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概览 || 《哲学动态》2024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哲学动态》 哲学动态杂志
2024-09-04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

《哲学动态》2024年第3期

目      录



摘      要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民主正义论:

从中国出发的世界性民主话语重构

王菁   闫苗(5)


摘要:国际话语体系建构面临融通本土性与全球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难题,从中国出发重构“世界性”民主话语是突破这一困境的可行路径。“民主正义”通过嵌入“正义”之公正良善的实质价值重构民主认知,成为世界性民主话语的核心概念之一。民主正义论的建构需要遵循四个步骤。首先,确立世界性民主话语的内涵。其次,对“民主正义”给予规范性论证,强化民主正义论的价值理性、客观伦理和实践建构的理论特质。再次,阐释民主正义的建构原则,包括平等参与、保存生命和需要。最后,根据其伦理论证和建构原则明确民主正义的具体范畴:责任民主、治理民主和发展民主。民主正义论是从中国的民主具体实践场域和运行成效中生成的新概念和新范畴,可以全面彰显中国民主对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民主正义   世界性   民主话语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与阐释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

历史唯物主义检视

温权(19)


摘要:追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中涉及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何以可能”的发生学检视。马克思辨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据以出场的三重历史情境:一是原本辗转于封建经济体系之外的商人资本在向主导社会生产的产业资本嬗变时,表现出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高度倚赖;二是雇佣劳动在自身“能否形成”和“如何形成”两个维度蕴含了对不同文明构型的苛刻的条件及要求;三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在各方势力彼此博弈的微妙格局中,伴随着对旧统治者的依附以及由此导致的权力属性的反复。这三重历史情境均涉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的不确定因素。以此为出发点,马克思不仅指认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历史趋势与诸“或然性”社会条件之间辩证统一的“实然性”结果,还抨击了以历史必然性之名宣扬资本主义具有永恒性的意识形态谬误,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出现才是社会性生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性生产   资本主义   商人资本   雇佣劳动   政治权力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哲学话语的形成及其方法论意义

李双套(30)


摘要:回溯和总结经典马克思主义话语形成中的历史经验、标识性成果和方法论架构,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造和话语表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马克思哲学思想演进的历程中,哲学革命与话语革命是双向互动的,哲学革命以话语革命为依托,话语革命以哲学革命为基础。马克思通过扬弃思辨哲学话语、将经济学话语哲学化、甄别和放弃直观唯物主义话语、生成实践话语等过程,既完成了哲学革命,实现了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转向;也完成了话语革命,实现了理论话语到实践话语的转向。马克思创建实践话语的历史过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借鉴。

关键词:话语体系建设哲学革命话语革命马克思哲学话语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哲学的话语与形态


《周易》重于《中庸》,

还是《中庸》重于《周易》

——论《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不同作用

张培高(39)


摘要:学界对儒家经典在张载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有“最重《周易》说”“《周易》《中庸》并重说”“最重‘四书’说”和“最重《中庸》说”等不同说法。解决争议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周易》《中庸》在张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本文具体分为三个问题展开:第一,“太虚”与“气”是否是一致的?第二,“性与天道”之论证是否主要是围绕“四书”(尤其是《中庸》)展开的?第三,《中庸》是否是提出“天人合一”的主要文献依据?本文认为,既然张载的“太虚”就是“天”,而“阴阳气也,而谓之天”,那么其必然的结论就是:“太虚”就是“气”。张载认为“先识易”不仅是“心性”之学的建构起点,还是其理论依据。“因明致诚……故天人合一”之因果必然性,似乎表明了《中庸》是“天人合一”之说的文献基础。但张载所说的“诚明”与《中庸》原意及郑玄、孔颖达的解释皆有重大的不同。张载所说的“明”不是“明德”,而是《周易》之“穷理尽性”。总之,《周易》与《中庸》等经典虽在张载理论体系的建构中皆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相对来说,《周易》才是主角。

关键词:太虚即气   性   《周易》   《中庸》   一天人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哲学系




张横渠的“民胞物与”说与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说合论

钟治国(50)


摘要:张横渠的“民胞物与”说与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说皆本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仁民爱物”诸说,因而在表述形式和义理内涵上颇为相似。二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横渠从宇宙生成演化的终极本体(太虚、天)上寻找敉平人与他者及万物的界限而达至“一体”的依据,并未径直诉诸“理”这一次一级范畴的统一性;阳明则在心与物原无内外之别、心即理的基础上,阐发此心与万物在一气贯通和意义互构两个方面上的原本一体。缘此,尽管两人皆有躬行孝悌、无我无欲等共同的工夫主张,但横渠并不以格物穷理为其工夫论之首出者;阳明则首重致良知,格物致知便是致此良知天理于事事物物而使之皆得其理,这种直从良知流出的横向工夫理路也与横渠之说有所不同。

关键词:民胞物与   万物一体之仁   大心尽物   致良知   无我无欲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王阳明以“接引”指点良知的互动实践

张星(60)


摘要:儒学工夫本有助人觉悟本心的向度,这在阳明学中尤其重要,并呈现为一种指点良知的接引实践。其中关键在于如何将看似外在的指点内化为学者自悟的契机,进而助其自致良知。通过系统考察王阳明接引弟子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在他灵活多变的接引方式中,始终有着指示良知之事实、展示良知所开之意义世界等呈现良知的工夫,以及反其道而行、反其言而进的提撕警觉工夫。在接引实践的视角下,阳明的一些富有争议或不够理论化的言行事迹亦可得到解释。接引实践揭示了阳明“致良知”工夫中人己互动的重要环节,彰显了阳明讲学生涯中的核心关切,对于全面理解阳明学乃至儒家工夫实践至关重要。

关键词:指点良知   接引   成己成人   工夫   意义世界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 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理智恶德的反动机主义及其问题理智恶德的反动机主义及其问题

胡志强   赵莹莹(70)


摘要: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对德性认识论中理智恶德的研究。在什么是理智恶德这一问题上,目前存在着动机主义和反动机主义的争论。动机主义者继承了责任主义对理智美德的理解,认为所有的理智恶德都是一种品德或性格特征,并认为使得这些品德成为恶德的是它们所包含的认识上的不良动机。反动机主义则主张理智恶德并不都是一个人的品德,还包含某些思维方式和态度,并认为它们的负面价值在于会产生认识上有害的后果。然而,反动机主义从行为一致性和动机条件两个方面提出的反驳理由均存在问题。而且,动机主义在理解理智恶德的负面价值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理智恶德   动机主义   反动机主义   恶德认识论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数学多元论与贝纳塞拉夫问题

罗广龙(79)


摘要:数学多元论(或集合论多宇宙论)是近年来数学哲学中逐渐流行的哲学立场。数学多元论具有不同的数学与哲学动机,其中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动机是解决传统实在论者面临的贝纳塞拉夫问题。根据多元论,任何一致的理论都现实为真,因此对数学信念可靠性的解释可以转化为对一致性信念的解释。许多哲学家也认为数学多元论是唯一能够应对贝纳塞拉夫挑战的实在论立场。然而事实上,多元论者的一致性概念是个不稳定的概念,诉诸一致性并不能解决传统实在论者面临的认识论问题。

关键词:数学多元论   集合论多宇宙论   贝纳塞拉夫问题   一致性

作者单位: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哲学系




▶ 伦理学


伦理与演化博弈:

道德起源与本质的哲学探究

刘闯(91)


摘要:伦理学研究的道德价值与行为规范似乎无法在客观世界的经验事实中找到踪影,也不可能从其中推演出来。既然科学是研究客观经验事实的学问,那么伦理学与科学似乎无法相容。可是,人类是自然之物,关于人的客观事实似乎不可能跳出科学的范畴,因此,伦理学与科学的不相容是个大问题。然而,科学解释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研究事物“动力因”的进路,另一种为研究事物“目的因”的进路。物质科学的自然规范性属于前一种,达尔文进(演)化论则属于后一种。道德规范在前一种进路中得不到解释其实不足为奇,因为解释它需要知道它是如何演化出来的。达尔文早已有关于道德起源的思想和初步理论,之后演化博弈论又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但仍然与我们的目标存在差距。结合集体或社会实在论的相关思想,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伦理学与科学相悖的难题。

关键词:道德起源   群体选择   道德表达主义   集体意向性   社会本体论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康德德性论中的自我关怀

——对自我义务优先性论题的一种阐释

孙小玲(102)


摘要:自我义务是康德道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道德义务体系中具有优先性和奠基性。当代主流道德理论基于社会性道德观,对自我义务持批评甚至否定态度;一些康德学者则从自律或人性价值出发,阐释和辩护了康德的自我义务及其优先性。康德的自我义务主要应当被看作一种德性义务,即一种同时是目的的义务,它可以被归摄于德性论的至上的目的原则之下。这一自我义务学说以其独特方式纳入了传统德性伦理学内蕴的道德自我关怀和对自身道德完善的追求。

关键词:自我义务   自律   自我专制   社会性道德   自我关怀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哲学系




▶ 人物专访


历史、理论与价值:我的中国美学史观

——访刘成纪教授

易冬冬(112)


访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扫描二维码 |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zhexuedongtai

投稿网址:http://zxdt.cbpt.cnki.ne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哲学动态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