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馔千年,值得你细品!

华平 光华锐评 2023-06-3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吃什么,是个问题?和谁一起吃,是更重要的议题!


如果在餐桌上铺开一幅历史画卷,我们坐在时光这端,你希望哪位先贤老饕坐在那端?


是与首席美食博主苏东坡共话“东坡肉”的肥瘦相宜,还是与热爱江南之行的“驴友”乾隆爷聊聊白菜等的御赐冠名,又或者想问问曹雪芹“腐皮包子”“松瓤鹅油卷”究竟做法如何,网友们的复刻DIY是不是那个味儿?……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原创推出的饮食文化探索节目《一馔千年》中,厨房也是历史舞台,餐桌可以成为穿越时空的任意门,那些家喻户晓的先贤老饕,那些只听过没尝过、令人浮想联翩的人间至味,那些活色生香、垂涎千载的传奇佳话……都在这间名为“一馔千年”的餐厅里活了起来。



《一馔千年》由《国家宝藏》原班人马倾力打造,这让节目自带精品基因。从“一眼千年”“一馔千年”,从“国宝宇宙”“美馔宇宙”,主创团队将探索历史、活化历史的触角探向中华文明五千年更核心的腹地,与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日常烟火气息息相关。


怀着对饮食文化的无限热爱,主创团队翻阅古籍、碰撞灵感,每期精选一个历史上的名场景,对馔一位先贤老饕,尝试用古法直工直令烹饪出有记载可考的美食,在“戏剧+历史+美食”的演绎中,奔赴与千年初味的重逢,更触摸历史中的味外之美。



这间“一馔千年”餐厅中,有一个“馔家族”。


餐厅老板朱广权负责筹备食材,每每“一言不合就押韵”脱口而出的文案源于台本又高于台本,没有什么是“十三辙”包不了的馅料。


大厨沙溢、刘强、何春寰,各有其绝活儿,一个是总能在美食中加入“笑料”的家庭煮夫,一个是真正的国宴大厨,一个曾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店及餐厅主理。三位大厨各有其示范性,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专业大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丰厚,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寻味千年。


“瞭高儿”单嗣平,餐厅人称小胖儿,无论外形还是内涵,和“一馔千年”的宽厚度、可爱度都高度匹配。这位90后年轻人所学匪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博士,《国家宝藏》幕后专家团队成员。这回他走到“一馔千年”餐厅前台,可说是博学担当,上眼一“瞭”,就能说出美馔背后的高妙。


帮厨娘王嘉宁、林晶晶,是必不可少的餐厅帮手,上得了美馔,下得了后厨,不仅心灵手巧,而且文采精华。每当上菜时刻,单看那园林式惊艳摆盘,再听这帮厨娘绣口一吐,只觉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与历史实现了通感。


同时,每期还会有一位神秘的嘉宾食客光临,不仅品尝美馔,而且“以馔换戏”,带领大家游走古今,寻味知味。


这一馔千年,值得你品,你细品!已播出的节目中,都有哪些名场景、至美味呢,一起来品品:



寻味《清明上河图》


首期节目带领观众走进宋代都城汴梁的盛世繁华。汴河两岸游人如织,遍布茶馆酒楼。细看《清明上河图》,其中还有送外卖的小哥。


正是因为宋朝的繁荣富庶,宋朝老百姓正式从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奠定了我们今天的饮食习惯。


节目中钩沉起的三道宋代美馔有:假蛤蜊、盏蒸、荔枝膏


▲左右滑动上菜!


奇就奇在,“假蛤蜊”中没蛤蜊,“荔枝膏”中没荔枝。据查阅古籍,宋代十分流行“假菜”,经常以一种食材“冒充”另一种食材来做菜,如假元鱼、假羊眼羹、假煎肉、假炒鳝等。


宋朝人在搞什么?“假菜”恰恰是他们“好好吃饭”的表现。因为富足而更加追求食材的精细加工、别具创意,大概类似于现在的创意菜吧。




寻味“同福客栈”


第二期以明朝生活风貌为背景,以宋诩所著的《竹屿山房杂部》为古籍依据,探索还原糖缠、藏鸡、细棋子面三道美馔。


其中的细棋子面就是明朝时的“方便面”,开袋即食、暖心暖胃,实乃居家旅行、行军打仗之必备佳品。


▲左右滑动上菜!




寻味“郑和下西洋”


第三期最难忘的,是一味香料“胡椒”。从昔日珍品,到今变日用,胡椒的命运随着郑和下西洋,迎来了转折点。


节目中对“春兰秋菊”、“辣炒鸡”、“叻沙”三道菜展开探索,开启了餐桌上的文明互鉴之旅。


看这造型摆盘、色彩搭配,堪比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背后是由专业大厨和艺术设计团队合力打造,可见节目匠心之细节考究。


▲左右滑动上菜!




寻味《忆江南》


第四期从白居易的诗作中寻章摘句,以“鲈鲙莼羹”、“酪樱桃”、“春笋甑饭”等三道佳肴体认白居易的心路历程,了解美食入诗寄情、巧用水火蒸熟食物等中国饮食文化和智慧。


节目中,大厨刘强做了两个版本的“鲈鲙莼羹”:一味是按古法,恐其太清淡;于是又按现在的烹饪经验,做了一味改良版,汤汁浓厚。究竟哪个味道更好?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高炳义在节目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网友们不妨亲自做一下,品一品其中奥妙。


▲左右滑动上菜!




寻味“乾隆下江南”


乾隆一生六下江南,在大运河沿线的美食地图上,留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五期节目中探索的三道美馔——竹节卷小馒首、燕窝红白鸭子苏脍和碾转,带来不一样的舌尖之旅。尤其是“碾转”的淳朴之味,让人神往。


节目播出后,河南焦作温县古贤村的“碾转”火出了圈,这在当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项特色产业。


▲左右滑动上菜!



节目开播至今,全网各平台累计登陆热搜热榜34个,微博平台累计登陆23个,相关话题阅读量总计达5.9亿+,全网触达用户达9.3亿+#古人夏天用的冰块是哪来的##中国的古人也吃方便面#、#白展堂在同福客栈给祝无双做饭#、#香饽饽的饽饽到底是个啥#等话题被网友们津津乐道。


大家纷纷喊话权老板,“听说节目有12期,可以播到2023年了,每周五有盼头”“去了宋朝、明朝、清朝,下一个去哪?先秦有没有计划?端个簋吃饭尝试一下”“一顿饭吃了一千年,这节目真的很有创意,也是真的香”……



早在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创新节目推介会上,《一馔千年》制片人于蕾曾说:“我们正是把对历史和美食的好奇,变成了《一馔千年》里的探索,用味觉去连接历史。当我们体味到一餐饭的历史文化气息时,就是和那些先贤老饕们共进了‘一馔千年’。”


究竟这档“真香”节目幕后创制有哪些秘笈?后续节目中还有哪些“名场景”即将上演?我们来听听《一馔千年》总导演毕波的分享——


源味:

只为解决“今天吃什么”这个既简单又困难的问题


1

光华锐评:从《国家宝藏》到《一馔千年》,团队又找到了打开上下五千年的新切口。节目是如何策划出来的,灵感和契机来自哪里?


毕波:


我们团队一直在努力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希望文化类节目能够更接地气、精巧,用普通观众更能理解的方式展开。


《一馔千年》最核心的想法来源于,每天中午打开手机点餐APP,当我们看到琳琅满目的美食,反而不知道今天应该吃什么。为了解决“今天吃什么”这个既简单又困难的问题,我们想或许可以做一档文化类的美食综艺。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很多美食节目多聚焦食材的原产地与当代的人文故事。有总台《舌尖上的中国》《满汉全席》等节目珠玉在前,我们希望在这些高峰旁边,以历史角度来探索美食,再塑一座高峰。



当我们翻开历史,遇见了很多家喻户晓的先贤老饕,很多只听过没尝过令人浮想联翩的人间至味,那些活色生香、让人垂涎千载的传奇佳话,如果让它们在一间餐厅里边“活”起来,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通过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烹饪协会等单位的共同合作,我们从古籍中寻找食谱,让大厨们按照古法制作美食,品尝味里味外的历史,便有了这样一档全新的饮食文化探索节目《一馔千年》。


选味:

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2

光华锐评:每期节目的主题“名场景”和菜品是如何选定的?


毕波:


已播出的五期主题有:

寻味《清明上河图》

寻味“同福客栈”

寻味“郑和下西洋”

寻味《忆江南》

寻味“乾隆下江南”



即将播出的主题还有:

寻味铜雀台

寻味《马可·波罗游记》

寻味敦煌壁画

寻味东坡“平生功业”

寻味杜甫诗文

寻味《随园食单》


有句话叫“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主题“名场景”的选定,就是找到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场景,作为“旧知识的锚桩”,而后去探索“新知之舟”,在熟悉中品味历史的陌生感。所以挑选“名场景”的标准是,尽量能够贴近普通观众的认知



菜品的选择,则是对应历史“名场景”,翻阅古籍,找到人物在这个场景中能够吃到的美馔。


如寻味“郑和下西洋”,参考的是郑和与船员们所写的航海日志,包括《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等书籍。



寻味《马可·波罗游记》,要考证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之后在杭州、福建、北京分别见过什么,同时期的元代食谱都有什么。《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忽思慧《饮膳正要》等都是同时期的历史典籍。


寻味东坡“平生功业”,主题来自苏东坡的那首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所以三道菜品,黄州、惠州、儋州各选一道。我们从苏东坡的文章笔记中寻找美馔及其做法。


另外,每个主题“名场景”下可能会涉及很多道菜品。具体选择哪一道,就需要研究它是否值得探索,会不会出现新奇的过程和历史的陌生感;菜品的文化表达能够拉伸到怎样的层次,展现出怎样的时代风貌和历史风貌最终综合衡量来选择三道美馔。


品味:

发现历史的陌生感


3

光华锐评:哪道菜印象最深?哪道菜最难做?哪道口味最推荐?


毕波:


每道菜的印象都很深,因为都是精心挑选的。其实,这些菜品制作难度上并没有现在的功夫菜那么高,但难的是主题选择、探索过程及历史表达。


若论口味好,我比较推荐的是假蛤蜊、盏蒸羊和细棋子面假蛤蜊是用鳜鱼模仿蛤蜊的味道,人们听到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能吗”?让我们非常惊喜的是,按照《事林广记》的记载,真的能做出蛤蜊的味道。这给我们探索历史美食带来很大的信心。



盏蒸羊用了杏泥和羊一起蒸,杏中和了羊肉的膻味。这道菜不仅有一种历史的陌生感,而且吃起来还非常舒服。刘强大厨觉得它非常具有商业推广价值,做法简单,味道又特别好。


细棋子面是明代的方便面,它的做法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但发展到明代经常会用作赈灾粮、军粮。漂泊在外,一口细棋子面,就是家乡的味道。



知味:

调鼎处寻觅先人之味,时光中漫溯味外之美


4

光华锐评:怎样判断这些菜品是不是古味呢?


毕波:


其实无法判断按照古籍做的菜是不是古味。专家、老师们都说,食材、气候等经过历史的演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一馔千年》总结成六个字是“探索历史美食”。它不是复原,也不是复刻。它关注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领会为什么历史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有趣的是,按照古法做出来的菜品,有时候味道很奇怪,甚至不太好吃,但我们会因此而思考背后的原因。



很多历史专家称其为“历史的陌生感”。它促使我们和制作美食的古人,和苏东坡、白居易等先贤老饕们,通过味蕾完成了一次舌尖上的神交,这是让我们激动不已的。


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说:“探索历史美食,品的不仅是它本身的味道,更重要的是关注它的味外之美。”


正所谓:调鼎处寻觅先人之味,时光中漫溯味外之美。


入味:

探索的惊喜在于“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5

光华锐评:有的菜品制作工艺复杂、用时较长,如何解决筹备、拍摄和等待的问题?


毕波:


这真的是问题。


如在即将播出的寻味铜雀台中,周八珍里的炮豚,是曹操有可能在铜雀台上吃到的。“炮”是一种加热方法,“豚”是小猪的意思。


这道菜据说要做三天三夜,我们的节目编导和大厨就真的做了三天三夜。



探索实验成功后,我们才踏踏实实往外输出,讲给观众。最后的效果会如何?在今晚播出的新一期节目中可以看到。


探索的惊喜在于“时间会告诉你答案”,你是不是真的做了,时间会见证一切。


别看这是个小切角的节目,但其实和《国家宝藏》的制作体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节目除外拍环节,还增加了真人秀环节,拍摄时除了演播室常规的讯道摄影和单机拍摄外,还运用了监控摄影机拍摄;制作美食时,也有专门的厨师团队;美馔的造型、摆拍还动用了广告TVC的导演和摄影等。


总之,关关难过关关过。所有人都在奔着最接近历史真实样貌的方向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古人在每一个环节、步骤上的选择,我们也感受了一遍古人的思考、拿捏、定夺、实践、创造的路径,会觉得我们跟古人、先贤老饕们走得更近了。


“一馔千年”不仅是在舌尖上、味蕾上的那一层触感,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加理解当时苏东坡、白居易、袁枚的心境,甚至能体会到历史背后的那些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厨师们的心境和感受。


正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看了节目后所说:不要觉得《一馔千年》只是一个美食综艺节目,它是一个真正触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地带的节目,因为“民以食为天”!



《一馔千年》持续热播

每周五晚19:30

总台央视综艺频道

一起共赴历史的约味!




往期精选

《诗画中国》打开中国式审美新体验

《山水间的家》记录烟火人间

《中国考古大会》打造“遗址博览之旅”


监制 |  唐晓艳  李志翔

编审 |  刘   园  张凌云

编辑 |  张梦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