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推荐】在学科发展的演变中理解和把握地缘政治及地缘政治学——兼论对地缘环境研究的启示

胡志丁,张喆,等 地理科学 2023-03-26

作者简介


胡志丁,男,江西上饶余干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紫江青年学者、学术名家和地缘环境跨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全球化与地缘环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区域地理系系主任。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地方政府、部队、协同中心等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1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地缘政治”这一术语起源于19世纪后期,一出现就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或许源于地缘政治是一个出了名的难以定义的术语。又因地缘政治学此后被卷入世界强权领土扩张,沦为统治阶级全球政策合法地位的舆论宣传工具,其内容和思想遭到质疑。到20世纪70、80年代,在其复兴过程中,政治家、媒体、商人、学者,甚至民众等在其演讲、论文、著作和交谈中都塞进这一词,更使得地缘政治变得模糊不清。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更是使得“地缘政治”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网红”概念。“地缘政治”充斥于人们的视听,但时常被蒙上重重面纱,致使这一概念急需重新思考与理解。
本文将基于地缘政治学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专著和论文,并着重对古典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进行梳理,在学科发展中梳理地缘政治学者之间一脉相承的关于地缘政治研究的视角和分析方法,以此化解对地缘政治学的误解,提升地缘政治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展现地缘政治学的独特学科贡献。

2、地缘政治及地缘政治学思想的演变

2.1 拉策尔、契伦与德国地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或是“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这一术语的创造者被公认是瑞典地理学者契伦,最初被契伦定义为对国家领土的研究,认为一国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状况、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等空间因素对其国际行为同时有影响。契伦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政治地理学者拉策尔的启迪。通过吸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拉策尔在1897年出版《政治地理学》并提出,国家和自然界的事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它本身要大于各个组成部分之和,这些组成包括自然的部分,也包括人类的成分。契伦在拉策尔的基础上,不仅强调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多寡,还强调两者优化组合。


在此基础上,德国著名地缘政治学者豪斯霍弗强调空间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国家空间结构的重要性,国家的空间结构涉及首都、国家的吸引中心、权力范围、文化动力以及边远地区的成长等。他希望通过国家间的联合跨越国家边界以便更好地实现要素间的优化组合,而又避免国家间的冲突,这就是泛区的思想(Pan-regions)。
无论研究结果或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拉策尔、契伦、豪斯霍弗3人提出了地缘政治学从空间范围的要素、要素优化组合出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从而得以对国家的空间形态进行细致分析,展现了国家间的差异以及国家本身存在的问题,而这影响和决定着国家间斗争结果。

2.2麦金德、马汉与盎格鲁-撒克逊地缘政治学

盎格鲁-萨克逊地缘政治学最初的重要思想是以陆权和海权的激烈对峙为前提,而第一个明确区分陆权和海权的人是美国地缘政治学者马汉。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海洋不仅是一条重要的通道,还是一片广阔的共有区域,连接着生产、海运和殖民。交换产品需要生产,产品的交换需要海运,而殖民地可以促进和扩大海运活动,并通过不断增加安全的据点来保护海运。因此,我们能够从生产、海运和殖民地中找出海权国家创造历史、采取政策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切取决于影响海权的主要条件的优化组合,即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和政府等。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接受了马汉的海权和陆权的二分法,其对欧亚大陆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分析后所提出的“力量的自然位置”就是地理环境制约权力的组合结果。但与马汉突出经济系统不同的是,麦金德则敏锐地发现世界完整的政治体系的重要性,由此使他成为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第一人。他从全球视角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权力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用历史学家的眼光回顾了枢纽地区以往的发展,由此划分出“力量的自然位置”图,实现了空间分析与历史分析的完美结合。

2.3 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的地缘政治学

二战将近结束时,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强化了已有理论的推理逻辑。他采用不同投影方法全方位展现不同视角下的世界地图,为理解地理位置与世界强权、以及潜在势力分布做铺垫,并通过对大陆心脏地带、边缘地带、离岸大陆等地区和国家的全方位的分析,展现了欧亚大陆政治的动态模式。他认为一国领土的自然特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维持安全的方式,并细化了领土大小、自然资源、领土位置与赤道及与海洋和大陆块的相关性、领土位置与直接相邻国的关系、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一国外交政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到20世纪60年代后,地理学家开始引入整体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地理空间的动态性质为基础的理论,强调多中心的国际权力体系、单一的以经济为基础的世界体系和环境、社会决定的地缘政治学,代表人物为英国地理学家彼得·泰勒。基于世界体系理论,泰勒重点分析了单一的世界市场、国家间体系、三级结构、世界经济的空间结构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变迁;同时借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将政治活动放入一个不断变化的经济背景中,构建了时空信息矩阵;最后引入权力和地理尺度概念,强化了权力的不同类型和权力几何,由此形成了世界体系视角下的地缘政治分析框架,并借用此框架探讨了帝国主义地理学。

2.4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学

在科恩看来,泰勒的地缘政治思想将如此众多要素、跨领域的作用和长时段的分析组合在一起分析有复杂化全球地缘政治研究的倾向。因此,他试图化繁为简,将全球划分为地缘战略辖区、地缘政治区及其他地区,通过一种等级划分的做法简化跨尺度的作用,同时还能在同一尺度范围内实现多要素和要素组合的分析。
除此之外,冷战后批判地缘政治的诞生,以及衍生出来的流行地缘政治学、女性主义地缘政治学、情感地缘政治学和日常地缘政治学等分支较大的转变了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地理不再被理解为客观的存在,而是作为不同人群的主观建构,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非物质性要素对政治的影响,其分析方法主要是话语分析和文本分析。

3、研究的结论、讨论与启示

通过对地缘政治学发展演变的系统梳理,将“地缘政治”理解为解析国际政治或国际秩序特有的空间视角和多要素、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综合分析方法,而地缘政治学则是其特有空间视角和综合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其视角和方法形成的理论学说的集合。这种特有视角集中体现在对国家层面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优化组合分析,在系统层面的比较和关联分析以及跨领域和跨尺度的相互作用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时空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

但是,整体而言,地缘政治学是一门发展极不完善的学科,这不是由于其思想不够深邃,而是源于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无法跟上复杂现实的需求。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中美大博弈叠加新冠疫情,为国内开启地缘政治的新探索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中国学者不应该仅仅成为西方地缘政治学说的跟随者和推广者,而应成为原创理论和方法的贡献者。当前国内开启的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正是基于以上对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理解之后的延伸和深化。如何站在前人的研究之上并结合当前的复杂现实状况,探究全要素、多尺度、长时段、跨领域的系统共同作用下的地缘环境分析方法和演变机理研究成为重中之重。


引用小贴士

胡志丁, 张喆, 马腾, 等. 在学科发展的演变中理解和把握地缘政治及地缘政治学—兼论对地缘环境研究的启示 [J]. 地理科学,2022,42(1):54-64.[Hu Zhiding,Zhang Zhe, Ma Teng et al.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geopolitik” and the discipline of geopolitics in the evolution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The discussion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geo-setting research.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2, 42(1):54-64.] doi: 10.13249 /j.cnki.sgs.2022.01.005

END



阅读文章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