的“信源”,是指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设计者。目前,我国教师培训资源的设计者普遍为教育相关部门聘请的学术、学科或技术专家。这种专家主导的资源研发模式虽然可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准确性,但专家一般缺少实践经验[7],加上对我国教师培训的需求调研略显不足[8],导致开发出的资源无法完全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能进行实践示范的往往并不全是专家,而是在某些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表现卓越的一线教师或教育科技企业,他们的教学实践或开发经验更值得被萃取与提炼。但遗憾的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群智力量萃取机制尚没有形成。


②信息方面,存在资源互动性不强、理论知识占主导等问题。目前,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大多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这种以视频传播的形式在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上存在缺陷,因为信息的单向传输性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无法在观看视频资源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9]。这种低互动性的课程表现性形式,会降低教师的培训体验感。此外,传统教师培训资源所传递的信息过于理论化,缺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关照。虽然部分培训资源含有实操性知识的讲解,但在培训成效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③信道方面,存在资源供给失衡、缺乏时效性资源补给与有效监管等问题。本研究中的“信道”是指教师接受教师培训资源的通道。一方面,我国教师培训资源的供给存在供需失衡,即教师的真正学习需求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目前,教师培训资源的上新频率和内容更新频率难以保证,造成了资源的时效性差[10]。而低速率的资源研发也使得大规模、突发性的教师培训手足无措[11],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的真实问题。此外,“柯式四级”(即反应级、学习级、行为级和成果级)中的最高级强调教师培训可以带来教学效果提升[12],但现有的教师培训资源往往只能够满足教师的基本学习要求,而能够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的优质资源较为短缺[13]。与此同时,我国教师培训资源相对分散,资源之间互通、共享、共建的程度较低[14],这导致教师若想获得自己所需的资源,就需要跨平台进行检索和收集,这种分散式的资源供给现状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另一方面,我国的教师培训资源监管与评价多采用自上而下的标准驱动形式,而缺乏自下而上的、聚焦于教师实际需求的评价举措。


④信宿方面,存在教师个性发展关照不足、缺乏长效动力机制等问题。“信宿”是指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本研究中特指接受资源的教师。由于信源的专业性过强和资源研发速率较低,使得资源的多元性和个性化不足,无法关注到每位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这导致了教师接受培训的动机不强、积极性不高[15][16],敷衍成为了教师在培训中的心理常态。当教师培训缺乏推动教师持续学习的长效动力机制时,教师培训就会丧失其本源目标,而沦为一种形式主义的产物。


二 教育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

教师培训资源建设风向变革

1 解读教育新基建中数字资源建设的新风向

“教育新基建”中面向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改革的重点方向,是推动数字资源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给模式和提高供给质量[17]。面向数字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从提升资源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的结构性调整、改进建设要素、扩大有效供给,从而提高数字资源供给结构对学习者实际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18]。从《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出,我国数字资源建设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突破:①技术赋能新型资源创新,将新技术引入数字资源建设能够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多样化,而多样化的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②优化优质资源的精准共享服务,旨在打通社会各方优质资源的分享通道,优化资源建设策略,从资源供给层面增强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提升资源需求的适切性;③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监管效率,旨在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质量,从资源生成与备案、资源流通、资源质量评估等方面系统把好质量关。


2 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变革路径

实现数字资源的精准化建设、共享与监管是“教育新基建”提出的变革新风向。作为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分支,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将顺应变革风向。本研究参考杨文正等[19]提出的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从资源多样性程度、资源建设者资质、资源供给依据、资源供给机制、资源监管机制、教师受益程度等六个方面设计变革,如表1所示。


表1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

与传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模式对比


(1)资源多样性程度

传统资源建设以传统多媒体为载体,其互动性和临场感较差,教师虽能从中获得理论性知识,但如板书书写、小组合作指导等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较为困难。而在教育新基建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将促进资源多样性,并增强互动性与临场感。如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21]、移动听评课工具能为教师研修工作提供便捷的工具支持等[21]


(2)资源建设者资质

传统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者多来自于教育管理部门聘请的知名学术、学科专家,这种专家主导的资源建设模式主要出于国家对资源质量及其权威性的考虑。然而,随着教师队伍素质的显著提升,很多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素材。这些资源虽然在理论完备性上无法做到最优,但在解决教师面临的真实教学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此外,优秀教育科技企业也能创新资源类型,提供高质量、前沿性的资源。因此,在“教育新基建”视域下,资源建设者资质将由知名学术、学科专家主导转变为“专家+优秀教师+优秀教育科技企业”协同共建。例如,教育众包是资源协同共建的一个典型案例,强调让教师从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22]


(3)资源建设依据

传统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往往是基于特定的标准,如国培计划的相关师训课程资源开发是基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这种标准驱动的课程开发范式虽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课程的系统性与权威性,但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关照不足,导致资源的建设者与用户(教师)之间出现了价值判断上的割裂,所开发的课程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教育新基建”的相关政策文件强调资源建设应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意味着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应兼顾标准引领和需求驱动的双重价值考虑,即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在实操性、针对性、可复制性等方面满足广大教师队伍的实际学习需求。


(4)资源供给机制

传统的教师培训资源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单向通道统一供给机制。教师在其它渠道获取的可用学习资源有限,且权威性得不到保证。而在“教育新基建”背景下,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将采用多通道协同、一站式供给的机制。这种机制充分认可群智力量所提供海量优质资源的价值。在这种多通道协同供给机制的引导下,教师既能得到具有权威性的理论性资源,也能获得对一线教师实践智慧进行萃取后精炼而成的实践性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整合、优化,可以为教师的一站式学习与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资源监管机制

传统教师培训资源往往采用政府统筹监管的方式。在资源设计完成后,会有专门机构负责对资源的科学性、时效性、前瞻性等进行审查。然而,这种监管只能关注到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两个方面,而无法关注到内容与教师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个性化自愿购买和用户评价机制在《指导意见》中被正式提出,这也意味着群智力量将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再是政府统筹建设行为,而是一种面向教育市场、面向用户、面向切实需求的群体行为。当把监管权发放到教师队伍手中时,教师作为直接用户将拥有对资源的认可/否定权,这类似于“教育淘宝”的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监管模式,将会在教师的学习和评价中实现资源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资源监管与遴选的目的。


(6)教师受益程度

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建设应该以满足教师的真实教学需求为逻辑起点。当资源建设管理者转变建设思路后,教师不仅能够学到标准驱动下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建构系统的教师专业知识图谱,还能够通过资源学习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难点与痛点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而在掌握基本教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三 教育新基建视域下数字化

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策略

“教育新基建”视域下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强调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优质资源常态化生成与管理为基本路径,以多角色、多渠道协同共建为创新思路,以新技术为创新依托,实现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创新建设模式。结合SMCR视角,本研究认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应包含四个核心策略:


1 资源建设者多主体协同策略

传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以政府主导为特征。“教育新基建”带来了资源建设者多元化的组织取向,“术业有专攻”是建设者多元化的逻辑起点。在此逻辑基础上,精准提供教师培训服务成为了建设者多元化的目标。为此,本研究提出了资源建设者多主体协同策略,旨在让不同角色的资源建设者从自身专业特色与优势出发,共同打造满足理论性、实践性、体验性三重需求的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库,如图1所示。本策略的主要内容有:①学术专家作为传统教师培训资源研发的主体,在新型资源建设中仍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把握前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指导教师基本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升等方面经验丰富,因此有必要充分萃取学术专家的理论智慧,将其整理成培训资源供教师学习。②学校教师结合教学经验,积极贡献实践智慧。随着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逐步提升,一大批卓越的一线教师涌现出来,成为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学校教师来自教学一线,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历练逐步形成的,具有扎实的实践论证基础,也是普通一线教师切实需要的实践性学习资源。其中,学校教师的优秀教案、教学课例、教学经验总结文档等是典型的教师实践性资源。③教育科技企业能够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整合前沿技术手段,为教师培训提供个性化与体验感十足的培训资源形式,提升教师培训的临场感与体验感,如自适应教师培训资源推送、基于VR/AR的教师培训等。


图1  资源建设者多主体协同策略


从整体来看,资源建设者呈现出多主体特征,理论性、实践性与体验性知识的多重需求造就了多主体在资源建设中的协同合作关系。在资源建设者多主体协同策略下,学术专家、学校教师和教育科技企业将各自发挥所长,设计出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的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


2 需求驱动的众包式资源供给策略

“众包”的核心是将媒体资源与外包结合起来,将原本由特定组织完成的部分任务交给社会公众完成。资源众包以面向真实需求的实践问题与需求为出发点,能够解决资源供给主体同质化、供给质量效能不高等问题[23]。传统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与供给受标准驱动,即标准决定资源内容。传统资源供给过程如下:①学术专家提出课程建设规划,构思培训内容与教学方法。②资源加工者对材料进行整合与加工,并将内容物化为适切的资源形式呈现给教师,以便于教师进行组织学习、提出建议反馈。而众包式资源供给强调以教师教学实践需求为驱动,以实践智慧萃取为目标,以实践性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众包式资源供给流程包括:①学校教师作为资源建设者,根据教学实践需求对长期积累与总结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案例等进行组织加工、分享传播。②资源加工者对资源进行加工和美化,物化成适切的资源形式。③对个别开发难度大、话题敏感的资源,学术专家可以从理论性、权威性等层面进行把关,并结合其他教师的学习体验对资源进行修订。


要构建行之有效的众包式资源长效供给策略,需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①哪些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可以众包?②如何构建一个保证优质资源顺畅输出的资源推送服务平台?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审查办法(暂行)》文件中,教育部将教育资源分为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系统等十类[24]。基于上述分类,结合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分为培训辅助类、培训课程类、资源载体类等三类资源,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分类


结合资源的定义和来源渠道,本研究认为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中的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工具、在线直播课程、在线录播课程这五类资源的开源性较强,所面向教师用户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为满足差异化需求,针对这五类资源可实施完全众包或部分众包策略来提升资源的“亲和力”。例如,教学案例和教学工具的开发逻辑均是自下而上的,因此可以完全众包给学校教师和教育科技企业;教学课件、在线直播课程、在线录播课程则呈现出统一与多元并存的现状,教师既需要标准化的资源,也需要“接地气”的资源,因此这三类资源可以通过部分众包,将“接地气”的资源众包给教师及相关的教育科技企业。数字图书/教材、沉浸式培训课程以及在线学习平台由于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或出于标准化驱动考虑,暂时无法实施众包。


为了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传输,应建立统一的资源推送服务平台以防止优质资源分散和用户学习效率降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让资源平台的用户体验感大幅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支持的学习分析技术能够有效诊断教师的能力短板,以补齐能力短板为目标的教师培训资源将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服务体验;区块链技术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流通成本降低,流通效率提升[25];学习元模型则能细化学习资源特征标签,为学习者的动态、适应性学习提供支持[26]。总之,高度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和资源推送服务的平台能够满足具有个性化、敏捷化特点的教师培训资源供给需求,提升教师培训的体验感和学习效能。


3 多元化创新技术与范式赋能策略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是“教育新基建”的一项创新性工作。在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丰富资源类型、提升资源建设效率是面向教育资源供给侧结构性转变的创新举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和课程资源需求的爆炸式增长,多种新兴技术与研发范式为丰富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类型、提升资源建设效率提供了支持。以VR技术赋能沉浸式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为例:VR技术是一种高集成性技术,在计算机三维虚拟环境中为用户提供虚拟现实的体验[27],具有沉浸性、高度交互性、自主性、想象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属性[28][29],能够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训提供近乎真实的培训场景。美国率先将VR技术引入教师培训领域,如佛罗里达大学自主研发的TeachliveE虚拟现实系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30]。而诸多研究表明,VR设备支持教师在虚拟环境中锻炼课堂教学技能[31]。此外,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VR的职前教师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共情能力[32]、课堂行为管理能力[33]。VR技术通过创设沉浸式教学环境,将教师置身于虚拟现实情境与虚拟学生进行多维互动,从而锻炼并提升其复杂教学实践技能。VR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弥补传统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在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技能方面的欠缺,在丰富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提升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培训胜任力。


智能技术与创新课程研发技术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效率。敏捷型微课程设计将成为一种创新课程研发趋势。微课程是典型的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形式,能够有效凝练知识内容、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有效支持教师的自主与协同学习。同时,微课程的开发周期较短、成本较低,能够从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上提高课程的交付效率[34]。敏捷型微课程开发是指积极主动且高效地响应学习者个性化、差异化且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的微课程开发模式[35],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实践导向、需求驱动。敏捷型微课程开发重在满足广大教师多元的实践性培训需求。②开发速度迅捷、交付周期短。敏捷型微课程开发通过小步调、高频率的开发和过程性交付课程形式,大大缩短了课程开发与交付的周期,提升了课程资源交付的时效性与针对性。③多领域人员协同共创。敏捷型微课程开发由学术专家、课程开发人员和教师队伍共同实施,不同领域人员能发挥各自所长,协作开展具有敏捷交付与迭代优化反馈特性的良性课程建设。


4 价值本位的资源监管策略

众包资源供给在广泛利用群智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质量缺乏监管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各级单位要尝试探索个性化资源购买使用和后付费机制。这种商品化的资源流通意味着数字教育资源正在向用户价值本位倾斜,如果资源内容质量过关、实操性强,教师就更愿意购买学习。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商品化倾向,带来了资源质量监管的价值本位倾向。教师对资源的认可度高,是资源建设主体持续获利的根本。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现有电商平台中商品或店铺的评价机制,提出面向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的“教育淘宝”式资源监管策略,如图3所示。

图3  “教育淘宝”式资源监管策略


资源监管的前提,是大量资源的储备。因此,“教育淘宝”式资源监管策略实施的第一步,是在资源众包的支持下,各类资源建设主体将自己的作品物化成资源。这种来源广泛、分布零散的资源集合形成了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储备云库。第二步是资源建设团队通过自荐或比赛评奖、学校筛选把关、学校按需选择等方式对资源进行遴选,遴选后形成的资源库称为数字化教师培训备选资源库。第三步是数字化教师培训备选资源库中的资源将通过同一平台“上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诊断报告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第四步是用户(即教师)完成相关资源的学习后,根据学习体验情况对该资源进行评价,即从资源可用性、资源易用性、资源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等维度对资源质量进行打分。第五步是资源经过评价后,会按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系统会自动淘汰评分较低的资源,而评分较高的资源会由专家进行把关与修订。第六步是接受用户评价和专家把关的双重考验后,优质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库最终形成。作为激励手段,学校和地区可以给予贡献突出的教师一些奖励,如培训学分免修或给予物质激励、职称评定的认证等。随着教师培训观念与内容的革新,资源库的内容和遴选标准也将迭代更新。


四 结语

本研究从理论层面出发,整合“教育新基建”的创新思想,以“问题梳理-问题解构-策略提炼”的逻辑思路开展研究。本研究将资源建设多主体协同、众包式资源供给、人工智能技术与敏捷开发范式创新地整合到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过程中,能够从理论视角解决教师培训资源建设的现实问题。随着技术与政策的不断推进,本研究所提炼的诸多策略也将持续赋能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4][17]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OL].

[2]教育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OL].

[3]钟祖荣.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研制思想方法[J].教育研究,2021,(1):138-146.

[5]闫寒冰,魏非,李宝敏.教师培训专业化现状及发展路线图——从“国培计划”的实践误区说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43-50.

[6]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35.

[7][13]余新.教师培训一体化设计的模型建构与“国培”实践[J].中小学管理,2021,(6):56-58.

[8]申军红,王永祥,郝国强.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模型建构研究——以海淀区中小学新任班主任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6,(6):75-82.

[9]杜志强.走向“互联网+个性化”的中小学教师培训[J].教育科学研究,2021,(2):93-96.

[10]闫寒冰,李帅帅,段春雨,等.敏捷理念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33-38、45.

[11]宋萑,刘伟,刘丽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在线教学现状与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基于全国百所中小学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1-9.

[12]Kirkpatrick, D L.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M].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 1996:21-22.

[14]曲正伟.我国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现存问题及政策框架[J].教育科学研究,2019,(1):76-80.

[15]郑珍珍,张恩仁.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2):120-124.

[16]黄越岭,李鹏,朱德全.资源众筹:“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课程供给模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7,(1):58-63.

[18]吴敬琏.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N].北京日报,2016-3-21(13).

[19]杨文正,熊才平,游昊龙,丁继红.基于绩效的数字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6):36-45.

[20] Shernoff E S, Von Schalscha K, Gabbard J L, et al. Evaluating the usabilit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quality of Interactive Virtual Training for Teachers (IVT-T)[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4):1-28.

[21]陈玲,杨丹,黄馨然.移动听评课是否促进教师平等交流和深度协同——一项基于移动听评课工具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6):107-114.

[22]郭东坡,刘三女牙,李卿,等.社会实践视域下数字教育资源众包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2):51-60.

[23]Bartlett J A. Internet reviews: Crowdsourcing in libraries and archives[J]. Kentucky Libraries, 2014,(2):6-8.

[24]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审查办法(暂行)》的通知[OL].

[25]全立新,熊谦,徐剑波.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教育资源流通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8,(8):78-84.

[26]余胜泉,王琦,汪凡淙,等.泛在学习资源组织和描述框架国际标准研究——暨学习元的国际标准化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1,(7):1-9、76.

[27]杨青,钟书华.中国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科学管理研究,2020,(5):20-26.

[28]熊宁.虚拟现实技术带来培训新变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6):18-20.

[29]Burdea G, Coiffet P.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J]. Digital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2015,(6):663-664.

[30]曹彦杰.虚拟现实技术在美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中佛罗里达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7,(6):93-102.

[31]Lamb R, Etopio E A. Virtual Reality: A tool for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J].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20,(4):573-585.

[32]李文昊,李亚芳,向维,等.VR全景视频对师范生共情准确性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20,(12):62-68.

[33]Delamarre A, Shernoff E, Buce C, et al. The interactive virtual training for teachers (IVT-T) to practice classroom behavior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21,152:1-26.

[34]郑燕林,李卢一.SMCR模型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微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5):88-94.

[35]李笑樱,闫寒冰,彭红超.敏捷课程开发:VUCA时代课程开发新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21,(5):86-93、1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单俊豪等 | 教育新基建赋能数字化教师培训资源建设

单俊豪 闫寒冰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