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薇 | 专业与公共:审计话语研究的基本维度与方法建构

陪你读点好文献的 商务英语研究院
2024-09-09



专业与公共:审计话语研究的基本维度与方法建构


张薇

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


张薇,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外语教学与实践方向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话语分析、传播学。



摘要


作为一种专业话语形态,审计话语具有独特的体系特征,应成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本研究重点阐述审计话语研究的基本维度:审计话语的建构、翻译与传播,主要包括从话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视角去关注审计话语的分类特色和建构逻辑,审计话语外译的特征策略和术语标准化策略,审计话语的大众传播方式创新和传播效果评估等,以助力讲好中国审计故事。根据审计话语分析的不同维度,可提炼核心概念集群,构建审计语料库;分析传播语境,构建审计话语模型;注重调查反馈,构建审计时空比较机制。同时,可基于审计话语分析,探索政策跟踪审计、审计报告撰写、审计质量评价的智能化,开拓智慧审计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关键词: 审计话语建构;审计话语翻译;审计话语传播;智慧审计


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审计话语策略研究”(SZCY-004);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新媒体话语体系的认知构建机制和海外译播策略研究”(21YYA001)的阶段性成果; 



语言与经济交叉的研究领域始于1999年,随后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从事经济监督,服务于国家治理。


借鉴语言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语言结合审计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是审计的语言学,主要指对与审计理论和实践相关的语言运用进行话语分析,简称审计话语研究。话语是一种陈述知识的表征系统,也是实际发生的社会实践。①合适或精准的话语不仅能够准确传递表达者的意愿,而且能够使得接收者迅速接受、掌握,甚至印象深刻,并不会引起各种歧义。不同于突发事件话语等公共话语,审计话语作为一种专业话语,指审计机关在审计准则制定、从事审计实务以及审计研究工作中使用的符号语言及其话语行为,主要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关于审计制度的正式文件、审计主体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机构负责人讲话、大型审计会议公报,以及审计类文献等,具有独特的体系特征。“每一个学科的话语生产都以专业场域为读写现场,但也有可能向公共场域迁移。专业场域和公共场域的话语生产,是学科内外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的调度、加工和信息交换。"②审计话语的重要意义,正被一些学者敏锐地发现到,他们开始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审计报告的用词特征、审计英语文本的翻译方式、审计人员的语言能力提升策略等。③④⑤显然,与审计、尤其是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大职能相比,目前的审计话语研究不仅偏少、而且零碎,有必要吸取语言学与传播学相关研究方法,就审计话语的形成与传播全流程分类展开研究。通过解构审计文本的语言特征,探索审计文本在生产阶段的建构策略、在再生产阶段的翻译策略、在消费阶段的传播策略等,从而形成审计话语研究的三个维度:建构(生产)、翻译(再生产)、传播(消费)。(见图1)


图1审计话语的研究范式


PART 1

审计话语研究的

基本维度


(一)审计话语的认知建构

话语建构一定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一定的权力关系。⑥审计话语建构人们谈论审计话题、审计活动及审计准则的方式和知识形式,并以此来引导人们的行动。审计实践通过审计语言意义塑造和影响我们的行为、行动,从而产生一定的话语效果。对审计话语进行建构研究的前提是解构分析。解构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审计话语的语言特征。


1.审计话语的分类特色。审计文本不仅仅是表述规章、制度,呈现程序和数据,而且具有独特的话语内容和特征,存在一定的话语联系并最终形成审计话语体系。其特定表达方式蕴含着一定的目的,表现出的语言偏好影响决策倾向。因此,有必要以系统分类方式描述分析该类文本的语言特征。


分析对象源自机构负责人有关审计主题的讲话,或审计报告,或审计类文献。基于量化统计,系统地分析我国审计话语的基本原则、语言特征、话语策略、话语风格和话语规范等,探讨审计话语的建构方式。也可以对比不同国家的审计类文本,探索其话语原则、话语内容、话语策略、话语规范、话语语境和话语效果的异同,考察国际化审计话语的语言特征和内在规律。


一类是机构负责人有关审计工作的讲话。可以收集历年来机构负责人有关审计主题的讲话或审计长在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建专题语料库,梳理其中的高频词、主题词、相关词等,考察词汇共现情况,基于此做定性分析,比如,挖掘审计领域中的特色隐喻。此类语料中蕴含着“国家是人”“审计是体检””“治理是治病””“原则是容器”“发展是旅程”“制度是建筑”“工作是打仗、下棋”等概念隐喻的一系列特色表述,如:

“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政治体检”,“找准病因病根”

“廉政纪律是绝不可触摸的‘高压线’”

“用‘反腐’、‘改革’的双引擎驱动‘发展’巨轮在‘法治’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不留‘暗门’,不开‘天窗’”

“多兵种作战经验”,“审计铁军”


这些表述与《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的话语风格相似,如:“党的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说明上述审计话语和反腐治理话语的语言特征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些表述也从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审计作为监督手段,在反腐败中所发挥

的利剑作用”。⑦


另一类是审计报告或审计类文献。可以收集历年来各级别的审计制度文件或报告全文,建专题语料库,聚焦主题词分析和主题词丛分析⑧,梳理此类文本的语言特征、话语策略、话语风格和话语规范等,并可针对上下级报告作对比研究,以此了解官方类、学术类审计话语建构的原则和方式,为各级政府如何通过话语建构审计制度和理念提供智库服务。此类语料中的程度副词是被关注的重点,在审计报告中,“副词+动词”词组在各部分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尤其是在审计建议部分。而在审计报告的问题清单中,否定类词汇和被字句等是被关注的重点。如:


程度化表达:“大力”“进一步”“重点地”

常用词组:“准确上报”“层层紧紧压实”“充分释放”“科学规划”

否定类词汇:“末”类、“不”类、“没”类


简洁严谨,不含糊其词,不用歧义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逻辑结构严谨、言简意赅的审计报告才能揭示问题⑨。对诸如上述审计话语进行充分地解构后,便可梳理审计话语的建构逻辑机理。


2.审计话语的建构逻辑机理。审计话语建构的目的:不仅在国内讲述审计故事,而且在国际审计领域发出中国声音、扩大我国国家审计的国际影响力,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领域,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推广到国际中去,树立中国审计文化自信,通过审计维护国家利益。鉴于此,需建构一套具有政治性、学理性、规范性的审计话语体系,在立场、观点、表达三个方面相一致。


因此,话语中需由深层至表层进行建构。首先,从蕴含一定立场的政治意蕴出发,然后基于概念范畴提炼出体现一定观点的概念结构,最后梳理出契合目标受众的系统表述。


具体而言,第一,政治意蕴。任何话语体系都是蕴含特定交际意图的表达,都有其政治立场⑩,然而,某些领域的话语在政治立场方面存在“失声”现象。鉴于此,在我国审计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尤其是针对国家审计的相关话语,首先应确定我们的政治立场,如:“在国家治理中,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11)。第二,审计核心概念范畴。对审计专业知识的积累是提炼核心概念的前提。需理解国家审计在审计内容上的分类,如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国有资产审计等,以及了解这些类型的审计所涉及的概念集群。第三,审计关键概念结构。成功的话语体系由相对固定的概念、范畴、表述、理论、逻辑等构成(12),这也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进行阐释。因此,迫切需要在经典概念的基础上,如“审计免疫系统”,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出一些反映中国国家审计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思想,讲述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故事。第四,系统表述。首先,需契合受众,善用通约性表达和适合不同受众的表达。如:面向国内受众的国家审计报告需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话语,忌晦涩类表述。面向国外受众的中国特色审计话语,我们要用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审计故事,引起共情,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比如,可以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加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史,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强化“伟大建觉精神是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的价值向导”(13)。然后,需形成语义一致的,内外部、深表层、隐显性能够实现衔接连贯的系列表述,如:查病、治已病和防未病,揭示、抵御和预防等。


(二)审计话语的对外翻译

为了讲好中国审计故事,通过审计话语维护国家利益,在审计话语建构的基础上需对其进行恰当的对外翻译。翻译涉及话语的再生产过程。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类专著作为关键的审计话语,其英译本对国际社会了解我国重要的审计工作进展、审计政策和审计准则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审计类翻译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系统地描写和解释,为梳理特色的对外翻译策略提供依据。“广义的翻译可视作体认观之上的范畴‘延异’,狭义的翻译即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间的范畴转换”(14)。审计话语对外翻译研究可融合认知翻译学和体认翻译学的核心观点,重点关注话语中所蕴含的“认知隐喻、转喻、范畴、意象图式、概念整合、意义建构.框架等在翻译中如何实现认知等效或趋同”(15),并从“体”(对现实的互动体验)和“认”(对感性的认知加工)(16)来阐释翻译过程中的基于体验的意义生成和理解。


1.审计话语外译的特征策略。审计类文本,句式较为固定,富含术语且语义表达较为客观,尤其是审计报告话语。这不仅要求译文高度忠实于原文,同时要实现在译入语文化语境中的传播效果。


以英译为例,分析对象源自审计准则、报告、文献的英译版,基于量化统计,在描述此类文本的语言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审计术语、词汇、句法和语篇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重点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政治特色的审计文本的翻译技巧,以及典型句式结构的翻译。


一类是审计制度文件或报告的翻译文本;另一类是审计类文献的翻译文本,这两类文本均具有严谨性、周密性等语体特征。可以收集我国的审计制度文件、报告、文献及与其相应的英译版,双语对照,建立英汉平行语料库,标注翻译方式,如:直译、意译、换译、省译、合译等,比较各类翻译方式所占比重,梳理出审计文本的翻译模式和特色;或将我国的审计制度文件、报告、文献英译版与其他国家的英文审计报告、文献进行对比,重点分析高频词、关键词及其搭配,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或“名物化”和“被动化”句式的运用异同,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提炼我国审计话语翻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和翻译规律,如:通过词类、句法语义、语用等所实现的在语言层面和概念或经验层面上的结构对等(17),并优化翻译方式。


如: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等专著及其英译版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建立英汉平行语料库(中文172363字英文112284词,句句对齐)。考察高频词和主题词方面,位列前位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分析学术类审计话语的翻译原则、策略与方法。结合英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和共性,梳理特色词汇、句式的翻译策略,如:通过主位结构的转换、名物化来提高话语的简洁性,以及添加注释和随文释义来补偿语境缺失等,以及增译、减译、拆句、合句、转换,直译、意译,异化、归化等方法,范畴移植、范畴对应、范畴替换和范畴转层等特征(18),并分析审计话语英译所塑造的中国形象。该专著英译版中的“名物化”特征,体现了学术话语规范,如下例:


“我们不仅能够生存,而且能够在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里保持适当的健康,原因在于我们有强大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


Survival and maintenance of proper health in a lifetime depend on this strong defense system.


此外,文本翻译,术语需标准化。海量审计文本的规范翻译离不开双语术语库的构建。


2.审计话语外译的术语标准化。“术语作为话语的建构单位和基础要素,能够在建构话语体系、更新话语结构、优化话语形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9)目前,“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已于2018年11月发布,旨在通过打造国家级翻译术语平台向世界传播“中国知识”(20)但学界尚未系统研究审计术语的翻译及其规范化,也尚未研制审计术语双语词库或术语库。因此,有必要关注审计类术语,优化其语言表达方式,尝试编纂审计双语词典。


以英译为例,分析对象源自审计类权威文件、专著、论文、咨询研究报告的中英文版,基于量化统计,利用语料库技术提取这些术语的现有译文,并考察其审计内涵、语境内外的语义,系统全面地梳理并研究我国审计术语的英译,基于此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审计术语库或双语词典。


具体而言,可以收集我国目前现有的中英文版本审计文件、报告、专著,建双语平行语料库,实现英汉段落或小句对齐。可使用ParaConc等软件检索重要的审计术语及其相应的译文,归纳审计术语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实现术语翻译的专业表达和优化统尤其是蕴含中国特色文化的表达,审计新概念,审计术语的新表述这三类最难翻译的术语,如:在2021年新修订的《审计法》中"审计纠正”被修订成“审计整改”这个新表述。或使用Wmatrix软件生成英文词表,使用antconc软件生成中文词表,抽取其中的术语,考察其翻译特征和策略。同时,可以在国外专著和论文中检索一些类似的审计术语,为我们翻译术语提供参考。也可以考察中国特色审计术语在国外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分布和典型搭配,为分析我国审计术语的翻译在国外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提供依据。


如:可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等专著的英译版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利用类符/形符比、高频词、关键词、词汇密度、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指标,结合“简化”“显化”“规范化”等翻译普遍性特征,客观评价审计文献翻译的主要特征。并提即其中的术语, accountability audit,  analvtical audit informatization,  announcements of audit resuits,  anticorruotion eforts, audit culture,  Application for Approval of Audi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lan (CNAO)等,优化创建术语库。可以尝试建设我国首个“审计文本数据库集群”,子库包括“国外主要国家审计法规英汉数据库”“中国审计法规数据库”“审计双语术语库”等,高度凝练代表中国审计特色的核心术语,通过统一规范的话语再生产,促进我国审计故事的讲述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三)审计话语的大众传播

在话语建构(生产)和对外翻译(再生产)优化的基础上,话语的对内对外传播(消费)有助于得到相应的提升,然而仍需重视分众化传播的方式和策略。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21)审计话语作为国家治理话语的一部分,发挥着促进经济监督和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部分,影响到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因此,除了对内传播,也有必要研究审计话语的对外传播方式,调查审计类话语的对外传播效果,提高传播能力,讲好中国审计故事。审计话语外译是在“原文与译文、说话主体与受众、归化与异化间寻求平衡”(22),同理,为了增强审计话语对内对外传播的感召力,讲好审计故事,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审计话语大众传播应考虑“增加认知共性,减少认知负荷”(23)。


1.审计话语的大众传播方式创新。审计话语的大众传播应从传播的生态、语态、模态三个方面实现创新。一是传播生态:是否采用了“柔性把关”的方式讲述审计故事。即基于传播对象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用受众熟悉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好审计话语传播工作。譬如,“经济责任审计”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即针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审计”。要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传播审计声音,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传播不应该停留在概念上,而需要“将宏观概念具体化为包含中国的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的可视、可感的生动故事”(24),在微观叙事中实现共情。二是传播语态,即是否采用了“对话传播”的机制(25)讲述审计故事。大众传播,尤其是对外传播,是多维、立体的。面向受众,要采用对话的方式,而非单纯讲述的方式,要采用对方习惯的叙事方式,而非单纯我方叙事习惯,要通过文明对话促进视域的融合,去实现话语认同,(26)在“移情性”叙事语态(27)中赢得国内外普通受众和专业受众。三是传播模态,即是否采用了“创新媒介”的形式讲述审计故事。将抽象的审计概念和理念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不同模态的叙事元素进行图文传播,借助“全息媒体”形成语义连贯,强化系统表述(28),真实、全面、立体地呈现审计核心内涵,优化传播效果。


2.审计话语的大众传播效果评估。对内对外传播均是个“双向互动、合理'内化’的过程”(29),其中“受众的接受程度调査是评估话语表达效果、提高传播效率,实现“认同聚合’的前提”(30)。在话语消费的过程中,受众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会基于自己的阅读习惯、背景知识、心理期待,结合语境主动地选择、判断和分析信息。因此在研究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更要调査我国审计话语的大众传播效果,即受众的理解和接受情况,以促进差异化、精准化传播。


以审计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评估为例,可以从审计概念被目标受众认知的情况和审计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是可参考传播学和翻译学中的“认知接受理论研究范式”(31),以审计话语中关键概念翻译的传播情况为切入点,考察目标受众对我国历时性重要的审计相关概念的认知情况及海外媒体和受众对我国重要的审计事件和活动的立场、态度等,并通过问卷设计和分类访谈对比普通受众和专家受众话语接受的异同。二是可以在英语国家主流媒体数据库(如:LexisNexis)中或学术资源库中抓取有关中国特色审计的表述,建成语料库,基于Wmatrix等语料分析软件统计高频词、关键词,并做聚类分析,挖掘我国特色审计术语在外媒中传播的热度和趋势,梳理国际学术界对我国审计话语表达的阐释和引用情况。



PART 2

审计话语研究的

方法建构


话语通过概念、意象、原型等认知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表征,尽可能客观地、理性地反映事实。(32)审计话语研究可借鉴认知翻译研究的多方法(multimethods),即“根据研究目的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类型采用汇流的(converging)证据进行系列研究”(33)。审计话语不仅能够认定被审计单位的作为,而且能够体现国家治理的水平,同时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因审计话语自身所具有的公文语体特征,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具体分析对象,采取构建审计语料库、构建审计话语模型构建审计时空比较机制的方法去研究。


(一)提炼核心概念集群,构建审计语料库

国外的语料库分析法已由最初的针对文学作品的文体分析(34)转向其他多类文本分析,国内语料库分析法主要针对文学作品.译者风格、新闻报道、论文摘要等方面。其中Baker(1993)提倡将语料库方法运用于翻译语言研究(35)中,此后将语料库翻译研究向学科化方法推进。国内语料库研究专家许家金(2018)认为,应探索基于翻译相关语料库的对等和对应研究、跨文化研究、社会认知研究等。(36)


语料库研究法适用于各类审计话语分析,海量数据抓取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是客观系统分析文本语言特征的前提。目前国内外虽有法律语料库,但尚未见开放的建成的审计语料库。今后,基于已收集的审计类专著、审计报告、部分审计长讲话以及国际审计会议语料,经初步加工,可建成审计文本专用语料库,进行词频统计与共现分析等。具体包括审计文献语料库、审计工作报告语料库、审计长讲话语料库、审计会议语料库等子语料库。重点在于建立专门用途语料库(如审计报告)、双语平行语料库。借助文本分析工具,可开展相关的审计话语理论及应用研究,也可用于双语词典或术语库编纂等。具体可使用Python抓取所需数据,建立语料

库。运用ParaConc实现语料双语之间的段落或句平行对齐。使用NLPIR平台、Wmatrix软件或自研软件分别对中英文语料进行批量分词、语义标记和分类,统计热词、高频词、关键词以判断热点及其变化趋势,提取主题,统计词汇共现情况,以了解多个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语义情感强度和词汇背后话语者的传播意图,分析词汇密度和丰富度,提炼审计话语核心概念集群,同时做翻译共性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二)分析传播语境,构建审计话语模型

分析话语中的传播语境,挖掘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基于社会文化和上下文认知语境的话语分析相对微观,重视文本,走思辨路线,依赖于语义学、语言学、修辞学。“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来源于我们共享的文化符码,从而具有社会意义性。(37)对审计话语模型的构建包括分析机构负责人讲话类审计文本语言特征背后的价值观。对此类审计话语的分析常与文本分析工具Antconc等混合使用,需结合上述语料库研究法中的词频量化统计,可以参考以往语言学中的话语分析框架。如果涉及话语中的隐喻性表达理解,可使用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38)、概念整合(39)分析框架等,比如:“政治体检,找准病因病根”,可基于Lakoff(2011)的三层架构分析框架(40),首先分析话语在意义建构中隐含的价值观,然后分析事件被架构的认知过程,最后分析事件被再架构的方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如果涉及话语中隐含的权力关系分析,可使用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社会认知(41)、话语历史(42)等分析框架,或批评认知视角下的批评隐喻(43)、认知语用(44)等分析框架,关注话语理解的认知机制,以及话语中的权力关系。比如:"干部不抄近道”,基于Fairclough的四步批评性分析框架(45),首先结合伦理进行规范性批评分析,然后从社会层面阐释话语,对话语现状进行解释,最后提出改变现状的方案。或参考目前国内学者从话语分析理论介绍到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提出的中国话语分析模型(46),批评认知、社会认知等多视角分析框架(47)(48)(49)去构建审计话语模型。


(三)注重调查反馈,构建审计时空比较机制

从审计话语类型的层面而言,审计话语历时比较有两个维度。一是通过比较历年来同类的审计报告去揭示话语反映出的审计动向、内容、功能、行为、力度,审计规则的变化,以及审计评价的变化;二是通过比较历年来同主题审计文献去揭示审计内涵的重点和倾向。从审计单位的层面而言,审计话语共时对比有两个维度,一是通过对比同类审计单位之间的审计报告去揭示其审计行为是否规范;二是通过对比同类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审计报告去研判其行为优劣,是否合规。若是大范围而非小范围的不合规,则暗示审计法规有待于修正完善。


针对审计话语的外译和大众传播,需调查收集反馈,评估译文效果和话语传播效果,通过明晰受众理解和接受话语的认知机制和关键心理因素,去修正翻译和传播策略。虽然对外传播中的海外调查有难度,但仍可以借鉴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中多层次读者调查这个重要方式,“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聚类抽样等方法”(50),线上线下在主要目标受众国家的审计单位或其他群体选择专业受众和普通受众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访谈。考察不同的审计话语表述对受众理解审计工作内涵的影响,收集真实数据。



PART 3

审计话语研究的

应用领域


目前,大数据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和计算机编程已日臻完善。基于此,审计话语研究可应用于政策跟踪的智能化审计、审计报告的智能化撰写、审计质量的智能化评价三个领域。


(一)政策跟踪的智能化审计

在政策跟踪审计中,政策文件、会议纪要、新闻报道等都反映了政策的传达情况。因此,可以采取大数据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通过文本对比分析,考察下级单位传达上级政策的情况,为审计下级单位是否落实上级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基于文本,运用自然语言分析等信息技术开展政策分析,可从大量政策中选择优先关注的政策领域、精准识别关键问题,准确高效确定审计重点。


智能研判的参考是国家重大政策分析、地方政策细则分析、项目会议纪要分析和地方日报(官方媒体)分析。以地方日报分析为例,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需建立三类数据库。一是中央或上级政策文本数据库,以便分析政策的历时演化趋势以及当下的主题特征,从而梳理出政府的持续关注点和最新关注点(51):二是专业领域词汇数据库,以便分专业领域、分语义域对词汇进行分类分级,构建专业领域词库;三是审计对象相关文本语料库,以便对比对象文本和参照文本,如下级与上级对比,自身历时对比,或同级间对比。


然后,对数据在词汇和句法层面进行加工处理。一是词频分类统计,二是知识图谱构建;三是主题特征提取。基于此,进行文本语义分析,包括:分析词汇网络、分析词汇丰富度、分析语篇衔接性。


最后,针对与政策相关的文本,做相似性分析。揭示不同政策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而可为考察下级传达上级政策的情况提供参考。例如:传达情况较好在文本上的体现为:与上级文本相比,下级文本出现了新型表述,且词汇丰富,文本内和文本间实现衔接,呈现一定的体系化。比如,针对“创新”这一主题,如果下级文本出现了“先手棋”“孵化科技”“独角兽企业”'创新型老母鸡”“育苗造林”“老树发新芽”等,且“孵化科技”“独角兽企业”和“育苗造林”之间,“创新型老母鸡”和"老树发新芽”之间,均与“先手棋”实现了语义衔接,且相关词汇非碎片化分布,而是呈现系统化分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下级传达上级政策的情况较好。


(二)审计报告的智能化撰写

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可以使数据分析、报告撰写这些繁琐的业务工作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完成。以200页左右的审计底稿、审计规章制度和关键证据文本为例,从整本电子文本录人到审计报告生成,整个过程可能节省出80%左右的时间。


智能化撰写的前提是基于语言特征分析,将审计报告的内容逐句、甚至逐词进行分解,梳理出撰写模板,如:“根据《xxx》(法规名称)第x条的规定,xx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自xxxx年xx月x日至xxxx年x月x日(时间日期),对xx市..(受审计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内容),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追溯。基于此,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将模板表格化,如审计依据、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审计主题、审计重点、资料责任单位等核心内容,可以是填入信息,进行状态描述,也可以是针对选项,做出选择。然后,在表格中填入相应的数字,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最后,基干编程将表格文字化,参考所建审计法规库、审计报告常用词库和固定句库(如: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中常用“加快推进、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充分尊重、加快实现、严格执行、科学推进、严格按照、依法组织、依法遵循、认真按照”这些词组),生成审计报告。在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后,机器还可以在审计报告中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原始证据的链接。审计报告的计算机智能化撰写,能够很好地实现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当然,由于一些描述行为的动词、副词存在着选项,机器学习本身也会形成审计报告撰写者的风格。比如对于一项政策落实的描述,有的撰写者倾向于用“积极布置”,有的倾向于用“积极落实”,还有的倾向于用“全力打造”。


(三)审计质量的智能化评价

审计质量评价包括对不同类型审计的评价,涵盖审计的各个过程。其中评价的重要落脚点之一是文本。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成果的直接载体,是审计质量评价的关键部分。


以审计报告的质量评价为例,智能化评价主要从审计内容、话语表述、结论定性三个方面来实现。在审计内容方面,主要评价内容是否全面覆盖,参照点为审计任务书;在话语表述方面,主要评价表述是否精准明确,观测点为程度或模糊类词汇;在结论定性方面,主要评价定性是否准确无误,对标点为审计法规条款。这些均可以基于大数据语料库,通过文本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能化,其中第一和第三个方面的操作原理与上述(一)相似。而在评价话语表述这方面,略有差异,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选取某一类型的审计报告,如: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建小型语料库并做词频统计;然后,基于标准化参照语料库(客观表述)做对比,核查审计报告表述中有无歧义类词,虚词、程度副词、主观类词汇、绝对化词汇、口语化词汇的频数,以及专业性词汇占比;最后,尝试分析报告中的各要素间的相关性(相似性算法),自动检测报告中的逻辑链条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全,以及违法违规点、违法违规点与违法违规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明确,审计定性与适用法规的契合度,辅以人工核查。以此去评价审计报告是否具有客观性、完整性和清晰性,考察审计报告是否既能够服务于被审计对象的改进,又能够服务于领导决策,而且能够让群众易读易懂。



注:

①Foucault, M. 1984. The order of discourse [L’ordre du discours,1971], in Shapiro,M.(Ed.). Language and Politics (pp.108-138), New York: New York Press.

②谭学纯:《话语生产:专业场域和公共场域》专题主持人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③高修富:《审计工作中的语言艺术》,《中国审计》2001年第5期。

④喻相根:《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语言运用》,《中国审计》2003年第9期。

⑤刘艳芳:《新时代审计英语的语言特征与翻译策略》,《当代会计》2020年第19期。

⑥Fairclough,N., Language and Power, London: Longman, 1989.

⑦刘家义:《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促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人民网,

2014年12月29日 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4/1229/c1004-26295090.html。

⑧Mahlberg, Michaela, Corpus Stylistics and Dickens’s Fic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13.

⑨晏维龙:《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几点认识》,《审计观察》2021年第11期。

⑩(12)韩庆祥:《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要义与内在逻辑》,《学习时报》2016年10月31日。

(11)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13)曹劲松:《以伟大建党精神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8期。

(14)(15)(22)(23)龙新元、李秋霞:《“政治等效+认知趋同”:认知翻译观视阈下的政治文本翻译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16)王寅:《基于体认翻译学重新解读直译与意译》,《翻译研究与教学》2021年第1期。

(17)(18)文旭:《具身认知、象似性与翻译的范畴转换》,《上海翻译》2020年第2期。

(19)胡开宝、田绪军:《中国外交话语英译中的中国外交形象研究》,《中国外语》2018年第6期。

(20)魏向清、杨平:《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与术语翻译标准化》,《中国翻译》2019年第1期。

(2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央视网,2021年6月1日,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0601/t20210601 525501935.shtml.

(24)(27)罗令辉:《“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的对外传播实践路径探析》,《现代视听》2021年第7期。

(2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钱中文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26)韩璞庚:《文明对话与中国话语体系构建》,《光明日报》2015年4月16日。

(28)张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政务新媒体舆情应对话语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例》,《江海学刊》2020年第2期。

(29)杨颖:《短视频表达:中国概念对外传播的多模态话语创新实践》,《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第11期。

(30)(50)张威:《中国特色对外话语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1949-2019)--思路与方法》,《中国外语》2020年第5期。

(31)郭亚东、陈新仁:《新时代我国对外话语研究的进展、议题与范式》,《外语界》2020年第6期。

(32)汪少华、张薇:《“后真相”时代话语研究的新路径:批评架构分析》,《外语教学》2018年第4期。

(33)段荣娟、徐以中:《翻译与认知研究的国际概况与发展动向--〈翻译与认知手册〉述评》,《外语研究》2019年第4期。

(34)Leech,G.N.& Short,v.H.,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London and NewYork: Longman, 1981.

(35)Baker,M.,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l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M.Baker, G.Francis & E.TogniniBonelli. Text and Technolog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3,pp.233-250.

(36)许家金:《语料库翻译研究遗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37)王鹏、林聚任:《话语分析与社会研究方法论变革》,《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38) LakoffG.,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Know Your Values and Frame the Debate,Hartford: Chelsea GreenPublishing,2004.

(39)Turner,.. The Origin of ldeas:Blending, Creativity,and the Human Spark,Oxford:0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

(40)Wallack,L,Framing:More than a message,201 1,http://www.longviewinstitute.org/research/wallack/levels/.

(41)van Dijk,T.A,Discourse,power and access,Texts and Practices:Reading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1996,pp.84-104

(42)Wodak,R.,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1.

(43)Charteris-Black,.,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4.

(44)Cap,P,Towards the proximization model of the analysis of legitimizati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Praqmatics 2008,40:17.

(45)田海龙:《作为社会实践的翻译--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思考与方法探索》,《外语研究》2017年第4期.

(46)施旭:《(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话语理论与实践》,《外国语》2018年第5期

(47)文旭:《基于“社会认知”的社会认知语言学》,《现代外语》2019年第3期。(48)张辉、江龙:《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外语学刊》2008年第5期。

(49)张辉、张艳敏:《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现代外语》2020年第5期

(51)张薇、潘明霞:《文本类公共信息审计方法浅探》,《中国审计报》2020年12月9日。


本文来源:张薇.专业与公共:审计话语研究的基本维度与方法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22,(02):130-138.

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2.02.014.

免责声明:

原文载于《南京社会科学》(北大核心 CSSCI AMI核心),所刊载内容仅供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人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Thanks for being with us.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相关阅读

专家洞见 | 王立非:服务新发展理念,建设“新文科语言学”

王立非 崔璨 | 论商务英语跨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

教改探索 | 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冉永平 范琳琳 | 商务互动中话语调侃的身份建构及人际(不)和谐

重磅发布 | 京津冀智能外语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论坛(附报名通道)

王立非 滕延江 邵珊珊 | 语言教育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行业·新象 | AI赋能数字新外贸 商务外语助力卖全球

王立非 任杰 | 商务英语研究新领域: 国外财务叙事话语研究现状分析

王立非 任杰丨企业投融资话语叙事传播框架构建与分析

文献悦读 | 促进学科知识共建与商务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及其能产型模式探究:基于「技术支持的内容与语言整合性学习」项目的实证研究


BLUE ISLA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英语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