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日本住区适老化更新的演进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抢先版】

曾鹏李媛媛李晋轩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日本住区适老化更新的演进机制与治理策略研究》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近年来,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更新已在我国大中城市逐步开展。由于产权关系复杂、运营模式受限、治理体系缺失等问题,老旧社区的更新实施进程缓慢、成效不彰,更多聚焦于社区基础性物质空间改造提升,较少涉及老旧社区更新的核心矛盾。
 
高度老龄化是老旧社区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在物质环境提升的基础上挖掘更多空间价值,如何在“存量优化整合”的城市主导策略下创造有效的更新路径,成为近年来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能够为老年人营造出高幸福感的城市和社区空间,是国际公认的养老宜居地和长寿国家。自2017年起,天津大学亦城亦乡工作室多次赴日本开展学术交流,调查研究城市住区中密集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解析日本住区以“适老化”为主导策略开展城市更新的历程与经验。
 
本文对日本住区适老化更新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表1),同时研究总结其演进迭代的特征,进而挖掘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社区适老化更新提供可参考的空间模型和治理机制。
 

表1  日本适老化更新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首先,研究发现,日本适老化社区的发展同样经历了空间资源配置的转型过程,应对城市增量空间资源供给变化和社区养老需求变化的矛盾平衡:(1)日本住区适老化更新起源于1990年代,物质空间水平提升使老旧化住区更新进入“全面重建”阶段;(2)过度拆建衍生出的“绅士化”空间分异,引起公众对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适老化更新过渡到“存量活用”时期;(3)物质环境的微弱改善对年轻家庭缺乏足够吸引力,出现了超老龄化后果,日本住区开始以更新单元为基本单位,组织福祉化、混合式的集约更新,由此进入“团地再生”阶段;(4)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重构”的新阶段在“团地再生”的基础上,开始关注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建立区域综合护理网络化基地重构空间格局、激活存量资源、嵌入养老功能,努力推进适老化社区建设。
 
其次,日本适老化更新的演进过程中存在几点规律特征。第一,城市更新的思潮变化驱动适老化更新发展历程;第二,养老方式的转变影响适老化空间布局结构与设施建设;第三,更新主体的逐渐公共化推动更新成果趋向公正化(图1)。
 

图1  1950年以来适老化更新历程及大事件发展演变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最后,经过1990年代的不断探索和优化,日本住区适老化更新完成了由“物质空间修复”向“智能化生活服务营造”的转变。探究其治理机制,“社会福利制度与城市更新制度的双重保障”“响应长寿社会多样化需求的空间格局”以及“信息科技引领的服务体系”是适老化更新成效显著的关键(图2)。
 

图2  社会福利制度和城市更新制度双重保障推动适老化更新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值得指出的是,与日本相比我国正处于社区适老化更新的初级阶段。尽管在土地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我国仍有可能从日本适老化更新的演进历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树立“适老化”的价值导向,动城市更新向注重社会效益与可持续的方向转型,有助于我国城市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走出一条符合城市空间现实的适老化更新路径。 
 
作者:曾鹏,副教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urbanplan@tju.edu.cn
李媛媛,学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1934187524@qq.com
李晋轩,硕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iioojk1@163.com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https://www.pexels.com/photo/action-adult-affection-eldery-339620/


延伸阅读

少子化、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城市收缩时代的规划对策研究

积极老龄化:美国活跃退休社区对中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启示

日本社区嵌入型养老设施配置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编辑 | 张祎娴

排版 | 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