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宇飞、冯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研究:理论诠释与经验证据

白宇飞、冯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3-08-28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2年第05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武汉大学RCCSE权威期刊,是集教学、科研、训练等为一体的体育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研究:理论诠释与经验证据

白宇飞冯珺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北京 100084)


作者简介

白宇飞

    白宇飞 ,经济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总协调人和主要执笔人,中国体育经济50人论坛发起人,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主要从事体育产业、冰雪经济、体育战略规划研究。主持各类横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出版)学术论著近70篇(部),其中逾10篇见刊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作者简介

冯珺

冯珺,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就职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全欧/全英中国经济学会(CEA)会员、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员、以及若干国内外学术期刊匿名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学、体育融合发展。近五年形成各类研究成果4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委托课题若干。曾荣获优秀国家智库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优秀皮书奖”、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优秀博士后成果、中国工业经济学会“青年杯”十佳论文、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生论坛特别主题最佳论文等学术荣誉。

摘 要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厚的经济遗产。基于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在理论层面指出了冬奥经济遗产能够实现分工经济的广化和深化这一作用机制。在实践层面提炼和总结了都灵冬奥会以分工经济激发旅游业潜力,以及温哥华冬奥会实现了大国经济体的成功产业政策等典型化事实,并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供给优化、消费需求培育等角度系统梳理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工作的相关成就和经验。最终在理论分析与实践镜鉴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北京冬奥会经济遗产的对策展望。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奥运经济遗产;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经济;超边际分析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已有包括东京奥运会在内的众多国际体育赛事和职业体育联赛被迫延期或取消。面对极端复杂的风险环境和苛刻条件,历经7年艰辛努力,中国如期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季奥林匹克盛会,北京也藉此成为史上首个“双奥城市”。中国和北京成功兑现了对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冰雪竞技和群众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收获了国际体育界和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留下了丰厚的冬奥遗产,这一伟大成就必将永载奥林匹克史册1随着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冬奥遗产成为体育公共治理主体、体育市场主体和相关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得益于“遗产前置化”的办赛理念,北京冬奥会将可持续发展议题贯彻始终,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大领域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厚遗产2。其中,冬奥经济遗产涉及成本与收益的权衡过程,能够集中反映冬奥会举办对体育经济与产业的长效影响,因而尤其受到包括政策制定者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关注3。但是目前针对北京冬奥会经济遗产的主题研究相对不足,就“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最大限度发挥经济遗产作用”的目标而言,冬奥经济遗产的准确内涵尚未形成广泛共识,冬奥遗产发挥经济影响的内在机理还须深入探讨,有益于充分发挥冬奥经济遗产作用的实践路径尚待进一步提炼与总结。鉴于此,本文基于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针对冬奥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经济学理论机制加以阐释。同时,立足于冬奥会历史和北京冬奥会现实2个层面,系统梳理冬奥经济遗产开发与利用的相关经验。通过回溯国内外关于“冬奥经济遗产”主题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和作用机理,以及在经济学理论视域下的局限性,通过新兴古典主义范式的超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从分工经济的角度提出冬奥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理论解释。针对都灵和温哥华冬奥会的经济遗产特征加以回溯和归纳,通过冬奥经济遗产的典型化事实印证学理分析内容。结合北京成为“双奥城市”的重要背景,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供给优化、消费需求培育等角度,梳理北京冬奥会经济遗产的现实基础和既有成就,综合上述基础,提出未来用好北京冬奥会经济遗产、最大限度发挥冬奥经济遗产作用的对策展望。

1 文献综述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规划期间,“奥运遗产”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之中4。现有文献对于体育赛事背景下的遗产通常并没有明确的学理化定义5。2002年11月,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修订了奥林匹克宪章,其中明确强调“将奥运会的积极遗产推广到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重要性6。从而在实践层面上确立了奥运遗产应包括体育、经济、社会、城市、基础设施、健康与生活、信息与教育、政治与文化57-8,以及符号、历史与记忆等丰富内涵7。奥运遗产的概念内涵有3点值得注意之处:1)尽管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遗产外延不尽相同,但研究者通常不再就此作出专门界定和区分,即“奥运遗产”概念广泛适用于奥运会和冬奥会范畴。2)尽管体育经济学家承认奥运遗产具有多方面的体现,但更加强调经济遗产的复杂性,并重视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等专业方法针对奥运经济遗产加以评估8。3)“奥运经济遗产”与“奥运会的经济影响”不尽相同,奥运经济遗产更加强调举办地的经济结构在赛后发生了永久或半永久改变,从而把门票收入等奥运会举办期间取得的直接经济收益排除在外9

1.1 应用研究的角度

由于国际奥委会积极鼓励每个奥运主办城市从申办之初即统筹考虑如何利用奥运赛事为该地区及民众带来积极、持久的经济利益,因此针对奥运经济遗产的事后识别与评估吸引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通常而言,国际奥委会和主权国家政府的合作构成了奥运经济遗产评估的主要研究力量。例如,英国政府和伦敦市政府于2013年7月发布了关于伦敦奥运会遗产进展的联合报告,指出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要遗产成就包括体育与健康生活、东伦敦的再生、经济增长、更加强大的社区凝聚力以及残疾人和慈善事业的发展等5个方面。其中在经济遗产方面,英国已经通过伦敦奥运会收获了1.2亿英镑的体育产业合同,99亿英镑的国际贸易和外来投资。到2020年,奥运经济遗产将进一步创造280亿~410亿英镑的宏观经济增加值,并为英国适龄劳动力提供超过7万个工作岗位10。但应当指出的是,与测算两周奥运赛事所形成的直接经济效益相比,奥运经济遗产的评估工作通常需要周期更长、结构更加复杂的经验证据,这一特点大大提升了识别奥运会经济遗产作用的难度11。因此,在讨论奥运会的经济遗产时,研究者通常聚焦于经济效应显著且数据可得性强的具体产业部门,从而使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奥运经济遗产研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两大议题。

1.2 奥运经济遗产在旅游业的体现

经济遗产的作用往往等价于投资举办奥运会或冬奥会能够对主办地、甚至主办国的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次增长带来正向影响。从具体的研究工具来看,此类研究以体育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的交叉方法为主8。例如,在针对伦敦奥运会何以带来英国商业和旅游业曝光率提升的评估工作中,研究者开发了参数可调节的3个联立计算模型,从而能够通过敏感性分析来估计伦敦奥运会的旅游影响。模型假设奥运经济遗产的最显著作用在于,在后奥运时期能够为伦敦和英国其他地区带来持续增长的入境客流,从而带动旅游业直接收入和综合消费增长。在整合了3个联立模型及其假设的条件下,结果显示伦敦奥运会带动的额外旅游收入增长,以2011年为不变价的计算结果约为16亿英镑。其中9.72亿英镑将在赛后5年时间中逐步实现12经济学中有所谓“大国经济体”和“小国经济体”的分野,区分标准不在于经济总量,而在于经济体的人口、地理和产业结构等要素是否具有明显异质性13。通常而言,经济结构简化的小国经济体更易聚焦比较优势,即更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奥运经济遗产。以韩国为例,其旅游业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期间得到了极大发展。从1988年9月1日—10月2日,赴韩国旅游的游客超过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亿美元1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奥运经济遗产对韩国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在奥运会筹备期已经产生,并延续至赛事结束。数据显示,赴韩国旅游的入境过夜旅客人次在1986年、1987年、1988年和1989年分别增加了16.4%、12.9%、24.9%和16.6%15。除作为典型小国经济体的韩国以外,奥运经济遗产对于大国经济体的旅游市场发展同样发挥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例,奥运经济遗产均在全国范围内对于主办国的旅游市场发挥了积极影响,而非仅局限在主办城市地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赛后表示,入境旅游市场主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最大受益者之一16。此外,通过举办2016年索契冬奥会,俄罗斯的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实现了约1%和4%的额外增长17。但由于资源配置更易遭遇结构性扭曲,大国经济体对于奥运经济遗产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需依赖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例如,在筹办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过程中,佐治亚州工业、贸易和旅游部与亚特兰大商会分别制定了名为Georgia Global和Forward Atlanta的旅游产业政策,包含了旅游营销目标、公共财政资金补贴等一揽子支持计划,并收获了较为理想的市场效果18

1.3 奥运经济遗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体现

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承担与奥运赛事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工作,来提升奥运会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基建效率3。例如1992年冬奥会举办地阿尔贝维尔所在的萨瓦省拥有70个冬季运动胜地和超过55 000公顷的滑雪面积,其经济收益的相当部分依赖于冬季旅游,旅游收入在全年经济收入中的占比高达40%以上。以冬奥会举办为契机,法国政府在提升公共交通网络的覆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建立新的电信和天气信息系统、建设新的旅游住宿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提升19。但值得注意的是,奥运经济遗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功发挥作用并非必然。在奥运会历史上经常出现体育场馆和设施因不能满足举办城市的居民需求,而在赛后被迫关闭、拆除或者需耗巨资维系的现象,即所谓“白象难题”20。从奥运场馆在赛后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的批评性证据来看,盐湖城冬奥会、长野冬奥会、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以及前述提及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均在不同程度上遭遇“白象难题”的困扰21

1.4 理论研究的角度

客观而言,基于现代经济学框架寻找奥运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完整理论解释并非此前奥运遗产类研究的重点关切22。尽管研究者往往并不强调自身的分析工作基于哪些特定的经济学理论,但按照经济学研究的通行范式,关于奥运经济遗产的多数研究可以大致认为隶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理论框架23。从更加具体的理论方向来看:1)信息经济学在奥运经济遗产类研究中发挥了相对集中的作用。一方面,举办奥运会是通过释放市场信息提升需求侧的公共认知、促进文化认同,因此奥运经济遗产对旅游、国际贸易等出口外向型经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另一方面,对于试图通过举办奥运会提升自身形象的后发经济体而言,优质的奥运经济遗产能够提升积极信号的可信性,并将之转化为全球市场的长期正面预期25。2)新制度经济学为冬奥经济遗产何以发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解释。由于举办奥运会能够吸引全球关注,奥运经济遗产的质量要求会倒逼举办地政府和主权国家政府提升公共治理效率,从而在客观上产生了制度层面的正向外部性26。3)供给学派的观点在奥运经济遗产的理论批评方面具有启发性。这是因为尽管奥运经济遗产对于振兴地区经济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一定帮助,但举办奥运会也同时伴随着主权债务和不当商业化等问题,特别是因“白象难题”而使主办国易于陷入不同程度的财政危机27。总结而言,目前针对冬奥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经济学机理仍然缺乏令人满意的全局性解释,从而在冬奥经济遗产的深入探讨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理论制约。

2 冬奥经济遗产的学理阐释

2.1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简述

前述理论回溯表明,针对奥运经济遗产的既有研究多立足于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但对于中国等冰雪经济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而言,冬奥经济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对产业供需两侧潜力的同步激发28,即投入于冰雪产业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成为了冬季运动和冰雪消费的需求主体。为了克服供给与需求分析相对割裂的弊端,现代经济学实现了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到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的理论演进。新兴古典经济学复兴了亚当·斯密的思想传统,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创造了此前市场所不具备的分工机会,即分工的广化;以及在相同的分工结构下,生产要素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即分工的深化或专业化29。在分析冬奥经济遗产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理论选择中,不对消费者和生产者作出先验区分的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框架尤为适用。考虑经济体中具有N个天生相同的消费-生产者,且不失一般性,假设其中每一个体均生产x2种与冰雪产业要素相关的抽象产品或服务,则理性主体的决策问题是:
其中,xy为2种产品或服务的自给量,xdyd为其购买量,即涉及冰雪消费的部分,xsys为其售卖量,Li为用于生产产品或服务i的专业化水平。k为交易效率系数,容易理解,它是冰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增函数。此处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指交通、互联网、冰雪运动设施与场馆等“硬”基础设施(physical infrastructure),也包含了冰雪产业政策、冰雪从业者的经营和管理经验、甚至冰雪旅游行业的商业宣传等“软”基础设施(soft infrastructure)。特别地,若无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则交易效率系数k=k0pii=xy)为产品i的价格,而pk为因冰雪消费行为而使用基础设施的费用支出。若从事冰雪产业基础设施生产和服务的人数Nk=0,则pk=0,k=k0。若一个消费-生产者选择专业化生产冰雪产业基础设施,则他的决策问题为:
其中,(Nx+Ny)/Nk为生产产品xy相对于基础设施生产和服务的人数。因此,pk·(Nx+Ny)/Nk为个体从中得到的收入,其中交易效率系数k与前式相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表明,如果政府出台恰当的产业政策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则能够通过推进分工深化和专业化来实现产业发育30。就冬奥经济遗产而言,冬奥会的举办契机形成了有利于冰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外生干预,即提升了pk·(Nx+Ny)/Nk的收入水平。于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超边际分析法求解最优角点解可以分析冬奥经济遗产所引致的冰雪产业分工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变动。

2.2 冬奥经济遗产的超边际分析

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发育的解释,新兴古典经济学从劳动分工的基本视角出发,为认识产业发育过程增添了微观和宏观相统一的新视角。新兴古典经济学把产业发育过程理解为劳动分工水平的演进过程,即微观个体的劳动分工状态从自给自足向专业化生产和交换升级的过程31。冬奥经济遗产的作用显然符合新兴古典经济学所描绘的典型情境。特别是对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后发国家而言,冬奥会培育和带动了此前不存在于市场的产品供给与消费场景,从而呈现出从自给自足向专业化分工演进的典型特征。因此,在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框架下针对冬奥经济遗产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解释,就是要回应冬奥经济遗产是否存在上述分工经济效应。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点在于,经济体中不存在代表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明显分野。因此,假设经济体中存在N个同质的消费—生产者,其中每个代表性个体生产x和2种代表性商品,则个体的决策问题可以表述为:
(3-1)
(3-2)
(3-3)
(3-4)
(3-5)
(3-6)
对于代表性的决策个体而言,xy是分别代表专业化的冰雪产品和服务与基础设施的自给自足消费量,xdyd分别代表专业化的冰雪产品和服务与基础设施的购买量,xsys分别代表专业化的冰雪产品和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售卖量。k意味着交易过程中存在着外生的交易费用。每购买一单位商品,其中1-k单位所带来的效用会与交易费用抵消而消失,k是在0与1之间取值的参数。因此,kxdkyd分别代表购买xdyd后能够形成实际效用的商品量,而x+kxdy+kyd是商品的最终消费量。式(3-1)是欲求解的目标函数,表征理性个体旨在追求最大化自身效用。此外,式(3-1)假设效用函数是严格拟凹的,但不是严格凹的,代表了个体对多样化消费的偏好。HxHy分别代表个体生产xy的专业化水平,即投入于专业化冰雪产品和服务生产与基础设施生产的人力资本份额。如式(3-4)所示,在仅生产xy2种商品的条件下,HxHy的和为1。值得注意的是,h是人力资本专业化的成本,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生产活动的固定学习或训练的费用。从成本的意义上讲,h的存在使个人不可能同时从事多种行业,即人力资本的分散化而非专业化是不理性的。但h的存在也因此意味着其在客观上具有迫使分工专业化水平上升的积极影响。为便于处理,假设该费用固定为h,与从事生产的商品无关。综上可知,式(3-2)式(3-3)分别代表个体约束集中商品xy的生产函数。由本文前述内容可知,冬奥经济遗产对于主办国的重要影响之一在于基础设施水平的外生改善。为衡量基础设施在扩大冰雪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中的作用,不妨假设基础设施与市场交易的效率有关,引入交易效率系数k。如式(3-5)所示,作为衡量交易效率的系数,k是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人数Nk的增函数。若无人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则交易效率系数k由外生的基础设施存量决定,即k=k0。此处,Nk与系数β分别衡量前文所指的“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在β较小的情况下,即使投入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资源规模较大,建设效果也会被相应稀释;在β较大的情况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力资源得以更好利用,即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富效率。显然,冬奥经济遗产的作用首先反映为硬基础设施受到积极影响,带动专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分工深化和就业扩张。此外,举办冬奥会通常能够通过体育外交和赛事传播改善主办国、主办城市的公共形象,从而扩大冰雪旅游的入境游及国内游规模32,最终共同促成交易效率系数k的改善。pxpypk分别代表产品xy的价格,以及个体使用基础设施所支付的费用。而政府通过抽销售税t的方式来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或偿还冬奥建设项目的外部贷款。则个体所面临的预算约束如式(3-6)所示。在这一过程中,冬奥经济遗产的存在一方面提升了商业税负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为筹办冬奥会而采取的扩张性财税政策相当于进一步放松了经济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约束。综合式(3-1)式(3-6),若一个消费者—生产者选择专业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则他的决策问题为:
(3-7)
(3-8)
通过对式(3-7)式(3-8)加以分析可知,代表性个体共面临6类决策选择:1)完全自给自足,记为o;2)专业生产x,同时经济体内无人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记为(x|y);3)专业生产y,同时经济体内无人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记为(y|x);4)专业生产x,同时经济体内有人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记为(x|yk);5)专业生产y,同时经济体内有人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记为(y|xk);6)专门从事基础设施建设,记为(k|xy)。通过超边际分析可得上述6类模式的最优角点解,如表1所示。表1   超边际分析的最优角点解Table 1   Optimal Corner Solution of Inframarginal Analysis

注: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推导。

其中,pij为冰雪产品和服务之于基础设施产品的相对价格(以机会成本反映),N为专业化提供某种产品的相对人数。容易理解,市场的交易效率由初始分工水平决定,对于冰雪产业的后发国家而言这一效率通常较低。而基础设施可以视作一种能够提升交易效率的特殊商品。在基础设施部门配置的劳动力资源越多,即基础设施部门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越高,则市场的交易效率越高,从而对于冰雪产业发育产生促进作用。但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亦面临成本约束。在市场交易规模有限、或政府税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必须诉诸于外部条件。由此,表1中的6种分工模式可以进一步提炼为3种市场结构:完全自给自足的市场结构A,存在分工但无基础设施部门专业化的市场结构B,以及存在分工且有基础设施部门专业化的市场结构C。每个市场结构中的效用均等条件以及市场供求均衡条件排除了若干非理性的角点情形,最终形成的3个角点均衡解见表2表2   不同市场结构的角点均衡Table 2   Corner Equilibrium of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s

注: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推导。

其中,在市场结构C中,将人均真实收入对Nk求导数,令其为0后即可得到均衡解。如果进入和退出劳动力市场不存在任何限制,人们的自由择业过程会使得人均真实收入对Nk实现最大化。理性人通过比较自给自足、在冰雪产业部门实现专业化劳动供给以及在基础设施部门实现专业化劳动供给等不同分工选择可知,如果进入基础设施部门能够增加其真实收入,则基础设施部门的就业会一直扩大到继续进入该部门将导致真实收入降低为止。因此,对于试图通过基础设施深化劳动分工并扩大就业水平的经济体而言,以下3点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潜力。1)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冰雪产业发展,但受到资本要素投入的制约,冬奥经济遗产的作用相当于通过外生力量放松了要素投入约束。考虑到基础设施所具有的公共物品特征,如果由公共部门集中供给,则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显然与政府的税收能力有关。如果有效投资不足,将有碍于人力资源配置于基础设施部门,最终又会影响到冰雪产业的专业化产出水平。因此,冬奥经济遗产的作用机制之一,在于通过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融资合作外扩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边界,从而使冰雪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基础设施建设均能够扩大至更具效率的水平。2)冬奥经济遗产通过壮大冰雪消费市场、激发公众的冰雪参与热情等软基础设施,对冰雪产业部门的专业化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在具有冰雪产品和服务专业化生产的市场结构C中,软基础设施系数β与均衡的真实人均收入水平正相关。事实上,软基础设施的影响可能存在2种不同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从较为直接的意义上讲,软基础设施直接反映为市场的运行效率和相关制度保障。这就意味着冬奥经济遗产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冰雪场馆建设募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还能够通过国际奥委会渠道和体育外交渠道直接传递关于鼓励创新、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做好冰雪市场规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避免后发经济体因市场发育不足而造成冰雪产业发展的效率损失。另一方面,从更为间接的意义上讲,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在于服务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因此软基础设施还涉及到冰雪产业领域投资和贸易伙伴关系的缔结与维护。而广义的冬奥经济遗产应当包括国际资本和市场对冬奥会举办地的认知印象改善,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助推主办国在后冬奥时代的冰雪旅游业发展。3)冬奥会举办国的人口和市场规模对冬奥经济遗产作用的发挥具有正向影响。这是因为,从表2不难看出,当人口规模N上升时,结构C中的角点均衡收入也会相应上升。因此,将不同结构下的真实收入相互比较可知,若N越大,则结构C的真实收入越有可能大于结构A和结构B的均衡水平。也即是说,较高的人口密度通过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促进了冰雪产业的分工深化。这一结果表明,如果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和城市具有更加鲜明的生产性人口年龄结构,也即其收获人口红利的潜力较大,则冬奥经济遗产能够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反之,在人口密度和市场容量不足的条件下盲目扩大冬奥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成为经济体陷入“白象难题”的原因之一。

3 历届冬奥会经济遗产的典型化事实

3.1 都灵冬奥会:分工经济对旅游业潜力的激发

在理论诠释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梳理历届冬奥会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典型化事实(stylized fact),能够进一步印证前述学理分析内容,并为更好利用冬奥经济遗产的实践选择提供借鉴。2006年冬奥会的举办地都灵是意大利的第三大城市,为皮埃蒙特大区首府。都灵成功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得益于1999年时,将奥运会场馆设置在全省境内多个地点的策略,此策略旨在突出都灵艺术、文化、历史和美食丰富的优秀城市特色。这一策略表明都灵的经济结构同质性,体现出典型的小国经济体特征。因此,都灵冬奥会对经济遗产的利用建立在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的基础上,藉此开发自身的额外比较优势。在举办奥运会前,都灵一直以其高度的工业化水平著称。然而,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旅游潜力:阿尔卑斯山谷的滑雪胜地、周边的知名山丘(如Langhe、Roero和Monferrato等)和众多博物馆先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美食和葡萄酒出产也增加了旅游业潜力。于是在后冬奥时代的短期内,都灵即抓住了举办冬奥会带来的历史机遇,贯彻了“将都灵发展为一个文化、旅游、体育、商业城市”的战略目标,以旅游业为标志扩展了分工经济的规模和深度,通过冬奥经济遗产实现了从行业发展潜力到现实比较优势的转化。在意大利形成冬奥经济遗产之前,受限于新增投资机会不足等因素,都灵的旅游业发展相对停滞。但是如图1所示,都灵入境旅游人次从2002年的574万人次增加至2010年的逾800万人次,在意大利旅游目的地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且同时期的博物馆和文化场馆门票售出规模也增长了近400万张。而皮埃蒙特大区整体的入境旅游人次也在冬奥会举办至2010年间实现了年均4.62%的涨幅。经验数据证实了分工经济的存在性,即冬奥经济遗产使都灵的旅游资源潜力更具有效率地转化为实际比较优势,通过分工广化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分工深化实现了旅游目的地品质的提升。图1   都灵和皮埃蒙特大区的入境旅游人次Figure 1   Inbound Tourists in Turin and Piedmont

注: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整理。

3.2 温哥华冬奥会:大国经济体的成功产业政策

对于大国经济体而言,经济结构的异质性往往伴随着投资效率的扭曲问题,从而不易形成较为集中的比较优势。因此,大国经济体充分开发和利用冬奥经济遗产往往需要诉诸于成功产业政策的配合。以温哥华冬奥会为例,在成功申奥以后,加拿大政府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DMO)出台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及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为冬奥经济遗产的利用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表3所示,加拿大政府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DMO围绕基础设计建设以及旅游业发展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2005—2015年)的战略框架,预计冬奥经济遗产将对包括目的地营销在内的市场绩效产生可量化的积极影响,从而成为2015年旅游业收入翻番至180亿美元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政府在一揽子产业政策的长期成果中强调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即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供给侧优化。其政策含义主要针对旅游业和冰雪产业的从业人员,表明举办冬奥会所获得的专业化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形成重要的人力资源遗产。此外,与冬奥经济遗产的常规共识相符,交通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是温哥华冬奥会经济遗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冬奥会筹备阶段,加拿大政府即已确定的主要资本项目包括海天公路、空中列车系统(快速公交线路)延伸、温哥华会议中心、惠斯勒奥林匹克广场和惠斯勒滑雪中心等,并充分规划了此类基础设施的赛后可持续利用前景。表3   加拿大DMO的产业政策Table 3   Industrial Policy of DMO of Canada

注:资料来源:笔者自行整理。

从冬奥经济遗产的实际利用效果来看,奥运旅游战略品牌建设与成功的办赛经历相结合,重新定位并显著提升了加拿大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价值,特别是帮助加拿大在2010年的Future Brand国家品牌指数排名中首次问鼎33。具体而言,冬奥会使媒体对旅游目的地的报道增加,在全球范围内增强了服务贸易和旅游市场吸引力,并成功转化为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切实提升。究其原因,成功的产业政策矫正了扭曲的投资效率,使持续追加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致遭遇边际报酬递减,从而收获了分工深化和专业化红利。

4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成就

4.1 高效率的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再度为奥林匹克文明作出贡献,成为历史上首个“双奥城市”。“双奥城市”在冬奥经济遗产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于,其能够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馆改造效率,为分工经济的扩大创造条件。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和区域性工业遗产,通过对比赛场地、照明设备、功能房间等实施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夏奥场馆的“水冰转换”“陆冰转换”。“双奥”经济遗产的内核为冬奥赛事结束后场馆的持续利用和多业态市场经营奠定了基础,使困扰奥运经济的“白象难题”不攻自破。此外,得益于夏奥场馆的建设和使用基础,冬奥场馆实现了超低能耗和低碳工程建设,从而更加有利于兑现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承诺。就奥运经济遗产的基础设施意义而言,除“白象难题”外,替代成本过高也常常成为掣肘发达国家翻新基础设施的痛点34。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在更新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无需面临过高的沉没成本压力,从而变相提升了冬奥经济遗产的收益和利用效率。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例,京张高铁延庆支线正式通车,新建太锡铁路太子城至崇礼段全线贯通,延庆和张家口成功实施国道合并与升级改造工程。赛区铁路、公路高质量连接既是冬奥城市间互联互通的遗产体现,又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要求。此外,冬奥场景带动了5G通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北京市和张家口市5G基站建设取得突出成果,实现冬奥核心区和重点功能区5G网络全覆盖,冬奥经济遗产对于基站架设的经验积累和新的5G应用场景挖掘具有重要意义。

4.2 供给侧的“创造性破坏”

对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旧分工结构的消灭和新分工形态的涌现,经济学家也将之称为“创造性破坏”35。对于中国这一典型大国经济体而言,冬奥经济遗产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成功结合,从供给侧促进了“创造性破坏”的正向效应。以首钢集团为例,得益于服务冬奥的战略转型和富于针对性的配套产业政策,首钢成功践行了对代表性工业遗产的“承旧立新”策略,先后完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等竞赛、非竞赛场馆的建设。北京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遵循“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定位,已建成冬季体育用品和高端装备器材保税仓库,以及北京最大的户外滑板和攀岩场。“创造性破坏”在消费市场的另一体现,在于通过冬奥经济遗产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冰雪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升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高端体育消费和运动休闲消费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6,但此前市场发育主要受到产品和服务品质的制约。以冬奥会的协同建设为契机,冰雪产业硬件条件和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与国际冰雪大国的产业发展差距显著收窄,从而实现了冰雪产业的分工深化和专业化。随着冰雪经济与健身休闲、特色小镇、主题会展等领域持续融合发展,相关产业有望成为未来支撑经济双循环的重要着力点。特别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具有落实国家战略和履行申办承诺的双重意义,必将成为冬奥经济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中国样板。

4.3 需求侧的消费潜力培育

从需求侧来看,冬奥经济遗产带动冰雪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实现了分工的广化作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场馆建设积极贯彻“遗产前置化”理念,在功能设计和系统规划方面综合考虑了满足群众冰雪运动需求的维度,且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37。仅“北京市快乐冰雪季”这一主题活动在2015至2021年间累计开展的各级各类群众冰雪活动即多达2万余场,参与人次超过3 100万。由此可见,冬奥经济遗产使群众冰雪参与基数迅速扩大,从而有利于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培育冰雪消费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分工广度的边际成本呈上升趋势,因此青少年、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参与冰雪运动的活动组织和硬件保障须持续优化,这是冬奥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体教融合的持续推进使校园冰雪运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已经成为群众性冰雪参与的亮点与特色,青少年的冰雪运动需求往往能够引导家庭联合消费决策。此外,围绕残障群体参与冰雪运动的特殊需求,冰雪场地设施和冬季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尽管此类公共物品通常并非由体育产品和服务市场供给,但是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是冬奥经济遗产实现帕累托改进的具体体现。

5 结论与对策展望

5.1 结论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冰雪运动盛会,也使北京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双奥城市”。在这一特殊荣耀的历史节点上,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诠释冬奥经济遗产,有益于从坚定国家信心和鼓舞民族斗志的意义上讲好中国故事,有益于为复杂和风险环境下办好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提供中国方案,有益于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彰显中国智慧。基于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超边际分析方法,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冬奥经济遗产能够实现冰雪产业分工水平的广化和专业分工程度的深化,且基础设施建设在扩大冰雪产业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冬奥经济遗产通过外生力量放松了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约束,通过软基础设施改进对冰雪产业部门的专业化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作用效果受到冬奥会举办地的人口和市场规模影响。从冬奥经济遗产的经验证据来看,小国经济体通过分工经济激发旅游业潜力,以及大国经济体的成功产业政策,均为经济遗产发挥作用的典型化事实。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的特殊成就而言,“双奥城市”的独特经历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通过“创造性破坏”有效推进了冰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培育和释放了冰雪消费需求。

5.2 对策展望

5.2.1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冬奥经济遗产的可持续利用1)前述研究结论表明,冬奥经济遗产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扩大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参与规模,有效带动了冰雪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冰雪装备市场繁荣。对此应持续深耕“智慧冰雪服务”“冰雪场馆数字化运营”等新应用模式和新技术场景,推动冰雪产业与5G、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紧密结合。2)以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张北地区的风光电能接入北京电网,助力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的全覆盖。对此应发挥冬奥经济遗产对新能源经济的示范效应,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3)应充分利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的试运行经验,实现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全面推广。5.2.2 利用文化经济和新媒体经济做强冬奥无形遗产北京冬奥经济遗产体现为体育发展、社会发展、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等领域的综合界定与考量。冬奥会期间,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奥运文创产品受到广泛欢迎,赛后应基于透明机制、合理审计和监督、有效交流和协调的原则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品牌IP的长期使用作出安排。应充分挖掘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彰显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之美,进而形成新的分工经济场景和商业机遇。此外,应打造多元化的冰雪数字电影、冰雪动漫、冰雪数字游戏、冰雪线上主题展览等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新媒体经济成为冬奥经济遗产的创新亮点。5.2.3 围绕冬奥经济遗产利用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育了冰雪运动、体育赛事组织、体育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的大量专业人才,也涌现和锻炼了大批服务于冬奥事业的志愿者人才。人力资源开发是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在后冬奥时代,应积极承接与举办国内外顶级冰雪赛事和高规格冰雪主题商业活动,系统布局场馆资源在承接文艺休闲演出、艺术展览、会议会展与企业新品发布活动等方面的商业运营模式,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冬奥人才遗产在体育赛事、商业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新的更大作用。

作者贡献声明

白宇飞:选题、确定研究框架、修改与完善论文;

冯珺:撰写论文初稿。

略。

引用本文: 白宇飞,冯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经济遗产研究:理论诠释与经验证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5):51-64. (BAI Yufei,FENG Jun.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Legacy of the Beijing 202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Winter Games: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2022,45(05):51-64.)

文章编号:1007-3612(2022)05-0051-14

收稿日期:2022-04-25

修回日期:2022-05-14

出版日期:2022-05-25

网刊发布日期:2022-06-06

责任编辑:许治平  

责任校对:孔垂辉  



在线投稿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可跳转至投稿系统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BSU-Journal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排版:徐笑菡

校对:毛静旖、金山、郭佳明

监制:刘天星、王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