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实录 |『汇智沙龙No.1』冯奎:新城新区站在城市转型发展的前沿

冯奎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编者按】今年4月和7月,本刊分别结合当期杂志的专辑组织了“汇智沙龙”,这两次线下学术交流获得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沙龙之后,编辑部对沙龙上的嘉宾发言进行了精心整理,在此后的2周里将陆续呈现给大家,希望您喜欢(喜欢请转发哦)。

冯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发布后,国内外瞩目,纷纷指出雄安新区的重大意义。雄安新区是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是要按照新理念打造的新型城市,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使命。从一般意义上讲,雄安新区的建立,表明新城新区再次站在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站在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发展的前沿。在新常态条件下,进一步探讨新城新区面临的挑战以及转型发展的机遇及未来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1  新城新区嵌入改革开放进程

 

对于新城新区,目前对它的概念和认识并不统一。新城新区是基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发展需要,经由主动规划与投资建设而成的相对独立或明确的空间单元。它不单是一个空间的、量的、边界的不断扩展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要素在空间上叠加、深化的过程。广义上来说,新城新区包括国家级新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以及各类产业新城、高铁新城、行政新城、科教新城等。

 

尽管新城新区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对于它的很多方面的认识仍然处在一个初期阶段,因此应在一个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看待新城新区。目前,新城新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谱系。其中,国家级新区(19个)相当于龙头,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219个)和高新区(156个)相当于重要的两翼,而国家级经济特区(7个)、自贸区(11个)、综改试验区(12个)和金融试验区(5个)是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此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省一级和其他各种层次的新区和新城,数量是以万计的。在这样一个庞大的谱系中,中国的新城新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数量格局的构建。

 

关于新城新区存在很多争议。但客观而言,应该看到新城新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的众多积极的角色(图1)。


图1 新城新区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新城新区是经济发动机。我国东部的一些主要国家新区,占所在市的区域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其次,新城新区是城镇化的载体。在过去的这些年中,我国流入特大城市的人口,很多是由新城新区吸纳。例如北京现在的外来人口为900万以上、上海为1000万以上、深圳为800万~900万、广州为500万以上。在这些特大城市中,新城新区所承载的进城人口占20%~50%,可见它对于新增外来人口的吸纳作用非常明显。

 

第三,新城新区是一些现有城市问题(如大城市病)的方案解决者。我们可以从区域的角度,通过新城和老城之间的互动,解决一些特大城市所面临的如人口压力过大、工业产业疏导等问题。

 

第四,新城新区是城市功能平台的扩展。我国建设了很多的行政新城、高铁新城、临港新城、科技新城等等,满足了城市功能扩展、城市功能增加、城市功能发展的需要。

 

第五,新城新区是很多项改革的试验田。从1970年代末的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现在被寄予希望的雄安新区,我国很多重大改革特别是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从新城新区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地区的。

 

因此,从新城新区所承担的特殊角色而言,它很深入地嵌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的改革开放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新城新区发展史。

 

2  新城新区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新城新区发展模式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方面(图2)。


图2 新城新区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第一方面的挑战是如何确立新城新区的引领性目标?从全国而言,经济增长速度遇到的压力非常大,这样新城新区的发动机意义就比较大。但更突出的是,面对新常态发展的要求,新城新区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经济增长极的模式,现在局限越来越大。如何通过产城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增长与高水平的区域功能重塑,进而实现产业与区域的全面创新,这是新城新区面临的一个新命题。

 

第二个方面的挑战是新城新区如何实现制度突破?国家对于国家级新区、国家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都有许多重要的发展定位要求,它们需要承担重大的国家战略使命,承担一些重大的体制机制突破的任务。例如在2016年,国家对于当时的17个国家级新区提出了54项重大改革任务,这些任务关系到未来体制机制的重大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城新区是中国的一些经济制度重新塑造的载体与平台,因此肩负着非常大的发展使命。但是很多新区肩负的发展使命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地方新城新区获批之后,往往只是扮演简单的经济增长极的角色。

 

第三个方面的挑战是新城新区如何克服自身累积的许多问题?一些当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新城新区目前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定位上,没能像当初设想的那样走在创新前沿,而是不断矮化,变成普通的开发区,变成普通的区域增长极。有的新城新区债务规模过大,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新城新区往往只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研究很少,新城新区新在哪里的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回答。

 

第四个方面的挑战是新城新区如何优化布局,实现协同发展?在全国层面上,新城新区布局的数量与质量就很值得研究。同一个区域往往有不同的新城新区,不同类型的新区,不同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同的功能布局叠加、堆砌,盘根错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功能创新的力量甚至被抵消。这些问题是多任政府在一个时间段里迂积下来的,需要系统化解,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的作为。

 

3  新城新区转型发展的机遇

 

既然新城新区面临着如此多的挑战,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新城新区进一步转型发展的机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其回答有助于探讨当前面临的一些很重要的现实问题。例如雄安新区建立之后,是不是意味着新一轮开发区热又要掀起了?雄安新区的建立,在发展模式上到底意味着什么重要的创新意义?它所引领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之前,仍然需要新城新区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前沿,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也就是它仍然面临着很多发展的新条件,这些条件即可被归结为发展机遇。

 

第一个机遇就是新常态推动了新城新区再造新的格局。新常态意味着要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塑造,重新塑造的目的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新常态出现之前,新城新区在当时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但在新常态刚刚到来的现下,新城新区如何去发展,以及它的作用为何,是它所面临的新形势,也是它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第二个机遇是城镇化发展给新城新区带来了新的空间。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是57%,而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呈现出与其他一些经济体不同的形态。例如,在这样一个发展时期,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中国特殊的国情,一些城市群开始涌现。那么城市群作为未来发展的主体形态,如何通过新城和老城,以及其他各类发展主体的协调发展,为城市带来新的空间?产生更大的作为?在这种情况下新城新区也面临新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城市群背景下,有这样的重要机遇。

 

第三个机遇是新型城市发展的各类形态,给新城新区塑造自身的发展状态和形态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国家的城镇化规划以及相关的各方面政策都提出:未来城市发展要朝着新型城市这个方向发展。所谓的新型城市发展,指的是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等等。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特色小镇”实际上也是新型城市发展的一种形态,它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空间的新型单元,也属于新城新区扩展当中的一个新的类型。

 

第四个机遇是体制机制改革为新城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指的既是我们在以往体制机制改革基础之上所积累的经验,也是现在国家赋予新城新区进一步改革的机会。这些机制体制的突破,会给新城新区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4  创新推动新城新区转型发展

 

关于新城新区转型发展的未来方向,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是核心理念,在这其中,创新是最核心的要素。

 

首先要有发展目标方面的创新——强化生态环保,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打造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便民惠民的新型智慧城市。在以往的新城新区定位中,经济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经济中心的作用不断被泛化,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其他的发展目标。可喜的是,在一些新获批的新城新区中,可以发现其发展目标有了重要的创新——将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等目标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又如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应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以往规划新城新区时,通常比较注重空间的动力、空间的拓展,以及通过投资拉动发展的过程。但是在新一轮的新城新区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一个方向——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立足于打造体制机制突破与创新的高地,持续获得新的发展红利。

 

再如新型开放平台的构造——立足功能需求,构建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强的大平台。一些新城新区,如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其区位和当时的发展对于我国融入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开放的条件、开放的形式、开放所面临的机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一些内陆城市也完全可以通过高效的连接,通过基础设施的改进,通过与城市群建立密切的关系,很快融入全球城镇体系。因此在一系列的前期积累的基础之上,开放平台的构建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创新。

 

还有,从规划建设运营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共建共享模式。这方面也有了很多变化,例如,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面,现在有明显的技术突出与方法改进;又比如城市投融资,广泛推进公私合作的模式;一些新城新区的治理,出现了主体多元的变化。

 

综上,新城新区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创新是其本质要素。有了创新,才有新城新区。面临新的环境,需要新城新区有新理念、新模式,创造新价值,迈上新台阶。


发言文字稿经报告人审阅并授权发布


文字稿整理:王枫

订阅号排版:祝美琪

相关阅读

《国际城市规划》汇智沙龙开张了!

『汇智沙龙No.1』新城新区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汇智沙龙No.1』王凯:发展动力、空间创新与规划响应——关于新区新城的一点思考

『汇智沙龙No.1』龙瀛:中国城市的空间发展及其问题

『汇智沙龙No.1』陈蔚镇:活力与秩序的制衡——以苏州老城区与新加坡工业园区为例

『汇智沙龙No.1』赵星烁:美国新城新区发展回顾与借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