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史学的发展需要健康的书评

近代史研究编辑部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2022-04-13

本文原载于《近代史研究》1999年01期,第1-7页。

◉ 优秀书评可以给读者指点迷津,可以给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还可以揭露学术幌子下的假冒伪劣行为,清洁学术环境。

◉ 哪些书是应该评、值得评的呢?首先当然是精品,平庸之作则可不予理睬。对有代表性的劣质书加以曝光,指错纠谬,仍显得十分必要。

◉ 学术书评的作者不仅要对评论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相关学术领域要有全面把握,同时,好的书评作者还应具备高度的理论修养和良好的史识。

◉ 如何进行书评?一是认真研读所评之书。二是与相关论著作比较研究。三是对书不对人。四是要有分析和论证。学术书评不是成果鉴定书,可凭一纸简单的结论了事。

◉ 书评的正常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学术评论环境,而良好的学术评论环境,又是建立学术批评与被批评乃至反批评的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

◉ 就评论者而言,学术标准固然要坚持,但目的要纯正,要真正出以公心,为促进学术研究而评。

◉ 就被评论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应有学者的风范和雅量,允许甚至鼓励别人对你的学术成果,那怕是优秀的学术成果,品头论足,说长道短。

◉ 就被评论者所在单位及其他局外人而言,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其次是不介入,第三是不要将学术评论与其他不相干之事挂起钩来,对被评论者施加不应有的影响和压力。

◉ 至于学术报刊等传媒,则主要应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和自由讨论的原则,为讨论各方创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气氛。

◉ 总之,学术评论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术的进步。

◉ 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近代史书评工作。第一,不发吹捧性、广告性或敷衍塞责的书评。第二,提倡不同层次的书评。第三,给优秀学术书评以优先发表的机会。第四,努力建立规范化的图书评论体制。第五,公布待评书目,公开征求书评。第六,充分发挥读者的监督作用。

史学的发展需要健康的书评


近年来,本刊为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重建学术规范,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在诸多新老作者的积极配合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海内外中国近代史学界同仁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关心、爱护、支持、鞭策本刊工作的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严格遵照学术规范编辑学术刊物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但是,作为一个有志于学术事业的职业编辑决不应以此为满足。我们给自己提出的下一个目标,是充分利用本刊的学术性刊物地位,在相应学术研究领域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以促进该研究领域学术水平的提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对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现状作一分析和清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以改进近代史书评工作为突破口,就成了我们的首要选择。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方面的出版物大量涌现,学术精品不能说没有,但平庸之作似乎更多,不仅“低水平的重复”现象在在皆是,更为严重的是抄袭、拼凑之作有之,胡编乱造之作亦有之。在此情况下,优秀书评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它可以给读者指点迷津,可以给学者继续深入研究提供指导性意见,还可以揭露学术幌子下的假冒伪劣行为,清洁学术环境。然而,学术书评的现状却十分令人失望,各类传媒所发表的众多近代史书评,固然不乏严肃认真之作,但捧场应酬之作也不在少数。有些书评作者,既未认真研读所评之书,又无足够的相关知识,却要自充里手行家,动辄曰“填补空白”、“开辟了新领域”,是什么“力作”、“华章”,空话、套话连篇,几同街头招贴。这样的书评,对学术精品起不到推介作用,对伪劣之作也起不到揭露作用,而且本身还难免沦为伪劣产品的一种。学术书评的落后已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严重关注和忧虑,因此,如何真正利用和发挥学术书评繁荣学术研究、推进学术发展的作用,就成了学术界的当务之急。

为促进近代史书评工作,1998年11月5日,本刊特在北京召开了“近代史书评的现状与期望座谈会”,京内外20余名学者应邀出席,一些未能赴会的京外学者还特地为会议撰写了书面发言,其对本刊和此次座谈会的盛情厚意,令人感佩。会上,专家们就近代史书评工作的开展和改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概括起来,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评什么书。目前,史学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论著可谓层出不穷,欲一一评论,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那么,哪些书是应该评、值得评的呢?首先当然是精品,平庸之作则可不予理睬,任其自生自灭。至于劣质图书,有的学者认为,也可置之不理,无人提起,自然说明它没有价值。但更多的学者指出,在目前学术评论气氛不甚正常的情况下,没有评论的书不见得就是劣书,而有大量“书评”为其捧场的书不见得就是好书。因此,对有代表性的劣质书加以曝光,指错纠谬,仍显得十分必要。这样做,不但可以给读者提供指导性意见,而且可对客观存在的极少数学术骗子起震慑作用,于图书市场的净化大有裨益。

第二,由谁来评。书评似乎谁都可以写,其实不然。学术书评的作者不仅要对评论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相关学术领域要有全面把握,同时,好的书评作者还应具备高度的理论修养和良好的史识,惟有如此,才能将所评论著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作出正确的评估,借此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书评对作者的要求可以不同,但真正优秀的书评必定要求作者自身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因此,专家、名家没有理由忽视或轻视这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一篇有份量的书评,其价值和作用并不亚于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从另一方面说,对各种出版品进行评论,不仅是学者的责任,而且也是其崇高学术地位的标志。

第三,如何评。书评没有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定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主题可宽可窄,篇幅可长可短,全由作者自由选择或创造。但若从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术研究的目的出发,则至少应注意或做到以下各点:一是认真研读所评之书。多了恐怕不现实,精读一遍总不过分吧。反观今日书评,除少数严肃之作外,大多一看便知没有认真研读所评之书,仅翻翻前言结语,或他人所撰简单序言而已。这样“斗胆”评论,焉能不说空话、套话、废话、昏话?二是与相关论著作比较研究,看其在观点、角度、史料、论证、方法等方面有何异同、高低、优劣之分,而不仅仅就书论书,就文评文,不见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源头,只见干流。只有这样,才能对所评之书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估,对读者有所启迪,对学术研究的发展有所推进。三是对书不对人。对所评之书,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不曲意吹捧,不故意抹煞,秉公执言,实事求是。即如优秀论著,也要既讲成就,又道不足,不夸大,不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惟有如此,才能得到读者的欢迎。四是要有分析和论证。学术书评不是成果鉴定书,可凭一纸简单的结论了事。对所评之书及其观点、方法等,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论证,否则,便不能服人。

第四,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评论环境。书评的正常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学术评论环境,而良好的学术评论环境,又是建立学术批评与被批评乃至反批评的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关各方必须高度重视良好学术评论环境的营造。

就评论者而言,学术标准固然要坚持,但目的要纯正,要真正出以公心,为促进学术研究而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借书评挟私报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更不可重蹈覆辙,混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界限,无限上纲上线。同时,还要态度诚恳、平和,尊重对方,与人为善,平等讨论,春风化雨。万不可傲气凌人,呵喝斥责,以“教师爷”自居。当然,对那些不讲学术道德,触犯著作法规的害群之马及其假冒伪劣之作,也大可不必心慈手软,抹不开情面,不妨横眉冷对,大胆揭露,直指要害,断其不义之财源,阻其不正之升迁之路,以维护学术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至于所评内容,则要准确、实在,不可捕风捉影,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更不可断章取义,曲解其意。这样做,既有利于对方冷静思考你提出的问题,接受你的正确意见,又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使你的认识也在相互切磋中,更加接近事实和真理。

就被评论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应有学者的风范和雅量,允许甚至鼓励别人对你的学术成果,那怕是优秀的学术成果,品头论足,说长道短。切忌“爱吹不爱批”,老虎屁股摸不得。因为对真理的追求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对历史真实的探寻也不是一次就可结束的,任何研究成果都只是学术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阶段、一朵浪花,认识上的偏差、史料搜集的遗漏,乃至一些技术性基础性的差错,在所难免。作为一个有志于学术事业的学者,理应胸怀坦荡,明净如镜,羞于与讳疾忌医、抱残守缺者为伍。对那些确被对方证明有误或欠妥的事实和观点,要勇于承认,积极改正。对那些总体说来可取,仅在个别问题或用语措词上有可议之处的评论,也要看其主流和本质,不必为此斤斤计较,大动肝火。当然,如果确属恶意攻击和捏造,则另当别论。正常的学术评论是学术民主的标志。只要你的研究成果是严肃认真之作,就一定能得到学术界的公正评价,就一定能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实在是一件有利无弊的事,何乐而不为!至于某些学术骗子及其假冒伪劣之作,因其真相被揭穿,遭到人们的唾弃,那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就被评论者所在单位及其他局外人而言,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既不为某些背离事实的评论推波助澜,也不为被评论者的某些失误而幸灾乐祸。其次是不介入,坚持学术问题由学者通过自由讨论自行解决。第三是不要将学术评论与其他不相干之事挂起钩来,对被评论者施加不应有的影响和压力。

至于学术报刊等传媒,则主要应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和自由讨论的原则,为讨论各方创造良好的学术讨论气氛。

总之,学术评论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学术的进步,任何有碍于这一目标的想法和做法,都应当排除。

座谈会上,不少学者对已发表的近代史方面的书评作了评介,并提出了诸多殷切希望。本刊同仁经过认真讨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进近代史书评工作。

第一,不发吹捧性、广告性或敷衍塞责的书评。在目前良好学术评论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不妨换一种思路,看看从消极的方面能做什么,或者说可以不做什么。严肃认真的书评一时数量还不多,那么,我们的刊物至少可以不发吹捧性、广告性或敷衍塞责的书评,我们的学者也至少可以拒绝请托,不做抬轿子之事,这是学术刊物和学者自尊自律的起码要求。这种“清场”的工作看似消极,其实十分重要,一块空旷平整的土地当然比荆棘纵横的荒山野岭更易培植出绚丽的花朵来。在这方面,学术界事实上已迈出了第一步。比如说,本刊近年书评文章数量下降,一方面固然可以理解为书评文章的沉寂,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学者和编者在作一种艰难的抵制?为此,本刊深切希望各界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不要再向我们投寄应酬性的书评。

第二,提倡不同层次的书评。如前所说,书评不应模式化,可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既可全面、系统评,也可就一个方面,甚至一个观点、一条史料评,还可是一则书讯,限于提供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篇幅、价格及基本内容等信息。我们欢迎不同层次的书评,唯一条件是符合本刊要求,否则,将酌情按书讯处理。

第三,给优秀学术书评以优先发表的机会。我们将充分尊重书评作者的劳动和贡献,突出高质量学术书评在本刊的排序位置,并在稿件拥挤的情况下优先刊发。稿酬也将适当从优,可增至优秀论文的两倍。

第四,努力建立规范化的图书评论体制。书评的正常开展不仅要有良好的学术评论环境,而且还要有规范化图书评论体制。所谓规范化的图书评论体制,不外是由出版社向有关刊物提供出版品,再由有关刊物邀请专家撰写书评之类,以排除各种人情关系,确保书评质量。而当前登台亮相的所谓“书评”,恐怕不少是作者本人或出版社托亲朋好友撰写的,欲改变这种局面,较为理想的办法就是建立规范化的图书评论体制。因此我们诚恳希望出版界的朋友们,与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做好这一工作。

第五,公布待评书目,公开征求书评。如前所说,近年来中国近代史方面的论著愈出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书必评,重点应评学术精品。因此,我们将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部分优秀或较为优秀的论著,于适当时机公布于本刊,公开征求书评。希望此举能得到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的响应与支持,不但不拒绝我们的约稿,且能主动赐稿。

第六,充分发挥读者的监督作用。优秀书评是学术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书评愈多,学术研究就发展愈快、进步愈大,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落后。欲保持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就不能不加强对书评本身的评论和监督,使某些劣质书评作者和发表此类书评的报刊有所顾忌而不为。对书评的评论和监督,一方面要有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投入,而更重要的是要有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造成一个对劣质书评群起而攻之的社会大环境。为此,我们将采取多种形式,或请读者做我们的监察员,或召开读者座谈会,或发表读者来信,充分发挥广大读者对本刊的监督作用。

这次座谈会,仅是我们推进近代史书评工作的第一步,以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采取的相关措施,也不见得妥当、成熟,尚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完善。希望专家学者对此继续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也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参与讨论,以期共同促进近代史书评的繁荣,推动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往期推荐

观点

蔡鸿生:人文科学的基本功——以历史学为例

刊界

2021!新刊速递(五,新增56种)

方圆

重磅!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活动启动(附历届期刊奖获奖名单)

书简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之数据透视

智汇

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一)

数迹

CSSCI源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2020年三季度)

撷英

高被引期刊公号热文(5月)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 ↓ ↓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