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 | 《地理研究》2019年第38卷第6期

《地理研究》 全国地研联 2019-06-29



导言

近年来,随着西方主导文化在向全球扩散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显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样文化并存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主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传承的空间治理,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因此,将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置于同一个框架体系内进行探讨,显得十分必要并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我刊特别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以“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为主题,组织2019年第6期专栏,重点围绕历史地理、乡村性以及地方性实践三个层面,系统探讨空间治理中的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历史性、地方性、乡村性)因素对空间治理的影响。

《地理研究》编辑部


专栏论文介绍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

与空间治理

——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专栏解读

孙九霞

摘要:近年来由西方主导的文化在向全球扩散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导致对西方化的全球化能否达到全球整合目标的质疑不断出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样文化并存的观点受到关注。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树立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自信,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来透视全球化格局的空间治理,回答中国文化的地方性如何传承、如何把握地方性知识的核心等命题。通过继承、创新和发扬中国文化,提高空间治理、地方融合的有效性。因此,地理学关于空间治理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本土和“地方”文化。本专栏旨在系统探讨空间治理中的文化传承以及文化(历史性、地方性、乡村性)因素对空间治理的影响,涉及地域文化信仰空间、传统城市空间、乡村社区空间、乡村性、地方文化、精英实践以及身体实践等多尺度、多领域的治理问题,主要围绕历史地理、乡村性以及地方性实践三个层面的空间治理展开,并对基于文化自信的空间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文化治理中的地理问题和空间治理中的地方文化研究应该予以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文化自信;空间治理;文化传承;地方性知识;新时代

北京传统城市空间治理:遗产与挑战

唐晓峰

摘要:对传统北京城市空间进行分类考察,提出皇权空间、礼仪空间、睦邻空间、公共空间的概念,并讨论各自的治理特点,考察强权、礼制、伦理在不同空间治理中的表现,进而分析街道公共空间缺乏治理的背景原因。现代,上述空间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改变,而如何保护与继承优秀历史遗产,同时发展现代化城市空间,是当前北京城市治理具有挑战性的议题。

关键词:北京城;历史地理;空间治理

明清江南观音香汛的地域系统

张伟然

摘要: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从五代时期兴起后,对江南民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明清时期,观音香汛成为江南香汛的主流。不同尺度的香汛空间形成了明显的互补结构。其中,层级最高的朝香圣地是普陀山和杭州的天竺山,香汛范围可覆盖整个江南,影响广及全国。其次,是一些区域性的名山,如苏州支硎山、扬州功德山,其影响可及于数府。再次就是各地的一些小范围的观音道场。这些不同空间尺度的佛教圣地,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层级结构。普陀山的香汛空间主要受区位、交通制约。天竺香汛受到、却不完全受空间距离影响,宁、绍的天竺香汛远不如嘉、湖,甚至不及苏、松,其中有着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地缘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明清;江南;观音信仰;朝香;地域系统

苏南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

及特征研究

——基于苏州12个传统村落的调查

王勇,周雪,李广斌

摘要:乡村性作为乡村的本质属性,是村落得以存续的关键。在面临剧烈的内外部重组与分化中,传统村落乡村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忽视甚至埋没。以苏州12 个国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发展路径将其划分四类,并通过构建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乡村性评价。研究表明:苏州传统村落乡村性基本保持较高水平,但不同发展路径村落乡村性构成特征各异。传统技艺型村落在产业驱动下乡村性得到均衡增强,旅游发展型村落在片面激活中产生乡村性极化,综合开发型村落的自我探索维系着均衡的乡村性,生活服务型村落在城乡互动中面临乡村性衰败危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以乡村性的整体均衡提升为导向,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性指数;评价体系;传统村落;类型特征;苏南

空间治理的社区实践与正当性建构

——以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传统村落保护为例

翁时秀,卢建鸣

摘要:空间治理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以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的传统村落保护为例,通过叙事研究展示了地方特性对空间治理实践的影响,探讨了空间治理正当性建构的困难及可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① 空间治理的宏观意义与被治理社区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冲突可能引发政策和行政的正当性危机。② 不同政策措施对于正当性的建构有不同作用,对抗性措施必然引发正当性危机,调和性措施往往难以有效建立正当性,共赢性措施是最佳之选,但其对于正当性的调节效果受限于外部条件,各种政策措施在地方特性的影响下均面临失效风险。③空间治理正当性的建立首先需要正确把握地方性政治互动方式,理解正当性在地方特性作用下得以建立或趋于消解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境适当调用对抗性政策措施、调和性政策措施和共赢性政策措施,从而建立良好的意义沟通和平等协商机制,使正当性得以长久维系。

关键词:空间治理;正当性;地方特性;传统村落保护

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治理

——以苏州东山内圩治理为例

周尚意,苏娴,陈海明

摘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既是一项环境治理任务,也是一项空间治理工程,它涉及太湖沿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人类学家吉尔兹关于局外人对局内人地方性知识的语义理解为学术对话观点,以苏州东山内圩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法,寻找规划专家的科学知识与当地养殖户地方性知识的语义“原型”。研究发现:①“长度”是“合理规划养殖水塘”的语义“原型”。语义“原型”的发掘使专家在设计空间治理指标时,可采纳养殖户的地方性知识,也为养殖户理解空间治理指标、更新其地方性知识提供可能性。② 地方性知识不单由当地人创造,还在内外两类人群的互动中不断更新。在该过程中,准局外人发挥着知识对接的桥梁作用。当地人的地方性知识没有考虑宏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专家的全局视野会帮助当地人改进地方性知识。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语义“原型”;空间治理;苏州东山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

孙九霞,苏静

摘要:随着跨学科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发展,人文地理学开始从更加微观的日常生活视角关注“地方”文化保护问题,产生日常生活地理学这一研究方向。通过关注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尝试探讨在国家治理与居民日常生活的互动交织中,微观尺度的精英个体通过怎样的日常实践来塑造和凸显其在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主体性。研究发现:首先,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中,地方精英获得“文化身份”多体现为对接自上而下的政府治理体系或者下沉到地方民众日常生活实践,从而获得底层民众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的两种主要纵向路径,或者通过横向联系结合市场,通过商业实践建构地方文化传承的主体地位;其次,由于文化精英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精英个体间的差异性是形成地方文化多样性实践的重要原因;文化精英个体通过凝结各种要素,融合了地方性、文化性、空间性和主体性,在执行构建文化自信的各项策略中,应给与高度关注。

关键词:地方文化;地方精英;文化保护与传承;日常实践

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

非表征理论与南京马拉松

黄敏瑶,张敏

摘要:以2016南京马拉松为例,从非表征理论出发,调查跑者身体在时空间中的具身实践,分析身体的瞬间潜力如何与生命经历共同作用于个体对地方的认知。研究发现: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是运动与感觉的产物,它与自我认知相继出现、相互促成,并呈现为褶皱式渗透、交错过程;情感在实践的当下时刻作用于身体,造成瞬间的身体强度变化和心理情绪波动,影响个体对地方的认知能力;瞬间触发的地方认知以原先身体经验为基础,并为将来的实践与认知提供新的原料。研究借助马拉松这一极限运动,详细刻画情感触发所建构的身体-空间关系,强调具身实践中瞬间与经验的辨证关系及二者共同作用下的地方认知,丰富有关身体与地方的地理学研究。

关键词:具身实践;非表征理论;运动;感觉;情感;情绪;地方认知

文章全文可从期刊官网(http://www.dlyj.ac.cn/)或中国知网下载




本期目录

专栏: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

1.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专栏解读(孙九霞)

2.北京传统城市空间治理:遗产与挑战(唐晓峰)

3.明清江南观音香汛的地域系统(张伟然)

4.苏南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乡村性评价及特征研究——基于苏州12 个传统村落的调查(王勇,周雪,李广斌)

5.空间治理的社区实践与正当性建构——以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传统村落保护为例(翁时秀,卢建鸣)

6.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治理——以苏州东山内圩治理为例(周尚意,苏娴,陈海明)

7.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孙九霞,苏静)

8.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非表征理论与南京马拉松(黄敏瑶,张敏)

研究论文

9.论土地利用转型潜力及其评价的理论框架(胡守庚,童陆亿,龙花楼)

10.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信息链与自动识别模型构建——以陕西省为例(杨晓俊,方传珊,王益益)

11.贫困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蒙山连片特困区为(梁晨霞,王艳慧,徐海涛,等)

12.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蒋佳佳,邵景安,谭少军,等)

13.北京市住房价格和租金的空间分异与相互关系(崔娜娜,古恒宇,沈体雁)

14.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杨兴柱,朱跃,王群)

15.中国地区价格指数测度与空间分异(闫梅,李国平,黄金川)

16.建成环境对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碳排放的影响——以开封市248个居住区为例(荣培君,张丽君,秦耀辰,等)

17.社区环境对老年人行为与健康的影响研究——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群组比较(郑振华,彭希哲)

1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匹配(曾通刚,赵媛)

19.民用机场区域服务能力的结构与空间格局——以长江经济带民用机场体系为例(吴威,曹有挥,梁双波,等)

20.景观空间异质性对地表水质服务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伊河流域为例(刘绿怡,丁圣彦,任嘉衍,等)

21.中国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异质性及形成机制(胡美娟,李在军,丁正山,等)

欢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专辑或专栏。


联系电话

010-64889584


邮 箱

dlyj@igsnrr.ac.cn

来源:《地理研究》编辑部

整理、排版:崔文超  

责任编辑:梁龙武

审核:任宇飞、王波涛


猜你喜欢

1、国际视野 | Nature Climate Change-2019第6期

2、期刊目录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第三期

3、期刊目录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年第5期

4、期刊目录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年第5期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都是成年人了,要记得告诉地小联你也“”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