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 | 城市规划中的新痛点——物流设施布局的那些事『U派下午茶No.12』

UPI编辑部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8

U派下午茶——《国际城市规划》系列讲座12
城市规划中的新痛点——物流设施布局的那些事


99日(周五),第12U派下午茶活动成功于线上举办。本期“下午茶”聚焦的不是某一篇文章,而是刚于8月面世的《国际城市规划》第4期的专辑“城市物流设施的规划与政策转型”。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两位特邀编辑——王缉宪老师和肖作鹏老师,以及另外两位核心作者——袁泉老师和李国旗老师,来与我们聊聊“物流设施布局”那些事。

现任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的王缉宪老师首先作了开场白。他指出,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时一定要明确相关概念。目前国内对 logistics 一词的理解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异,这个词的本意是“后勤”,并不是简单的“货运”;“城市物流服务”其实是为城市提供后勤的一种服务活动。现在我们之所以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考虑后勤服务,是因为这种服务规模的扩大、物流组织方式的改变以及服务的供应方式的多元化,致使物流活动明确涉及城市空间,与城市规划相关联。我们需要了解国外的一些经验,包括如何布局物流设施、需要考虑的限制,以及这些活动应该由谁来组织、如何组织,等等。
在王老师的开场白之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的肖作鹏副教授开启了演讲,题目是“两难之间求善解——城市物流设施布局的政策选择”。肖老师首先阐明了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两难的背景,一是城市物流进入了消费时代,二是城市正在重建日常生活供应链的模型。他指出,我们在布局城市物流设施时需要考虑设施的多样性、空间的抑制性和流动性。物流设施空间演化受政治经济等多重力量的影响,区位选择逐渐向外扩张,且多会选择多个大都市区的中间地带或临近地带。由于上述原因,城市物流设施布局面临着两难困局,即市场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分散性与规模性之间的矛盾(图1)。肖老师对此给予了充分解释,并指出需要运用城市规划的手段解决这些困局,其中一个典型策略就是建设城市集配中心。

图1  城市物流设施布局面临的两难困局

继而他简述了城市集配中心的发展与实践类型,重点介绍了其实施方式(图2)、成效(抑制碳排放的重要手段,运输商、接收者和道路使用者都能得到一定收益)与实施机制(涉及立项要求、市场和政府采购模式和配套政策等),并对我国城市集配中心建设提出了建议。最后,肖老师提出未来的城市物流需要形成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享物流,即主题目标共享、运作过程共享和运作过程共享。

图2  城市集配中心的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演讲的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袁泉老师,演讲题目是“新生代的LULUs?——物流设施的环境影响和空间治理”。LULUs的全称是locally unwanted landuses,直译为“在本地不受欢迎的土地利用”,实质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邻避设施。袁老师指出,现在城市中的大型物流设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邻避设施,因为它会对当地的社区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如环境影响。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和电商经济的兴起,价值链的空间重构催生了物流活动的增长,大城市中的物流设施规模和数量都出现了大规模增长,进而导致环境负外部性日益突出。我们可以分别从静态物流设施角度和物流设施附属的动态活动角度理解城市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前者包括物流设施本身和/或大量机械操作设备对于周边区域土地价值、周边社区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后者涉及频繁进出的货运车辆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噪声、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此外,袁老师指出物流设施还会影响长期的社会人口结构,并详细分解了整个逻辑链(图3)。接下来,他分享了洛杉矶联合统计区的环境符合统计平台 CalEnviroScreen4.0 对洛杉矶联合统计区物流设施所做的环境影响评估情况;并在演讲结束之前,从物流设施的空间治理角度探讨了相关政策方向。


图3  物流设施影响长期社会人口结构的逻辑链


随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李国旗副教授以“公共物流设施规划进展与转型方向”为题为我们作了视频演讲。李老师首先说明他对物流设施类型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将物流设施划分为传统物流节点和现代物流节点、狭义物流节点和广义物流节点以及社会化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节点。其次,他详细阐述了公共物流设施规划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即两难问题、多主体协同问题以及产业融合和外部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公共物流设施规划应遵守的原则(图4),包括主要回答设施空间布局问题的区位合理性要求,主要回答设施和产业融合问题的产业适应性要求,主要满足物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适应性要求,以及既要自身运行安全,又要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要求。

图4  公共物流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

最后,他阐明了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突出六大重点领域的公共物流设施规划的转型方向(图5),并从公共物流设施的土地配置、模式创新、应急保障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实施策略。

图5  公共物流设施规划的转型方向


三个精彩的报告结束后,王缉宪老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肯定了老师们的研究深度并分析了他们不同的研究视角。接着,活动进入了问答环节。编辑部主任张祎娴首先针对物流设施规划和布局涉及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提出了疑问。其后观众们的提问非常踊跃,包括:如何在衰退交通枢纽城市提升城市的物流供应能力;机场周边物流集聚所产生的影响范围是否有强弱划分;港区后方物流园和港区外围的飞地物流园在物流产业类型上要如何分工;城市物流的配置应如何解决公共性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关系;香港提出的“双城三圈”对现状香港北部的仓储空间以及港深的物流组织模式有哪些影响;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区域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物流分工、互补与竞争关系;等等。编辑部的孙志涛副主编也受到启发提出了疑问:如果消费模式回到十年前,物流还会对城市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针对全部问题,三位老师均耐心、高效地予以解答,使大家获益良多,此次下午茶活动在大家的无穷回味中圆满结束。

本次“U派下午茶”由《国际城市规划》编辑王枫主持。UPI 


延伸阅读

规划改革困局、文明竞争与整体主义『U派下午茶No.11』

讲座实录 | 见“微”思著——小微绿地规划中的大格局与大策略『U派下午茶No.10』

“云”游日本①——(后)疫情时代日本城市空间的弹性利用『U派下午茶No.9』

文案、剪辑 | 王   
排版 | 张祎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