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推荐|虚拟旅游研究综述——基于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赖勤,钱莉莉等 旅游科学 2023-08-28

01 研究缘起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目的地信息化等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各个领域,应用场景涉及酒店、文化遗产地、博物馆、主题公园等,虚拟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引发我们进行虚拟旅游研究综述兴趣的是在查阅虚拟旅游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蓬勃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层出不穷的应用领域与实践场景,以及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学术界对此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与文献梳理,难以反映虚拟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虚拟旅游领域最新成果亟待梳理。我们希望通过对虚拟旅游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全面系统了解虚拟旅游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拓展未来值得研究的空间。

02 核心观点

为了更好地掌握虚拟旅游的研究动态,我们通过Scopus数据库搜集了467篇虚拟旅游相关文献,运用VOSviewer1.6.14软件对文献来源、共被引关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1)学界对虚拟旅游的研究始于2000年,2015年后得以快速发展,呈现跨学科特征,并出现以Guttentag、Cheong、Tussyadiah等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群体。(2)虚拟旅游研究聚焦于供给端与需求端两大视角。供给端研究重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场景、应用效用等展开,涉及虚拟现实技术在酒店、景区、目的地、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等细分领域的开发、设计、实现及应用。需求端研究重点围绕虚拟旅游的硬件体验、心理体验、体验差异等展开,涉及消费者对虚拟旅游的感知评价、虚拟体验、接受意愿、行为影响等,个体差异、科技熟悉度、人际互动和文化差异等是人们接受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3)虚拟旅游和实地旅游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探索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对此观点不一,但大多数学者对虚拟旅游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其对实地旅游具有正面影响,具体表现在旅游营销与旅游体验等方面。(4)虚拟旅游研究融合了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跨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除了传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外,实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实证研究多采用技术接受模型、创新扩散理论、心流理论、享乐理论等。

03 延伸讨论

尽管虚拟旅游正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回顾,我们梳理出以下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空间:(1)进一步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领域多样化应用场景研究,发掘其硬件设计、内容开发、功能实施等优势与不足,批判性思考其潜在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价值。(2)基于旅游主管部门、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等供给端视角对现有虚拟现实技术采纳动机、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供给端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接受度、态度意识、战略决策与影响因素等。(3)全面挖掘虚拟现实使用者效用与限制,了解虚拟旅游对使用者产生的教育、审美、幸福感、人际社交等正向效用的同时,关注虚拟旅游带来的环境孤立、观感疲劳、网络病等负向效用,以及用户接受虚拟旅游的各种限制因素。(4)虚拟旅游和实地旅游关系的研究。探讨虚拟旅游可能替代实地旅游的应用环境与应用群体,如不同目的地类型、不同沉浸程度、不同虚拟旅游设备、不同旅游时段及不同旅游距离等应用环境,以及不同群体对虚拟旅游的接受、限制、福祉等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旅游过程的多模态数据,进一步探索虚拟旅游与实地旅游协同共创的发展领域、价值共创的实现途径与机制。

作者简介

赖勤(1982—),女,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服务数字化。

钱莉莉(1985—),女,博士,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旅游、虚拟旅游。

应天煜(1981—),男,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导,研究方向为文旅数字化、服务管理。

陈业玮(1978—),女,博士,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

引用本文

赖勤,钱莉莉,应天煜,等,2022.虚拟旅游研究综述——基于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J].旅游科学(1):16-35.

本期推文编辑:宦震丹

版权归图片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部删除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TOURISM SCIEN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