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活动|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四)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2021-03-13

2019年9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专门特派编辑前往会场,进行现场报道。此后将会为大家陆续奉上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共享此场学术盛宴。

不同于惯常的新闻稿,也不同于正式的会议综述,我们立足期刊媒体的特点,尝试以一种新型的方式来跟踪报道此次会议,力求将学术性、时效性、公众性、话题性融为一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转发和转载。

图片来源:国家图书馆网站 http://meeting.nlc.cn/  


特派编辑:李斯(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19年9月9日,适逢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为期两天。会议设立了5个分会场,共同围绕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先进理念、前沿技术等领域,开展交流研讨。9月10日上午,在文会堂成功举办了分会场三的讨论,主题为“变革·创新:技术驱动的图书馆转型发展”,探讨了新技术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变革。

该会场分别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一钢和《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毕红秋主持。中国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魏大威,南非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麦瑟拉·艾迪·马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副教务长、图书馆馆长王雪茅,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作为主讲人分别进行报告。



主讲人之一

魏大威: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

摄影:李斯
魏大威馆长围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进展、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汇报。

(1)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果

魏大威馆长总结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成果,包括:建立了完善的六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形成了有力的技术服务平台支撑;取得了显著的基层惠民服务成效;培养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

(2)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① 管理和统筹不够。工程原有工作机制和机构分工安排没有跟上机构的改革步伐,导致三大工程分别由国家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直接联系各省图书馆、分支中心、文化馆具体实施,缺乏整体管理与统筹协调。

② 平台建设存在“孤岛现象”。文化共享工程分支中心网站和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平台之间相互独立,大部分缺少联通。由于平台众多,群众不知从哪个平台获取服务,公众关注度分散。传统的网站服务平台急需向手机端服务转型。

③ 资源建设体系化、针对性不强。工程资源建设欠缺总体规划,在内容、形式、服务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的飞速发展,适用性、新颖性不强,许多资源点击量少;各地资源建设水平建设不均衡,文化馆资源建设刚刚起步,资源建设开放度不够。

④ 服务效能有待提升。随着手机上网服务的普及,工程提供的阵地服务效果不再凸显,城镇群众度对工程的知晓程度不高,服务活动的参与率有限。

⑤ 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工程尚未与社会力量在平台联通、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离“用好社会化平台”还有较大的差距。

(3)公共数字文化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① 技术变革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带来的机会与发展空间;

② 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与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

③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带来的新要求。

(4)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的创新思路

① 推出统一的服务界面。公共文化工程需要整合推出统一的基层服务界面,基于宽带互联网改版推出工程门户网站“国家数字文化网”,基于移动互联网推出“文化e家”命名的微信、微博、APP客户端,并适配大屏终端和电视终端的安装使用,让用户可以在多种端口上获取工程统一的服务入口。

② 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设计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包括工程门户网站与用户服务界面、图书馆与文化馆行业深度服务系统、公共数字文化用户池和资源池、基础系统与云基础设施、工程标准规范和网络安全、智能分发与服务六个部分。

③ 汇聚形成统一的文化资源目录。应在全国数字文化工程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梳理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数字资源总目录。

(5)在融合发展中注重创新

① 注重管理创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工程实施主体能否在转型中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推进者、革新者、颠覆者和引领者。而图书馆和文化馆行业是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的两大主力军。

② 注重服务创新。在数字时代,用户的数字文化需求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群众普遍习惯通过手机“一站式”获取公共文化服务。

③ 注重渠道创新。按照“开放共享、社会参与”的原则,在融合中创新发展,工程需要积极探索阿里云、腾讯、新浪、喜马拉雅、抖音等社会化平台的合作共享,用好社会渠道平台来服务增量。



主讲人之二

麦瑟拉·艾迪·马普:与时俱进:南非国家图书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

摄影:李斯
麦瑟拉·艾迪·马普馆长阐释了南非国家图书馆的如何通过数字化保存文化遗产,同时如何在创造就业、消除贫困、促进民主等方面发挥作用。南非国家图书馆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受到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2030年南非国家发展计划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

(1)南非公共图书馆系统概况

目前,南非共有1500家公共图书馆,其中684家由南非国家图书馆管理的全球图书馆计划(The Global Libraries Program)支持。南非每年对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支出为1.5亿美元。南非是金砖国家(BRICS)的成员国之一,在2018年10月,南非国家图书馆作为东道国举办了金砖国家图书馆会议。各国图书馆签署了《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合作意向声明》,旨在开展数字化方面的合作,目的在于迈入数字化时代,并且保存各自的文化遗产。南非国家图书馆已经开展了一些数字化项目。

(2)南非图书馆在线项目

南非图书馆在线项目(South African Libraries Online, MLO)的目标在于:弥合数字鸿沟(数字包容)、消除贫穷和创造就业机会、教育和技能发展、电子政府、增强社会凝聚力等。

①  南非图书馆在线促进数字包容性: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技术,因为他们被数字时代所吸引。

②  南非国家图书馆支持政府的致力于消除贫困的努力。

③  提供就业机会。南非图书馆在线项目为700名年轻毕业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同时他们获得了收入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如在2017年的200名信息基础设施实习生中,有80名是残障人士。另外,该项目也为没有工作的图书情报毕业生提供了工作机会。

④  南非图书馆在线项目为农业和商业提供支持。在南非,获得土地后的农业合作社面临的一些挑战,原因在于缺乏农业、商业和信息技能。南非图书馆为这些用户提供了电脑等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和商业主题的信息服务等服务。

⑤  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支持。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免费的互联网服务,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

⑥  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一般来说,视障人士总是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与南非视障人士图书馆合作,南非国家图书馆为盲人推出了27个图书馆,以满足视障人士的需求。

⑦  致力于推进民主。在非洲大陆的其他地方,当选举有争议时,内战爆发,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甚至死亡。南非国家图书馆与南非独立选举委员会紧密合作,在选举期间进行选举人教育工作。自2019年5月起,由于独立选举委员会的坚韧不拔和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始终开展和平选举,南非又举行了一次成功的选举。



主讲人之三

张智雄:从科技文献库转向科技知识引擎——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

摄影:李斯
张智雄主任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献情报领域或者说是数字图书馆领域,应该为人工智能提供贡献、智慧和解决方案。

(1)知识:人工智能飞速突破的本质所在

人工智能飞速突破的本质在于:一方面,拥有大量可计算的数据资源,隐藏着重要人类知识的大样本训练语料。语料是表征,实质是人类知识。另一方面,拥有了支撑大规模计算的计算能力,如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计算框架。

(2)科技文献:人类知识的最重要载体

科技论文是科技知识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除了科技论文的研究主题和所属领域分类,还有很多更有价值和深层的知识内容,如定义、概念、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基础、研究思路、论文中应用到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文所进行的科学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形成的研究结论等。一篇科技论文具有很多外部特征,其中隐藏着重要的知识关系,是很成熟的训练语料,如作者是某文本的标签。此外,科技文献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语义知识。

(3)基于科技文献知识的AI引擎建设思路

充分和挖掘好隐藏着丰富知识内容的科技文献资源,实现从“科技文献库”到“科技知识引擎”的转变。向全球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中文科技文献的基础语言模型和知识引擎。建成并发布中国科技论文预测训练基础语言模型,建成基于深度学习的科技文献知识引擎。

(4) 基于科技文献知识的AI引擎建设实践

张智雄主任团队构建了中文科技文献深度学习基础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科技文献知识库引擎。构建了CsciBERT模型,实验表明,大样本下,CsciBERT-BaseVocab模型体现了一定优势,分类效果提升了1.26%,CsciBERT- CsciVocab仅2万语料,也表现出不错的效果。

(5)未来工作思路

在人工智能时代,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文献情报机构的智慧和方案。并向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中国科技论文预训练模型和中国科技论文的知识引擎,推动我们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有所作为。



主讲人之四

陈凌:数据自管、业务自主、模式自选——高校图书馆新一代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摄影:李斯
陈凌主任从图书馆转型的背景出发,认为过去的业务将进行重新组合,图书馆的系统建设将进入新的阶段。

(1)高校图书馆系统自主性的目标

① 数据自管。可基于已给平台管理、挖掘、发布所有的数据。过去许多异构系统将图书馆的数据分割得支离破碎,需要思考如何在一个平台上挖掘和管理所有的数据。

② 业务自组。可定制、可扩充、可涵盖几乎所有的服务需求和业务工作。

③ 模式自选。满足不同类型图书馆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依靠图书馆自身以及社会力量来满足图书馆的运营需求。

(2)新一代图书馆平台建设的战略目标

理念引领:图书馆发展的中国模式。

生态繁荣:多元化的开发者联盟,丰富的图书馆应用市场。

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类型图书馆和不同发展阶段需求。

(3)新一代图书馆平台建设的五大任务

包括:建立一个开放互联、可扩展的系统平台技术体系,营造一个丰富的、活跃的应用产品市场,创建一个多元化的开发者联盟,建立一套引领新一代系统研究的机制,构建一套提供托管服务的云服务平台。

(4)新一代图书馆平台的技术选择

Open Library Fundaiton基金会建立的微服务架构FOLIO。FOLIO源代码允许任何人、任何机构能够利用这些程序代码,无论是商业或是其他用途。2016年1月,CALIS 建立了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CLSP)。2017年3月,CLSP和FOLIO技术融合,均采用FOLIO微服务架构,统一技术标准。

平台已经上线了一些服务。基础类主要有: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配置、用户认证、校园认证、Open API等;馆员类主要有:馆员门户、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管理、期刊管理、统计报表、大数据分析等;读者类主要有读者门户、OPAC、资源发现和机构库等;公共类应用主要有馆际互借、E读、E得、高校机构知识库、高校事实数据库、中文核心刊评价、大数据分析、公共Open API等。

(5)创造多元化的社区

营造社区的目的在于:

① 合作创新。图书馆、开发商、服务商之间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实现图书馆业务和应用的持续创新,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求。

② 三方共赢。在新型合作机制下,图书馆、开发商、服务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需,互惠互利,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③ 共建共享。各方共同完成应用的涉及开发,应用的所有者可以免费或收费方式将应用分享给社区成员使用。

④ 优质产品。随着社区成员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和开发商参与应用的设计、开发、试用,使应用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6)N+1建设联盟:

N+1联盟成员主要有: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深圳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

(7)欢迎加入CLSP

   最后,陈凌副主任欢迎各图书馆加入CLSP,图书馆可以从选择一个应用(APP)开始体验、使用、熟悉CLSP,并不需要对“是否更换本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个问题立刻给出答案。



主讲人之五

王雪茅:学术与研究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数字学术、数字整合中发挥的作用

摄影:李斯

(1)学术与研究图书馆可以领导和促成创新工作

王雪茅馆长认为,图书馆应与学校的目标保持一致。图书馆要重新思考在学校的定位,而不是图书馆本身或是图书馆行业内的定位。校长最关心的是学校的学术声誉、城市影响和创新。图书馆应思考如何实现学校的目标,尤其是创新的目标。王雪茅馆长重点就创新背景下的图书馆重新定位进行了报告。提出图书馆不仅可以支持、参与创新,而是要领导和促成创新工作的目标。

(2)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的愿景

在7年前,王雪茅馆长进入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的时候制定了一项计划,包括数字图书馆、人员素质和人员结构、空间、资源等方面。并且为图书馆制定了愿景,要让图书馆成为全球化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并且成为学校的智慧交流中心。

(3)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打破传统图书馆组织架构的实践

传统的图书馆架构是围绕着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和以资源为中心的图书馆的工作模式来设立的。在美国的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架构设置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如何与学校的学术声誉、城市影响和创新相匹配。因此,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新的图书馆架构。位于中心位置的是图书馆和文理学院共同成立了一个数字学术中心(Digital Scholarship Center),网址为http://dsc.uc.edu/,图书馆和文理学院各出一半的资金,人员设置和设备的购买都分工完成,从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整合。然后学校批准该中心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和教学机构,可以带研究生、可以授予学位。这就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教学和科研的整合机构。

(4)辛辛那提大学数字学术中心的功能

中心成立的时候,定立了三个方向,都和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有关,但都没有直接关系了。一是教学功能,针对研究生和老师教授数字学术、数字素养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研究功能,在安德鲁·梅隆基金的支持下,专门研究AI、机器学习等方面。三是把老师组织起来,做一些课题方面的工作。这些功能跳出图书馆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方面,就是数字化的方法促成学校研究的整合。当研究人员熟悉数字化的方法后,他们可以做跨学科的研究。



主讲人之六

黄晨:前智慧图书馆:概念与实践

摄影:李斯

(1)何为“前智慧图书馆”?

2011年12月,中国学术数字图书馆启动十周年庆典,潘云鹤院士发表主旨报告,指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知识中心。黄晨馆长认为,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过渡阶段将会是漫长的,这一阶段就是前智慧图书馆,前智慧图书馆的特征是利用数据,然后利用计算力和各种算法进行数据挖掘,达成更精准和更智慧的服务。

(2)数据与数据管理

①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们都需要开展数据化工作

在数字图书馆时代,我国的图书馆开展了许多数字化项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一开始通过扫描图片数字化,使用OCR技术文本化,到了现在,我们进行数据化,就是把文本化的东西进行结构化。对于原生的电子数据,也要做成结构化的数据。因为只有数据化,机器才可以理解并进行挖掘。所以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要做数据化的事情。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虽然有280万的数字资源,但里面大量的资源都还是图像化的。虽然OCR的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对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转化的准确率非常低,所以如何把这些书籍进行文本化,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化,是很长时间内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②  浙江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数据管理平台

在过去的项目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一手数据资源,在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大量的二手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后就可以做很多的服务工作。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浙江大学图书馆构建了一个数据处理平台,基于谷歌的架构所构建的平台,在硬件上也构建了自己的硬件资源。建立了浙江大学图书馆的系统,并且建立了数据的采集、清洗和管理的流程。每天有20万条数据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基于这个架构,建立了浙江大学开放数据平台,把所有积累的数据和数据集都放在上面,对浙江大学的所有教学科研机构进行服务。

(3)基于数据的服务

①  基于KID系统的服务

基于浙江大学开放数据平台开展了诸多服务。例如与中国工程院合作,给中国工程院建设了一个中国工程科技专家库,这里面包含了将近1000万的专家,101万个科研机构。该专家库可以作为各个高校建设机构库的原料库,帮助各个高校获取该校专家的成果数据。浙江大学图书馆同时与国际标准名称识别码进行合作,获得了专家的ORCID号,然后建立了Knowledge ID(KID)。给所有中国工程科技专家库里的专家分配了一个KID。还建立了一个解析平台,把专家的姓名,或是专家的ID输入进去后,就可以解析出专家的基本学术信息,有利于了解专家的学术领域,也利于对学者进行学术评价。浙江大学图书馆今年也与大连海事大学合作,利用KID系统,成为该校统一认证的方法。

②  评价和评估服务

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浙江大学图书馆给科技部奖励办、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做了很多评价和评估工作,如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评估和智库评价。因为当前国务院要求做新型智库,因此我们做了一个评价网站,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到1千多所智库的情况,从2017年至今每年都发布一份评价报告,在该网站上可以查到任何一个智库的基本情况,也可以了解每个智库的长处和弱项。

浙江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服务是面向对象的服务,在组织架构上并不是项目式或团队式的,而是按照不同的工作进行分组,分成指标组、数据组、建模组和文档组。不管开展何种项目,都可以按照各个工作组的流程进行。基于这个分工,浙江大学图书馆可以承接大量的基于数据的评价项目。为此,也开发了一个平台,称为开放评价平台,有评价需求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评价。

(4)基于数据的研究

浙江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信息资源应用中心,基于中心所积累的数据,开展了许多基于数据的研究工作,当前在做的研究主要是大数据视野下的关键词谱研究。因为获得了大量的论文里的关键词数据,可以研究这些关键词的基本维度,包括关键词的生命周期、关键词联想图、关键词学科属性,还可以计算关键词的学科指数、创新指数、年度学术位移、年度学术漂移等。

(5)人工智能2.0启示

  黄晨馆长认为,上一代人工智能和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大数据是基础,云计算是支撑,商业模型是核心(用户需求)。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END

学术活动|第三十二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三)

学术活动|第三十一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二)

学术活动 | 第三十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一)

学术活动 | 第二十九期 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教育论坛通知

学术活动第二十八期 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青年学者论坛通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