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农业》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世界农业编辑部 世界农业编辑部
2024-09-04


目录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万莹莹  姜长云(5)
进口扩大背景下中国玉米市场格局与议价能力演变…………赵璐璐  和月月(15)
国际农业合作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袁元(27)
印度农业现代化:动因分析、现状特征及发展前景…………黑然(41)
膳食多样性:一个系统性测度…………全世文  李苗苗  朱文博(52)
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7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熊春林  张仕杰  刘芬  等(66)
农村互联网建设有利于实现化肥减量吗?——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分析…………张利国  陈志杰(79)
共同富裕视域下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影响…………万艾琳  庄天慧  杨浩(92)
老龄化下的挑战:农业保险是否能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都晶晶  贺娟(104)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孙倩  王秀东  问锦尚(116)


01
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

万莹莹1  姜长云2

(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摘要: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壮大乡村产业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推动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有“农业+旅游”“农业+会展”“农业+技术”“农业+金融”“农业+生产性服务”等传统融合形式,其主要发展趋势逐渐向技术跨学科融合和产业跨区域融合转变,如“农业+综合技术”的智能农业、“农业+城镇经济”多功能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经验时,要立足“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克服发展瓶颈和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好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既要遵循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普遍趋势,也要兼顾中国产业发展的各自特色,以实现农业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关键词:产业融合;联农带农;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章刊发:万莹莹,姜长云.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J]. 世界农业, 2024(01):5-14.

02进口扩大背景下中国玉米市场格局与议价能力演变

赵璐璐1  和月月2

(1.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2.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摘要:随着中国玉米供需缺口逐渐加大和国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测度中国在玉米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本文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玉米进口数量上涨明显,对外依存度提高,且进口来源集中度较高;②中国在玉米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长期低于玉米主要出口国,玉米进口价格高于理论进口价格;③长期以来,中国在与美国的玉米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当中国进口来源过度集中于美国时,这种议价差距将进一步被放大。推动中国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建立可持续的粮食供应体系对提升中国在国际玉米市场的谈判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大有裨益。关键词:玉米进口贸易;市场格局;议价能力文章刊发:赵璐璐,和月月.进口扩大背景下中国玉米市场格局与议价能力演变[J]. 世界农业,  2024(01):15-26.03国际农业合作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

袁元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21年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倡议对沿线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沿线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且效应总体呈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区位与民族层面的差异,对沿线东部地区的效应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非民族地区,并超过了西部地区总体的增长效应。机制检验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能够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金融发展来驱动,且农业金融发展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大。从长远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得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驱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农业合作;农业经济增长;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文章刊发:袁元.国际农业合作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来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J]. 世界农业,  2024(01):27-40.04印度农业现代化:动因分析、现状特征及发展前景 黑然(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近年来,在印度政府农业改革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印度农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以实现农民收入翻番为基准,印度通过实施第二次“绿色革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业部门预算和修订农业改革法案等方式,为21世纪的农民提供全面的生计保障。在各项农业改革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印度农业突破了传统模式,呈现出系统有机化、生产机械化、平台数字化及合作国际化的四重特征,基本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体现出鲜明的印度特色。就其前景而言,印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可观,农民收入和福利待遇也将得到更为有力的保障。不过,改革不可一蹴而就,印度农业的未来道路也绝非坦途。在具备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该国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仍将面临一定的现实挑战。此外,印度农业现代化对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印度;农业改革;农业现代化文章刊发:黑然.印度农业现代化:动因分析、现状特征及发展前景[J]. 世界农业,  2024(01):41-51.05膳食多样性:一个系统性测度

全世文1,2   李苗苗3   朱文博1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膳食多样性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概念内涵上梳理了膳食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联系和区别,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测度体系用来归纳和分类膳食多样性指数。根据此体系,本文将膳食多样性指数划分为四类:膳食中性多样性指数、膳食功能多样性指数、基于膳食指南的中性多样性指数、基于膳食指南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其中,现有研究对第三类指数的构建并不完善,第四类指数目前尚属研究空白。本文详细介绍了四类指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涵差异,并重点构建了第四类指数用来弥补现有测度体系的不足。此后,本文测算了2001-2021年中国居民的膳食多样性,并发现膳食多样性指数与居民收入、城镇化率之间的关系与班尼特定律和大量经验研究的结论一致。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膳食多样性指数具有良好的信息属性,后续研究应更加重视食物之间的营养功能差异。

关键词:膳食多样性;膳食质量;功能多样性;食物消费

文章刊发:全世文,李苗苗,朱文博.膳食多样性:一个系统性测度[J]. 世界农业,  2024(01):52-65.

06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7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熊春林1   张仕杰1   刘芬2   贺容煜1

(1.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2.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摘要:如何更有效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是当下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据中国37个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案例,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探讨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规划、组织领导、农民数字素质与认同程度等因素对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联动作用及路径选择。研究结论:①单个因素不构成高质量与非高质量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组态路径具备等效性和多重并发性。②产生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四条路径,解释力度为政策驱动型>财政驱动型>全要素驱动型>科技领导双轮驱动型。③产生非高质量结果的组态归纳为低效治理型路径。高质量和非高质量的组态路径存在因果非对称性。④政策规划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存在替代关系。建议各县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随时而动,采取有针对性的组态协同发展措施,推动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关键词: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组态效应;定性比较分析文章刊发:熊春林,张仕杰,刘芬,等.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研究:基于37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J]. 世界农业, 2024(01):66-78.07农村互联网建设有利于实现化肥减量吗?——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分析  张利国   陈志杰(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中国化肥普遍存在过度施用的情况下,已有不少研究就如何实现化肥减量进行了探讨,但较少关注互联网对化肥施用的可能影响及潜在机制。对此,本文以“宽带中国”为农村互联网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在2010—2020年中国33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事件研究法分析了互联网的化肥减量效应。结果表明:①互联网对化肥施用总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分别具有5.2%和6.2%的抑制作用;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西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互联网的化肥减量效应更明显;③机制分析显示,减缓金融支持约束和农业机械化是两条农村互联网建设实现化肥减量的潜在机制;④运用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发现,互联网不仅对本市化肥施用具有显著减量效应,对地理和经济属性邻近的城市也同样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宽带中国”;化肥减量;双重差分法;空间溢出效应

文章刊发:张利国,陈志杰.农村互联网建设有利于实现化肥减量吗?基于“宽带中国”准自然实验分析[J]. 世界农业, 2024(01):79-91.

08共同富裕视域下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影响

万艾琳  庄天慧   杨浩

(四川农业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摘要: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研究了生计资本对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影响,分析了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验证了生计策略多样化在生计资本影响农民“三感”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生计资本在存量促进与增量带动两个维度上均对农民“三感”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生计资本对“三感”的带动作用在低收入群体中更加凸显,但物质资本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③生计策略多样化减缓了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提升效果,呈现负向调节作用。因此,需要针对中低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生计能力,针对中高收入农民重点强化精神富有,正视生计多样化可能带来的阻滞作用,积极探索城乡融合的农民支持政策。

关键词:精神富裕;农民生计资本;“三感”

文章刊发:万艾琳,庄天慧,杨浩.共同富裕视域下生计资本对农民“三感”的影响[J]. 世界农业, 2024(01):92-103.

09老龄化下的挑战:农业保险是否能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

都晶晶   贺娟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老龄化引致的人力资本的弱化和风险态度的转变,会影响到高质量发展中对广泛应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要求。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能缓解老龄农户在绿色技术采纳中存在的困难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华中三省785份农户的微观数据,考虑了多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利用有序Probit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探讨了农业保险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技术采纳的抑制作用。在影响机制上,农业保险主要通过影响老龄农户学习能力和务农风险承担两个渠道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技术促进作用,应在加强老龄农户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宣传农业保险政策,有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农业保险;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有序Probit模型;CMP估计法

文章刊发:都晶晶,贺娟.老龄化下的挑战:农业保险是否能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采纳?[J]. 世界农业, 2024(01):104-115.

10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

孙倩1   王秀东1,2,3   问锦尚1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

3.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金融支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含有内生变量的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的可能性,尤其促进了中高收入群体以及较高受教育程度农户获得正规渠道贷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低收入和低文化水平农户的非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第二,二级指数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三级指数支付、保险和投资对正规渠道贷款可得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货币基金、信贷、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还明显不足,对于缓解农户面临金融排斥的作用有限。对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制度建设,推进政府协同金融机构联合创新;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构建全方位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针对不同特征农户群体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与金融教育。

关键词:农户家庭;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贷款可得性

文章刊发:孙倩,王秀东,问锦尚.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贷款可得性的促进作用分析:基于2014—2020年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J]. 世界农业, 2024(01):116-124.


《世界农业》
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82-130


《世界农业》投稿须知




本刊投稿网址:
https://sjny.cbpt.cnki.ne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农业编辑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