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飞将军”墓找寻缘何一波三折

康美权 当代江西
2024-09-27


时隔93年,屡建功勋的红军将领黄公略为何今日举行遗骸安葬仪式?笔者带您揭秘黄公略烈士墓找寻背后一波三折的故事。

作者 | 康美权

题图 | 作者供图


今天上午,青原区东固革命烈士陵园内,青松挺立,哀乐低鸣,天地同悲。经党中央批准,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江西省委省政府在这里举办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黄公略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现场。李超 陈启道/摄


黄公略是湖南湘乡人,著名红军将领、军事家,平江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公略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并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在红军时期,黄公略曾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并称为“朱毛彭黄”
1931年9月15日,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军长的黄公略,在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六渡坳指挥部队转移时,遭敌机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3岁,党和红军将其秘密安葬。时隔93年,这位屡建功勋的红军将领为何在今日才举行遗骸安葬仪式?笔者经过多方调研,揭秘前后三次寻找黄公略烈士墓背后的曲折故事。

黄公略像。新华社发

首寻无功而返


关于黄公略牺牲的经过,1995年出版的《东固镇志》中有这样一段简略记载:1931年9月15日,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率领部队向东固山转移,当路经东固六渡坳时,突遇敌机袭击,他立即指挥部队疏散、隐蔽,并奋不顾身地组织对空射击,不幸中弹,光荣牺牲。1931年9月16日,在兴国莲塘,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大会,并题词“黄公略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委十分怀念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黄公略烈士,决定寻找黄公略的遗骨,准备将其骨灰安放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1964年10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第一任部长、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亲自写信给黄公略当年的勤务兵、时任河南省军区许昌军分区司令员高书官,要他去江西寻找黄公略的遗骨。
10月13日上午,以高书官为组长的寻墓工作组在中南海正式成立。除公安部一位同志外,其余组员均为科学院专门搞考古研究的专家。起初,高书官对寻墓还是很有信心的。谁知,来到东固后,他才发现这里已经变化很大,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可以通大型拖拉机的砂石路;过去到处可见的土坯房,如今新建了不少砖瓦房;以前被战火烧毁的山上,现在已林木参天。还有那条熟悉的六渡河,也有好几处改了道。眼前的一切让高书官的记忆都变得有些模糊。根据高书官的回忆,在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带领下,经过多日的勘察,工作组最后把墓址搜索范围圈定在六渡村张家背组的山坡上。这个地方到处都是石头和树木,不远处有座万民古寺,前面是六渡河,很符合墓址的特征。于是,工作组组织人力,在张家背的山上挖了十多天,几乎把整个山坡都翻遍了,但一无所获。之后的几天里,工作组把搜索范围放大,前前后后一共考证了20余座没有墓碑、用山石封口的墓穴,但最终仍是无功而返。寻墓工作组分析,认为可能是那时地下党或当地群众,出于对黄公略的爱戴,怕国民党反对派来毁坟,有意将坟墓转移了。30多年的时间,人口变迁,山河易貌,转移遗骨的人已无处可找或不在人世了。无奈,高书官只好向党中央汇报寻墓的进展情况。中央作出指示,暂且中止寻墓,静待时机,以免造成过度发掘,给今后的寻墓工作带来更大困难。于是,寻墓工作暂时搁置下来。时间眨眼到了1985年5月,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带着丈夫张志强和一双儿女,来到东固。她将高书官介绍的关于父亲墓址的信息,原原本本地告诉给儿女们,希望他们日后有机会一定要找到父亲的遗骸。直至临终前,黄岁新仍念念不忘给父亲寻墓的事情。至此,第一次寻墓结束,黄公略烈士安葬之谜仍未解开。

1985年5月,黄岁新(左二)、张志强(右二)、张忠及张献华在东固六渡坳寻找黄公略墓地时的合影。


再寻依旧无果


官方寻找虽暂且搁置,但民间寻访没有中断。2011年4、5月间,湖南卫视准备推出一期《寻找黄公略》的专题节目,专程来到吉安采访。尽管在当地采访了很多人,时间也比较长,但苦于线索太少,所以这次寻访依旧无果。不过,采访活动却引发了民间寻找黄公略烈士墓的热潮。当年,东固革命历史研究会在东固成立。研究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东固革命根据地、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资源进行抢救、发掘、收集和整理。在大家挖掘东固红色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把寻找黄公略烈士墓作为头等大事,每一次寻访,他们都不忘向被访人打听相关线索。后来,越来越多人知道了黄公略的革命事迹,他们打心眼里敬佩这位被毛泽东写进诗词里的“飞将军”。黄公略烈士牺牲前后,一直深受苏区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为表彰其功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立公略县、建公略亭、修公略台、命公略路、创公略队等决定,以此表达对黄公略烈士的缅怀之情。在多次采访中,研究会成员总结出黄公略烈士墓的几个重要信息:一是墓地坐向是坐北朝南;二是从抬棺起到埋葬完成不能超过2个小时,也不允许走太远,离村三里地,路过处有农田、小河;三是墓址前后有战壕、大石头、大树、寺庙等特征。第二次寻墓跨度长达十多年,虽然最终目标不明,但却为后续寻找工作提供了方向。

三寻终获成功


2020年9月26日,黄公略的外孙张忠借湖南湘乡修缮家族祖墓之机,来到东固六渡村捧回三把土,撒在黄家祖坟上,寓意烈士魂归故里。但张忠心里一直惦记着母亲生前的嘱托。

张忠(左一)在东固六渡坳黄公略牺牲处取土。


同年冬天,张忠决定重新开始寻找黄公略墓地。他先是整理了《黄公略同志墓址党史资料汇编》小册子,搜集当地三维地图及一些航拍资料等,并向有关部门请求协助。后来,张忠又向有关部门作了专题报告。2021年10月,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指示吉安市委、市政府以及青原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寻墓工作组。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寻墓工作组展开对黄公略烈士遗骸的搜寻工作。2022年7月13日,张忠与工作组再次来到东固,为方便开展工作,选择了当地一家民宿居住。16日早上,民宿老板刘节明在东固街上包子铺里巧遇东固革命历史研究会成员李周源,交谈中李周源才得知张忠来寻墓一事。谁知,事情就那么凑巧!几天后,李周源在竹子坝游玩时偶遇了六渡村的黄富财,闲聊时说起黄公略将军的外孙张忠先生寻墓之事,黄富财拉着李周源就往外走,在一个僻静处小声问道:“真是黄公略的外孙来了吗?”李周源说绝对没错。黄富财这才小声说:“我有重要消息,但要见到张忠本人才会说。”李周源随即联系时任青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的谢拔生,并通过他联系上张忠。很快,黄富财与市、区搜寻工作组、张忠、谢拔生等人汇合。至此,黄公略烈士墓与黄富财一家三代守墓的故事才得以浮出水面。

黄公略烈士墓原址。


出生于1968年的黄富财是六渡村拱桥组人,拱桥距离黄公略牺牲地不足两里地。其祖父黄来从生前是东固区宣传委员,1930年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祖母高春秀当时是村妇女会主任。1931年9月的一天夜里,东固区委书记找到黄富财的祖母,请求她将黄公略的遗体安葬在黄家的生基(还未安葬的墓穴)里,并用石头将墓门垒好。后来,东固区委书记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从此这个秘密只有高春秀一个人知道。据黄富财介绍,他每逢清明、冬至,都会跟着奶奶和爸爸来扫墓。“我奶奶说这是黄将军墓,他是为了我们穷苦人才牺牲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不要轻易对任何人说。”1979年,83岁的高春秀去世后,黄富财的爸爸又接着守护墓地。2015年,父亲过世后,黄富财一个人坚持守护到今天。2022年8月2日下午,市、区搜寻发掘工作组和有关专家学者在东固连夜召开调度会,布置第二天挖墓取样的准备工作。

8月3日,考古专家正式开始挖掘,最终在墓里发现部分人体骸骨和6枚棺材钉,并于10月12日派专人护送骨骸到上海复旦大学进行DNA技术鉴定。

2023年2月28日,黄公略烈士的四个堂侄完成了生物取样;4月7日,张忠完成了生物取样;5月初,经比对检测和国内专家集体论证,DNA吻合度高达99.99%,确定为黄公略烈士遗骸。此墓也认定为黄公略烈士安葬地。

至此,被岁月封存了93年的烈士遗骸终被寻见,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黄公略,其遗骸也得以回归烈士陵园。

黄公略烈士之墓石碑。

历史总是不巧。一次次阴差阳错,让黄富财一家和黄岁新失之交臂。


历史又总有巧合。一方苦苦寻访,一方默默坚守,最终双方在机缘中得以相见。

英烈之魂永垂不朽,英烈之名万古流芳。东固山常青,黄公略永生!
悦读推荐↘
“飞将军”何以传奇
从1890到1990,百岁老人书写哪些传奇?

以“城”相“带”,余江如何“融”出新活力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