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经济评论》易小准:让开放在逆流中前行

易小准 国际经济评论 2023-06-07

作者简介易小准系世界贸易组织原副总干事,中国原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商务部原副部长 


引用来源张宇燕、顾学明、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林毅夫、易小准柯睿智河合正弘、亚历山大罗曼诺夫界开放:韧性、新生与安全”,《国际经济评论》2023年第2期,第9~29页.



《世界开放报告2022》是专门研究全球开放度的报告。《世界开放报告2022》表明,在去全球化的逆流中中国坚持走开放之路的决心和政策导向。

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遭遇了逆流

《世界开放报告2022》中各国开放度指数显示,世界的开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多数经济体,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开放度不断下降。自2008年以来,七国集团的开放度就持续收紧,但与此相反,非七国集团国家的开放度则不断扩大。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明显放缓,从侧面印证了这份报告反映出的令人不安的现状。

事实上,多边贸易体制的自由化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完成的。当时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员方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成功地达成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揽子协议,从而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走向高潮。但是,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除了2015年达成的《信息技术产品协定》扩围协议外,世界贸易组织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几乎就再无建树。多数成员在开放市场上止步不前,世界贸易组织仅有的贸易自由化都是由新成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型发展中国家在加入谈判中所做出的贡献。

值得深思的是,开放的市场曾经是发达国家向世界输出的最主要的价值观,但是今天却被它们自己放弃了。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都孜孜不倦地告诫我们,要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对外开放市场、欢迎外商投资,要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和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国接受了这些理念,也因自己的开放而变得更加强大。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当年的这些“老师”今天却走到了全球化的反面。一些发达国家公开祭出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鼓吹要本国优先、产业回流、购买本国货以及保护本国就业等。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内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受阻,国际经贸规则碎片化,开放的多边主义也陷入困境。

二、中国的开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主席多次对外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的职业生涯使我有幸见证了这一过程。我曾全程参加中国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作为这一谈判的结果,中国做出了高水平的开放承诺。这些承诺不仅超过了所有以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做出的承诺,更远远超过那些老成员。重要的是,中国不仅忠实地履行了这些承诺,而且还主动单方面地采取了许多进一步开放的举措。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止步,还体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立即启动了对外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我作为中国首任自由贸易区的首席谈判代表,至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第一年,中国的各行各业和各个政府部门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惊魂未定,都在紧张地研究如何应对这一轮前所未有的大开放。根据协议,中国可以有十年的过渡期来逐步履行承诺。多数国人都主张在过渡期结束之前不宜再进行新的开放。但中国的领导人力排众议,于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的首都金边与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任总理朱镕基在协议签署后立即召集我们这些谈判人员开会,强调一定要让东盟国家在谈判中多获益。可以说,这场谈判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征程。

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中国进一步开放庞大的市场,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与这些自由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35%。基于这些自由贸易谈判推动的开放,中国现在的贸易加权关税已经降至3.4%,非常接近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服务业和投资也都相应做出进一步的开放。特别可喜的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这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

从这次发布的世界开放指数排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市场开放的前进轨迹。2008年,中国的开放指数仅居世界第62位,而到2020年已跃升至第39位。中国不间断地对外开放,使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实现了双赢。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连续十几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发动机。

三、只有继续开放,才能在逆境中突围

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贸政策已从传统的贸易自由化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叠加新冠疫情和俄乌危机,使世界在过去三十年中所经历的这一轮全球化浪潮正在走向终结。全球供应链被迫重构,走向短链化、友岸化甚至彻底实现本土化。跨国公司从原来优先考虑低成本、高效率被迫转向更多考虑供应链的安全和政治正确的价值观贸易。中国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正面临空前困境。

我们也要看到,逆全球化对于消费者来说代价高昂。当前全球范围内高企的通货膨胀,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逆全球化带来的成本。我不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退回至冷战时期的水平,因为商业竞争的基本逻辑并没有改变。在逆全球化的过程中,消费者仍然会寻求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些成本上升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因此,地缘政治驱动的逆全球化进程也会遇到瓶颈。跨国公司将不得不在价值观贸易、供应链安全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持企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

我坚信,改革开放是中国从逆境中突围的关键一招。路遥知马力。只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中国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和低成本、高效率就会确保中国赢得未来产业链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此为缩减版,注释从略,请前往知网下载全文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5S0n9fL2suRadTyEVl2pW9UrhTDCdPD67sZFnh8sommsZ6Opd239FNHb_Ss6MaAjfsr6O1uTwmZY6Nse8OC2Ns&uniplatform=NZKP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