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法研究 | 2021年第1期目录&内容提要

书法研究 书法研究杂志 2022-04-25



《大般涅槃經》卷六殘卷(部分)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内 容 摘 要


01

敦煌唐寫本《佛説天皇梵摩經》卷第五内容與墨書考證 | 黄征 黄衛


本文對南京金陵博物館所藏A57號即日本東京藤井有鄰館舊藏158號《佛説天皇梵摩經》卷第五做了多方面的考證辨析,認爲該卷爲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真品,之所以是吐蕃占領時期之物却寫“長慶三年七月”的紀年,是由于出資抄寫者令狐慈以此作爲反抗吐蕃、祈求回歸大唐的輿論宣傳工具,所以彩繪爛然,字大如錢,靈動柔美,與一般敦煌寫經有諸多差異。本文并論及該經卷的書法藝術特色與價值。

02

漢唐題額書法的文化史考察——以敦煌題額等資料爲例 | 史 睿 


本文嘗試從漢代史料分析早期題額的物質形態以及代表的政治文化意涵,探究了書寫題額的工具和製作工藝,對于署書和飛白體産生的物質條件作了新的解讀。題額書寫技術在東晋時期得以發展,王羲之的題額書迹甚至保存到唐代。题额趁方的布局始于東晋,大興于唐朝。敦煌出土題額實物、莫高窟壁畫上的建築榜題揭示了唐代題額的基本樣式,結合日本奈良時代的題額和鳥毛書法屏風,我們對于唐代題額的新工藝和新書體也有了進一步瞭解。

03

敦煌壁畫中“榜題”名稱辨析 | 史忠平 


在敦煌壁畫中,有很多寫于壁畫旁邊、用以説明壁畫内容的文字以及爲書寫文字而專設的各色方框。學界通常爲之冠以榜題、題榜、榜書、壁書等名稱,并把這幾個名稱等同視之。實際上,榜題、題榜、榜書、壁書之間有着一定的區别,不同的稱呼會有不同的含義。筆者試圖對敦煌壁畫中“榜題”的各種名稱從詞義淵源和其在敦煌壁畫中的具體所指等方面加以辨析,以期减少歧義。

04

華東師大藏《大般涅槃經》卷六内容、抄寫時間與書法形態研究 | 魏明揚 


本文探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寫本《大般涅槃經》的文字内容與書法形式,并由此来探討此卷的書寫年代,文章分爲所抄經概述、經寫本概述、版本價值、字體特徵、書法藝術風格與年代五個部分,通過文字比對、分卷方式、字體特徵、書法形態等研究,初步判定此卷爲唐之前寫本,時間應在北周末、隋初之際。

05

敦煌遺書S.446書法藝術探析 | 張存良 


編號爲S.446是敦煌遺書中一件比較獨特的寫本,内容爲唐明皇天寶七載《加應道尊號大赦詔書》,前後殘缺,保存文字與傳世本互有差異,以敦煌本爲優。此件寫本以正書爲主,間雜行草,具有一定的書法品格,尤其是正書以魏碑筆意書之,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厚重樸茂,既不同于唐人寫經之體,也不合于唐代盛行的碑刻楷書,是魏晋以來碑版書法的遺續,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可以爲敦煌遺書書法研究補充新的内容。

06

敦煌草書寫本《大乘起信論略述上》的内容與書法價值| 姚志薇 齊 然


敦煌草書寫本《大乘起信論略述上》(寫于763年,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斯二四三六號),首尾完整,是對《大乘起信論》的重要注疏及對佛教大乘思想的論述,佛典將其分爲因緣分、立義分、解釋分,是佛教起源地印度文化和中國佛教文化互相融合的産物,從書法藝術上看該寫本也有重要價值。

07

吐魯番出土漢文本《佛説天地八陽神咒經》考

  ——據書迹風格爲主的殘片綴合 | 王衛平 


學界對《佛説天地八陽神咒經》的關注更多地集中于敦煌本與回鶻文本,對吐魯番漢文本并未過多論及。旅順博物館及德國國家圖書館均藏有一定數量的該經吐魯番漢文本,本文通過對這些殘片的綴合及其與敦煌本的比較,對吐魯番漢文本進行初步考察。

08

《蒼頡篇》與“書同文”再議 | 陳松長 


本文通過對20世紀以來出土的漢簡《蒼頡篇》抄本字體的比對分析,認爲秦代李斯等所作蒼頡三篇所用的字體就是當時的通用字體,即日常官府文書中所常用的秦隸,而不是許慎所説的小篆。進而推論秦代所推行的“書同文”,也就是用“秦文”統一六國文字,所謂“秦文”在班固看來是“秦篆”,現在看來就是“秦隸”。

09

北大藏西漢竹書《蒼頡篇》七七號殘簡試補 | 王先虎


筆者在北大漢簡《蒼頡篇》整理者隸定的基礎上對該簡“百廿八”上五字進行試補,通過殘字部分及《蒼頡篇》句式慣例,匯總文獻對比,認爲七七號殘簡簡文應爲“……耎,窘窮嬻”。同時,通過搜集戰國至秦漢時期出土簡帛資料,認爲“窘”“窮”二字爲同源詞,且“窮”“”有别,“”或爲“窘”之古文,并得出“、郄、郤、卻、隙”數字可通,“卻”不讀爲“獄”的結論。

10

上博簡《孔子詩論》之齊系字型特徵及書法探析 | 朱友舟 


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孔子詩論》作爲具有齊系寫法的抄本,受底本影響較大,功力精深,筆勢方勁嚴謹,結構整飭端莊,格調勁峭硬朗,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書風。此篇與受鳥蟲書影響的郭店楚簡《六德》形成鮮明對比,讓我們窺探到二者書風的差異以及《孔子詩論》受齊系影響而形成的書風特點。

11

書寫符號化、末笔拉长、“狂草”——漢簡中幾種特殊書寫現象 | 李洪財 


漢簡數量大,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書寫情况相對複雜。本文通過舉例的方式歸納總結漢簡中幾種特殊書寫現象,揭示漢簡草書的符號化特點、筆畫拉長現象、避複現象以及漢簡中的“狂草”與人名特殊寫法等問題。

12

論“科斗書”——以侯馬盟書爲中心 | 楊二斌 


本文首先從“科斗書”的文獻著録出發,通過“隸古定”解析“科斗”“古文”與隸書的關係,進而對于“科斗書”的歷史認知進行梳理,認爲“科斗書”應當略同“古文”之狹義之指稱,非廣義的“古文”與混稱的“科斗”,即東周文字且特徵爲“頭粗尾細”的手寫體書迹。通過侯馬盟書同《説文》《三體石經》中的“古文”以及近現代出土的其他六國文字、金文等進行構型上的對比研究,從用筆、結體、章法進行書體特徵的分析,得出侯馬盟書的筆法以“倒薤”“使轉”爲主;在結體上和其他六國文字同源,而離金文較近,在時間上當處于東周之世,比其他六國文字爲古,且《説文》《三體石經》中的“古文”有些是從侯馬盟書繼承而來的;在章法上以多行爲主,是東周文字重要的章法構成形式。

13

侯馬盟書“篆引”筆意芻議——與楚簡文字相較説明 | 劉瑞鵬


在侯馬盟書出土之前,世人對大篆之認識多爲刻鑄銘文,商周金文中平等若一之刻鑄綫條已然對當時手書墨迹之呈現大打折扣,雖然在某些刻鑄銘文中也有表現毛筆書寫之波磔及塊狀筆畫,但是距古人之真實書寫面貌相去甚遠。至侯馬盟書手書墨迹一出,當今書者纔得以從其點畫形態及運筆節奏上一睹古人篆書筆法,而商周篆文之“篆引”筆意也盡覽無餘。再者,從殷商爲數不多之墨迹與侯馬盟書相比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脈相承之關係。同時,晋國侯馬盟書書風之流變與南方楚簡文字風格之形成關係極爲密切,本文以楚簡文字與侯馬盟書中筆畫形態、運筆節奏進行比較,旨在探討侯馬盟書中“篆引”筆意之傳承與流變。

14

徐渭《白鹿表》:藝術與生命的考鑒 | 劉正成


本文通過對徐渭晚年重要書法作品《白鹿表行書卷》的考鑒,梳理了徐渭爲胡宗憲代擬向萬曆皇帝獻瑞的奏章《白鹿表》的故事,闡述了這件不僅使他成名、也使他陷入悲劇人生的藝術作品之文獻與藝術價值,并由此倡導以作品爲中心的當代書法藝術史研究的方法論。

《书法研究》杂志2021年起新增8页彩版
总页面增至200面
欢迎订阅订阅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编辑部电话:021-61229018

邮购部电话:021-61229020

邮箱 shufayanjiu2015@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