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一档“下饭神综”!《山水间的家》凭什么走上年轻人的“餐桌”?

华平 光华锐评 2023-06-3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有一档颜值与言值兼备、静美与欢乐齐飞的户外节目,被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作为“拌饭神器”,追到停不下来。


它,就是跟着“山水小分队”的视角踏访美丽乡村的《山水间的家》



凭借清新、治愈、温暖、向上的画风,《山水间的家》不止成为众多年轻观众的休闲陪伴,还走进他们的“精神餐桌”,勾起他们浓浓的乡愁,也激起他们想要为家乡添砖加瓦的愿望。


  +

+


数据显示,《山水间的家》自开播以来,收视人群年龄在4-24岁年轻观众及大学以上学历观众占比提升明显,节目受众向年轻化靠拢


截至11月6日,播出的五期节目在综合频道首重播累计观众规模1.54亿人次,观众总触达2.56亿人次。


作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一档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从中国大地70余万个乡村中,精心选择了24个在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方面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特色向乡村,通过讲述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记录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勾勒共同富裕的美丽愿景

 


《山水间的家》用丰富多彩的乡村画卷,勾起网友的无限向往:“想成为这里的村民,过乡村诗意生活!”


节目迅速出圈,首先离不开近几年来“田园美学”在互联网尤其是年轻人中的风靡。


相比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呈爆发增长之势的乡村题材短视频,“总台出品”的这则长视频节目在追求叙事风格自然、真诚、淳朴的同时,从画面、配乐到剪辑、包装,都透露着一股温润大气的美学质感,正如节目里那句动人的表达:“用热血与热爱,为故土、为乡野,书写崭新的故事。”



1


全程欢乐

烟火气、泥土气、书香气一样都不少


很多观众都说,《山水间的家》太特别了,它就像是把总台的演播厅搬进了田野,让大家随着“山水小分队”一起,把双脚踩进芬芳的泥土,融入一线,沉浸身心,亲自去发现和感受美丽乡村的点点滴滴。



从探寻魅力水乡,到走进窑洞村落;从解密“中国虾谷”的养殖模式,到领略鱼跃人欢的壮观场景;



从参与古建修复、鸡罩捕鱼、徽州三雕、打更夜游、青神竹编等非遗技艺或民俗活动,到赤脚下田体验采摘莲藕、摸河蚌、捞田螺、小龙虾“爆笼”的劳动之乐……



因为兼具社会纪实、户外体验、新闻访谈的属性,这档节目不仅有田野调查的硬度、人文关怀的温度,也不失作为一档文旅探访节目的趣味性。

 

“别的户外节目还专门设置挑战项目,这档节目太朴实了,直接就地取材,和老乡一起干活、做饭、学艺,要么就是围在一起拉家常,怎能让人不爱呢?”


如观众们所总结的,《山水间的家》以乡村生活为基底,把节目环节设置融入村民日常,每期节目由两位总台主持人分别带领两组嘉宾实地深入村庄,先探访,后参与,从各个角度品读乡韵、解码发展。


当他们以“新村民”的身份和村民们互动,不管是干农活还是拉家常,都会产生很多自然而然的“惊喜”。


#被撒贝宁这一桌农家饭馋哭了#、#那英撒贝宁为乡村阿姨办走秀#、#当东北人那英第一次摸河蚌#、#跑堂撒贝宁是怎么搞气氛的#、#那英撒贝宁50分钟做了3桌菜#、#许魏洲干农活像被焊在泥里一样#、#许魏洲隐藏的农活天赋被激活了#、#闫妮虾田摇虾摇出了趴体感#、#小尼刘敏涛知道了啥叫枣如雨下#、#陕西村民突然播音腔惊呆尼格买提#……


五期节目以来,诸如此类的“小亮点”,几乎占据了节目近200个热搜话题的一半。



更为重要的是,总台主持人联合文化学者、公众人物组成的“山水小分队”所带来的多元解读视角,让观众们不仅看到美丽的“面子”,更读懂深厚的“里子”,于是更深层也更持久地被唤起了内心的感动与向往。


节目中有幕场景,令人久久难忘。


“山水小分队”在绿浪花海间体验了采摘莲藕后,巨大的体能消耗,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劳作的艰辛,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感慨道:“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都不应该忘记稼穑之苦。走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我们更应该牢牢地记住,农业在国家和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2


一见倾心

现代感的“田园生活美学”太治愈了


青山绿水、袅袅炊烟、三两人家……当古诗词里描绘的场景出现在现代乡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新一期《山水间的家》播出后,衍生话题#书中诗意的乡村生活有了画面#登上热搜。事实上,从首播之日起,网友们的讨论就离不开“美”这个字,他们直呼“现代感的‘田园生活美学’太治愈了!”


在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桃花源记》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安宁和乐浮于眼前。


数百座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散落在群山脚下,袅袅升起炊烟,环绕着屋顶,好似在挥舞着双手欢迎远方的客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苏礼诗圩村把独有的江南荷韵挥写在青山绿水间,更融于了整个村子的人文风貌里。


一场荷塘边的“时尚走秀”动人心扉——阿姨们迈出自信的步伐,把荷塘木桥走出了“顶级秀场”的阵仗。



广西大寨村境内的龙脊梯田有长达2300多年耕种历史,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


“百转千盘下翠微,梯田足水自然肥”,绵亘蜿蜒、如诗如画的生态大片,靠的是村民世世代代的守护。村民们说,“种田就是种风景,种田人成了景中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000多年前,荆轲临水而歌,留下千古绝唱。如今,位于易水河南岸的河北安格庄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泛舟易水湖上,“山水小分队”目之所及是“太行巍巍,波光粼粼”的自然美景,撒贝宁不禁感叹:“这就是《千里江山图》,又是青绿,又是水墨。”

 



3


细嚼生情

让田野成为青春的起跑线?我看行!


如果说《山水间的家》令人一见倾心的是“景”,那么真正让大家生情的,其实是在田野间认真生活并且越来越多有闯劲、有想法的新农人。


“看到鲁家村的鲁家嫂50岁考证,我这个二十几岁的人真的自愧不如,我发现妈妈辈想奋斗的心一点都不会比我们这群小辈差!”


“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农村去的那群青年们,你们是我的榜样!特羡慕你们的魄力和勇气!”


“他们用最固执的方式赓续着传统,又用最开放的心态拥抱时代的变化,建设美好的未来。生活的幸福感,被他们稳稳地握在了手心里!”


《山水间的家》以24个中国乡村的优秀样本让大家看到: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乡村发展也没有被落下,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正呼唤着年轻人们的关注、支持和加入。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时期末,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青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乡情怀,从来都是青年返乡入乡创业的主要动力。



据今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则调查:70.9%的受访青年觉得现在乡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提高了,其中90后认为乡村吸引力提高的比例更高,达73.3%;70.4%的受访青年建议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传统文化,63.6%的受访青年希望培育新型产业、特色产业;69.5%的受访青年期待培养更多扎根乡村的青年人才。

 


那么,如何挖掘?如何培育?如何更好地让他们扎根农村?


从这个角度来说,《山水间的家》有着极为特殊的社会价值——它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帮助年轻人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前沿动态,从顶层设计层面的理念、部署、政策,到具体执行层面的农业技术普及、经济模式探索、文化建设策略……


丰富而鲜活的乡村振兴图鉴,将“发展密码”公开解锁,以供大家探讨和学习。

 


“原来真的有建设得这么美好的乡村,原来村子里可以有游泳池、网红桥、小火车,可以有先进的共享经济和科技种田,原来大家的收入真的可以翻几番……真心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这样的乡村面貌普及到中国每一个角落。不需要艳羡谁,一起建设青山绿水家人团聚幸福安康的家乡吧!”


在不少网友看来,《山水间的家》用差异化的乡村建设图景,为有志投身家乡建设的人们注入了信心,更送上了智慧和启迪。

 


生活中的美有很多种,那些最怀念的时光,都藏在家乡的云里。有网友说了:“让田野成为青春的起跑线?我看行!”



往期推荐

1

《航拍中国》第四季凌空归来

2

可能没谁比TA更懂你的“心”事

3

写实中有“大意境”,创新中显“创造力”

监制 |  唐晓艳  李志翔
编审 |  刘   园  张凌云

编辑 |  余寻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