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数据库连载(四):如何使用定量衡量

项目组 国关新青年 2021-01-20


《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使用方法



        本数据库采用定量衡量方法,将 1950 年以来的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苏联)、英国、法国、印度和德国这七个大国的双边关系用分值表示出来,现将本书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边关系分值的等级(请点击对应标题查收相应内容)

2.如何使用图形(请点击对应标题查收相应内容) 

3.如何使用分值表(请点击对应标题查收相应内容)

4.定量衡量的等级概念




如何使用定量衡量

定量衡量双边关系的方法是以分值表达政治含义,其目的是加深我们对双边关系政治性 质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双边关系程度变化与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 需要明确双边敌友关系发生何种程度变化会导致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根据敌友性质,国家 双边关系可分为“敌对”、“非敌非友”和“友善”三类。我们将每类关系均分为两个等级, 这样就得到六个等级不同的双边关系。敌对关系分为“对抗”和“紧张”,非敌非友关系分 为“不和”和“普通”,友善关系分为“良好”和“友好”。

(见图 1—1) 在定量衡量双边关系时,我们需要严格定义“对抗”、“紧张”、“不和”、“普通”、“良好”、 “友好”这六个词汇的等级含义。然而有两个因素会使读者对这六个等级的含义产生不同的 理解。第一个因素是以单一事件判断国家的总体双边关系。

双边关系是综合性的,包括了政 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多方面。一个方面发生的事件并不能反映双边关系的全部。例如, 人们看到两国发生军事冲突时,就认为两国关系已是全面对抗。事实上,在双边关系紧张而 未达到对抗状态时,两国也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例如,1993 年韩国开始实行和平统一 政策,朝韩关系从对抗变为紧张,2000 年朝韩实现了首脑会晤,2002 年双方代表队还在亚 运会上同举一面旗帜入场。

然而在这 10 年间,双方在海洋边境线上却发生过多次军事冲突, 但这些军事冲突并未使朝韩关系重新回到全面对抗的状态。此外,没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国家 也不必然就不处于对抗状态。朝鲜战争结束于 1953 年 7 月,1953 年下半年和 1954 年初中 美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但此时中美关系仍处于全面对抗的状态。

第二个因素是生活语言的不严格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这六个词汇时是非常随意 的和松散的。人们经常用不同的词汇描述相同的关系,或是用相同的词汇描述不同的关系。 2004 年,当中国政府公开表态反对日、德、印、巴四国集团的联合国修改方案后,媒体对 中日关系的评论各式各样,有的说“中日不和公开化”,有的说“中日关系紧张”,有的说“中 日开始对抗”。由于没有严格的定义,同一时期的中日不友好关系被描述成了三种不同的状 态。相反,人们用“紧张”一词描述 2003 年法国反对美国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时的美 法关系,2005 年美国批评俄罗斯政府脱离民主政治时的美俄关系,2006 年委内瑞拉政府威 胁要驱逐美国大使时的委美关系。

而事实上这三对双边关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美法在北约 内是军事盟友,美俄在八国集团内是战略对话伙伴,委内瑞拉则被美国视为和古巴一样的敌 手。 为了有助于读者使用这个手册,我们在此对这六个等级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并就双边 关系判断中的常见误解作重点解释。 为了有助于读者使用这个手册,我们在此对这六个等级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并就双边 关系判断中的常见误解作重点解释。
一、对抗

对抗是指两国关系的性质是敌对的,而且公开称对方为自己的战略敌人。1950 年中美 在朝鲜战争时的双边关系是对抗性质。人们常忽视军事冲突规模对国家关系性质的影响。两 国处于战争状态,但两国的对抗水平却可能有高低区别。

例如,中美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朝 鲜战争中的对抗程度,就远大于 1979 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时期的中越对抗程度。当时中 越虽然也处于战争之中,但是中越保持着正式外交关系,而朝鲜战争时中美没有外交关系。

双方发生全面战争时,两国敌对关系的性质一定是对抗的,但两国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特 别是边界军事摩擦时,两国敌对关系的程度未必达到对抗的程度。因为,两国发生军事摩擦时,他们可能在非军事方面还进行着合作。例如 2006 年 7 月,朝韩边界发生交火,但朝韩 关系并未因此降至对抗等级。
 
二、紧张

紧张是指两国关系的性质是敌对的,但没有直接的大规模军事冲突。1972 年中美进行 了首脑会晤,但中国还在支持越南的抗美战争,此时的中美关系就处于紧张状态。

人们常常 误将军事摩擦作为关系紧张的标志,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双方之间有小规模军事摩擦是 紧张状态,没有摩擦时双方不断以战争或军事打击相威胁也是紧张状态。紧张状态分为不同 水平,在紧张状态严重的情况下,双边有军事冲突危险,但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则可能没有 军事冲突危险。

官方严厉谴责对方是双边关系恶化的标志,但这种公开谴责的次数和语言内 容却决定了激烈程度上的区别。一般讲来,在短期内,全面而连续地严厉谴责对方,两国关 系才会达到紧张等级。那些局限于个别问题的严厉谴责并不表明双边关系已达到紧张等级。

例如,自 1989 年起,中国政府每年都发表声明谴责美国干涉中国的人权政策,但中美总体 关系却是在不和与普通等级之间上下起伏,并未达到紧张的等级。1998 年中美讨论建立“建 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时,中国也未停止谴责美国的人权政策。
 
三、不和

不和是指两国关系中的敌对成分大于友好成分,在较多方面采取敌对政策。2001 年中 美虽然在经济和防扩散方面有战略合作,但军机相撞使双方军事对立加剧,此时中美关系处 于不和状态。

人们常将有正式外交关系误解为是友大于敌的标准,其实两国之间是否有外交 关系并不能作为国家关系性质或等级的判断标准,因为国家不仅在友好、良好和普通等级关 系时保持正式外交关系,在对抗、紧张和不和的关系中也可能保持外交关系。

例如,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形成对抗关系、冷战后期美苏是紧张关系、2001 年军机相撞后 中美是不和关系,但在这些不同等级的关系中,双方都保持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因此,双方 拥有正式外交关系并不证明双边关系一定是友好大于敌对。

以 2005 年不和的中日关系为例, 双方经济关系不断发展,贸易额比上年增长了 9.9%;双方文化交流继续扩大,人员往来仍 在增多;但是双方在历史问题、海洋权益问题、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的矛盾却是敌对性质的。 在两国关系中,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属于高级政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属于低级政治,因 此 2005 年的中日关系处于敌大于友的不和等级。
 
四、普通

        普通是指两国关系中的友好成分大于敌对成分,在较多方面采取合作政策。2002 年美 国在防范中国崛起的同时与中国进行全球范围的反恐合作,此时的中美关系就是普通等级。 对于普通关系的误解恰恰与不和关系相反。

我们在外交实践中经常使用“关系正常化”一词。 这一词语会使人们以为两国关系正常化了就达到了普通等级;两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就 说明两国敌对成分小于友好成分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立外交 关系只表明两国关系的改善,而不能说明两国关系的水平,因为这种改善可在关系不和的情 况下完成。

也就是说,在双方关系正常化或是建立外交关系时,两国关系在许多方面仍可能 具有敌对性质。例如,中美在 1972 年实现关系正常化时,双方在越南战场上还在进行对抗, 直到 1978 年才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日在 1972 年建交时,双方未能就二战和约问题达
 成协议,拖延至 1978 年才签署《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因此,正式外交关系的有无,不能 作为双边关系是否达到普通等级的标志。
 
五、良好

良好是指两国关系的性质是友善的,双方满意于现行关系,但在一些问题上有明显的战 略分歧。1987 年为了共同对抗苏联的军事威胁,美国帮助中国改进军事装备,此时中美关 系就是良好等级。人们常常误以为关系良好的国家没有战略分歧,然而双方满意于现有的关 系并不等于双方没有战略分歧。

两国没有战略分歧是极少见的现象,即使是军事盟友也会有 战略分歧。例如,美国和德国都是北约的成员,但在 2003 年德国坚决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战 争,美国在 2005 年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坚决反对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双边关系是 否良好不在于两国是否有战略分歧,而是取决于战略分歧是否足以改变双边关系的朋友性 质。2005 年和 2006 年中国分别与法国和英国相互举行了对方的文化年,中法和中英关系都 处于良好等级,但是同期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与法、英却持不同的立场,中国不同意对伊朗 进行经济制裁。 72005 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比 2004 年增长了 37.4%, 双方都满意于当时的双 边关系,并决定将 2006 年定为中印友好年;与此同时,中印在边界问题和联合国改革问题 上仍有重大分歧。
 
六、友好

友好是指两国关系的性质是朋友,双方国际战略立场基本一致,分歧较小。前面我们以 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举例说明敌友关系的等级区别。然而,自 1950 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 至今,中美关系从没达到过友好等级。

所以我们只能用中苏关系为例。1950 年中苏共同支 持朝鲜的反美战争,此时的中苏关系是友好等级。人们会误以为友好国家之间没有利益分歧, 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是以两国共同利益为基础,但两国利益不可能完 全一致,两个国家利益完全一致就会合并为一个国家了。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关系是友好 等级,但双方仍在联合潜艇舰队和长波电台等军事主权问题上存在分歧。

由于国家之间存 在战略分歧是一个普遍现象,友好的国家关系只表明两国能在多数重大战略问题上采取共同 立场和行动,两国间的战略分歧没有动搖两国战略合作的危险。



5.双边关系衡量方


详见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官方网站:

http://www.imir.tsinghua.edu.cn/publish/iis/7522/2012/20120522140122561915769/20120522140122561915769_.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