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1年第2期 | 事件视角的图书馆发展风险研究(内含视频摘要)

陈传夫、孙异凡等 图书情报知识 2023-03-26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陈传夫①②  孙异凡①  李秋实③

①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

②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7



目的/意义


分析典型的风险事件,为科学规制图书馆发展风险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方法


应用案例分析、文献调研方法,以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风险因素为基础,研究了风险事件的形成及相关风险因素的作用机制。

结论/发现


资源、用户、服务、管理、环境是形成图书馆发展风险的关键因素,风险因素的关联、叠加、迭代变化可能导致风险的放大、扩散和突变等效应,引发风险事件。

创新/价值


分析了图书馆发展风险事件的形成机理;面向未来发展,提出防范图书馆发展风险的规制思路。

关键词


图书馆 发展风险 案例分析 风险事件



1 引言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也是现代社会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社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图书馆发展面临新的需求、挑战与不确定性,有的国家甚至发生图书馆关闭事件。科学规制风险,促进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命题。所谓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特定因素引发不希望的后果、损失的可能性,或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2-3]。其中,能够产生或增加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条件或因素即为风险因素。关于风险形成的骨牌理论和能量释放理论认为,风险因素(hazard)会引发风险事故(peril),继而导致损失(loss)[4-5]。然而,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一些因素如何诱发风险事件还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以风险因素为分析工具,基于国内外图书馆发展中的真实风险事件,分析风险的形成,以期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 相关研究与实践

2.1

图书馆发展风险

伴随社会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加快,图书馆传统组织结构、服务模式、业务流程遭受冲击,面对诸多挑战,图书馆发展风险显现。新型信息环境下,国内学者聚焦于图书馆发展风险,形成了研究热点。其中,以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研究最为突出,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图书馆文献采访、汇编等面临的版权风险、质量风险、使用风险、投资风险、价格风险、业务规范风险等[6];二是,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中面临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法律风险[7];三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及运营中面临的信息资源采集、数据库共享、信息资源传递、馆际互借、网络下载、网络链接服务、联盟合作风险[8-10]。此外亦有学者聚焦于新的业态环境下图书馆转型风险[11]及运营中的具体风险问题。如组织结构变革面临的风险[12]、机构重组风险[13],管理变革中技术应用风险[14]、信息安全风险[15],业务流程重组中面临的变革风险[16]、业务外包风险[17]等。


国际上,国际图联(IFLA)、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等组织亦高度重视图书馆发展风险的研究及规制实践。IFLA 于2018年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指出,用户需求不断变化、改革迟缓、资金及技术创新不足、图书馆员专业水平待提升正在制约图书馆发展[18]。OCLC针对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的调研发现,图书馆面临26项内外部风险,其中发生可能性最高的是人力资源风险,风险后果最严重的是技术风险[19]。ALA 通过“图书馆转型”专项任务,建立风险沟通机制,以提升公众对图书馆发展风险的理解。


2.2 

图书馆发展风险因素识别

已有学者通过定性或定量方法识别出我国图书馆发展中的风险因素,注重对具体风险问题的相关因素识别。在图书馆转型发展方面,陈一[20]基于275 份从业人员的调查问卷,识别出图书馆转型中的运营、技术、环境、法律、财务、价值六大类共29项风险因素。在信息资源建设及知识产权方面,冉从敬[21]认为信息环境的改变、制度内容的改变、业务模式的改变和资源类型的改变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沙芳等[22]通过对九大类风险事件的梳理,结合已有研究识别出业务外包范围决策失误、环境不确定性、对外包企业过分依赖等19项风险因素。在信息安全方面,朱光等应用模糊评估方法将图书馆用户隐私风险因素分为外部威胁因素(包括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和篡改、信息滥用、服务中断等)和内部脆弱因素(包括软硬件和通信网络的漏洞、管理上的不严谨、用户自身的疏忽等因素)[23]。徐洁、张国海分析了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管理、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风险因素[24]


上述研究为图书馆发展风险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然而,现有对图书馆发展风险的研究,集中于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特定类型图书馆的研究,还缺乏对图书馆整体性、普遍性性风险的研究;注重图书馆内部风险的管控与治理,忽略了外部风险因素问题;聚焦于图书馆发展中的现实风险,尚需对图书馆发展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与分析框架


3.1.1 研究设计本研究

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文献分析方法来分析图书馆发展风险的形成与演化。首先,基于文献分析方法,收集、分析前期研究中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形成分析框架;然后,广泛收集典型的图书馆发展风险事件,并形成事件案例库;最后,依据前述分析框架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探究风险事件的形成过程。


3.1.2 分析框架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调研,提取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五类关键要素,即资源、用户、服务、管理和环境[25]。我们以这些要素为对象,结合文献进一步挖掘要素的内涵,形成分析框架。


(1)资源要素。资源是指图书馆通过采购、交换、捐赠等途径收藏的信息资源,包括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26]。设计的主要观测点包括:规模,如图书馆供给的资源在数量、种类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27];质量,如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劣程度难以满足用户需求,资源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差,与用户需求匹配度低[27];价格,如资源价格持续增长,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成本过高;所有权,如图书馆资源难以长期使用、收藏或所有权获取困难[28]


(2)用户要素。用户是指需要利用图书馆服务的个人或团体,包括到馆用户与远程使用用户[26]。设计的主要观测点包括:需求,如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移动化、娱乐化等变化[29];行为,如用户获取、使用图书馆服务的行为发生变化[27,30];结构,如图书馆用户群体的构成及占比不合理;使用率,如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服务的频率下降或整体偏低[31]


(3)服务要素。服务是指图书馆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的服务活动,如常规的借阅服务、查询服务、检索服务,以及新型的学科服务、数字服务等。设计的主要观测点包括:质量,如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水平或用户需求满足度不高[32];效率,如图书馆服务供给的成本与收益失衡;竞争力,如图书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商业信息服务等竞争对象相比中,显示出的优势和实力偏弱[30];创新,如图书馆在应用新的技术、方法来改善现有服务流程或服务产品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初衷难以实现[19]


(4)管理要素。管理是指图书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行动,最合理地使用人力、物质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用的过程[26]。设计的主要观测点包括:人力资源,如图书馆现有人力资源在数量或质量上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技术及基础设施,如图书馆发展中缺乏先进技术、基础设施支持,或在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及设施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业务流程,如图书馆业务方法、流程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管理制度,如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缺乏或不适应于高质量发展,难以达到提升图书馆效率及效益的目标[19]


(5)环境要素。环境是指经济、社会等对图书馆发展所依赖的环境条件[26]。设计的主要观测点包括:经费投入,如责任主体对图书馆日常运营费用的投入不足或不稳定[19];法规政策,如保障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法律、规定、政策、标准等缺乏或难以适应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求;价值认知, 如政府、社会、行业等认知主体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与实际存在偏差[19];社会资本,如媒体、舆论、公共关系等社会力量对图书馆发展的支持度不足。


3.2

风险事件概述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数字技术已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交流信息的方式,并深刻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33]。国内外已存在一系列真实的风险事件。案例研究方法在解答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或发生了什么”)和解释性问题(“是怎么发生的或为什么发生”)上具有显著优势[34]。因此,笔者在广泛阅读1990 年以来图书馆发展风险的研究、报告、新闻报道,依据如下标准选择国内外图书馆发展风险事件:一是,事件已严重影响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如数字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部分图书馆压缩电子数据库采购量,在美国已有部分图书馆遭遇数据库商断供;二是,所涉及的风险普遍存在,如因图书馆资源的网络传输而发生的知识产权诉讼,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中较为普遍;三是,所涉及的风险具有行业系统性,如在市场准入机制及行业标准缺乏的背景下,社会合作质量参差不齐,成为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四是,所涉及的风险具有长期性,如其他行业与图书馆竞争服务,部分图书馆用户流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根据前述选择标准,本文共选取13个获得较高关注的风险事件。笔者依据事件特征及风险后果进行简要归类,便于分析。


(1)英国部分公共图书馆被关闭(以下简称“英国图书馆关闭案”)

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自本世纪初以来就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2002-2010 财年间,年均下降0.41%[35]。而自2010年英国联合政府推行“大社会”治理模式以来,公共图书馆投入被大规模削减,馆舍数量3年间缩减了7.2%[35]。据统计, 2008 至2019 财年关闭的数量已累积达773 家[36]。英国文化界、教育界千余人认为这是政府的“文化破坏行为”[37]


(2)美国学校图书馆数量下降(以下简称“美国学校图书馆减少案”)

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历来是美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美国学校图书馆的增速逐渐放缓,1990-1999年间,全美拥有图书馆媒体中心的公立学校数量增长不到0.5%。[38]进入新世纪后,“软收缩”态势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呈现下降趋势。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全美拥有图书馆媒体中心的学校数量从2007 财年的81,900所降至2011财年的81,200[39]


(3)部分大学院系图书馆撤并(以下简称“院系图书馆消失案”)

院系图书馆是院系进行教学与科研的资源保障系统。然而,我国不同层次高校的院系图书馆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40],“双一流”高校平均设有20.7个院系图书馆,而普通本科仅为10.7个。更为严重的是,受资源、空间成本等因素影响,部分高校开始裁撤或合并院系图书馆/室。以双一流高校为例,浙江大学院系图书馆数量从2010 年的49 个[41]降至2018年的44个[42];四川大学部分院系图书馆荒废,乃至被关闭[43]


(4)数字资源可持续供给面临压力(以下简称“数字资源供给案”)

数据库商、数字出版商不销售资源的所有权、长期使用权,使图书馆数字资源可持续供给受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图书馆因无力负担费用增长而停用数据库,因用户下载过量等不当操作而被暂时中断数据库服务,贸易管控背景下数据库供应也面临不确定性。


(5)部分中小学图书馆馆藏不适宜学生阅读(以下简称“中小学馆藏适宜案”)

2010年以来,频繁有媒体曝出中小学图书馆充斥内容低俗、质量低劣图书,严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尤其是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由于缺少购书经费,新书更新不及时,工具书、教学参考书、学生的课外读物较少;特价书、盗版书充斥其中,且存在大量不适宜中学生的社会捐助图书[44]


(6)农家书屋利用率低(以下简称“农家书屋案”)

农家书屋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然而在国家文化资源不断下沉的大背景下,书屋却呈现出消费侧弱参与特征[45]。多项针对农家书屋的调研显示, 农民群众到访率[46-48]、活动参与率[47]约为30%,且以低频次参与者居多,甚至在偏远山区人均到馆仅为0.3次[49]


(7)图书馆用户流失(以下简称“用户流失案”)

随着社会信息的丰富,人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弱化,用户流失成为图书馆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公共图书馆为例,美国公共图书馆2008-2017 财年运营经费增长了19.67亿,但访问量却从15亿降至13亿,人均访问量缩减了17.5%[50]。我国公共图书馆访问量和流通量虽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多地纸本借阅人数、借阅册次下降仍引发业界关注[51-52],如一些县级图书馆全口径人群入馆率仅约7%[53]


(8)哈佛大学图书馆首次重组失败(以下简称“哈佛图书馆重组案”)

哈佛大学早在2009年就开始筹备图书馆业务重组,旨在减少业务冗余,加强图书馆间的数字战略合作[54]。然而,首次改革却未能达到提升机构一致性和用户体验的初衷。新型组织结构并不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工作方式权责不清且存在多头管理,甚至引发图书馆无序;[13]所有员工被要求重新接受定岗、培训、再上岗,大量资深馆员不得不提前退休。馆员的职业焦虑持续酝酿,甚至引发为期一周的占领Lamont图书馆事件[55]


(9)大学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以下简称“机构合并案”)

2009年,浙江大学图书馆同网络与信息中心合并,成为首个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案例。各地合并案相继出现。一类是将图书馆与学校原有的信息技术部门进行合并,如与网络信息中心、信息化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管理中心合并。另一类是将图书馆与档案馆等文献保存机构合并[56]。然而由于机构间组织文化的差异,导致合并后图书馆馆员职业淡化、队伍专业性遭削弱、图书馆品牌丢失的风险。


(10)图书馆业务外包质量参差不齐(以下简称“外包质量案”)

图书馆业务外包自上世纪90 年代引入我国,开始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发展[57]。然而业务外包质量令人堪忧。据统计,部分公共图书馆外包数据中,错误率高达24.91%,反而增加了图书馆的业务量和沟通成本。部分业务外包是必要的,但其中风险防范工作也值得重视。


(11)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受到挑战(以下简称“专业淡化案”)

伴随社会数字化转型,图书馆的人才结构日益多元化。针对2015 年招聘信息的调研显示, 仅41.31%的图书馆相关岗位要求具备图情档专业[58]。一些省级公共图书馆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在总体从业人员中仅占15.76%[59]。高校图书馆馆长中非图书馆学专业背景占比近80%,且呈现增长态势[60]。图书馆是开放的组织,需要各类不同人才。来自其他学科的人才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图书馆学专业训练应作为职业基础并不断加强。


(12)图书馆面临知识产权诉讼(以下简称“图书馆产权诉讼案”)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纠纷较早见于1999年。新华社下属中国经济信息社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向外有偿提供其经贸信息。之后,有关图书馆信息资源复制、学位论文服务、教材使用、文献传递、网络转载等诉讼案不断出现。图书馆时现版权纠纷,或落入版权陷阱。[61-62]


(13)媒体对图书馆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以下简称“媒体舆论案”)

良好的图书馆公共形象及公共关系是营造图书馆积极发展环境、获取社会支持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媒体针对图书馆的报道,反映出图书馆管理及公众形象中的诸多问题。据调查,《人民日报》中约14%关于图书馆的报道为负面[63];新浪微博中,图书馆不同类型的社会形象存在较大差异,对基础设施、馆员的负面评价在22.7%-37% 之间,对服务、馆藏的负面评价保持在19%左右[64-66]



4 风险事件形成过程

本部分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依据前述分析框架,对风险事件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表1)。


4.1

资源风险

资源规模与质量 近一半案例因资源规模或结构问题,与用户需求相错位。如英国图书馆因资源缩减,难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访问量下降了28%(2006-2016财年)[27];农家书屋和中小学图书馆因馆藏资源不足,甚至“无法添置最低限度的文献资源”,制约服务效益提升;哈佛图书馆重组案中,大量投资被用于人力资源培训及重组,导致资源采购费用遭挤压,仅有29% 的投资用于采购(同类院校为41%),难以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并引发强烈不满[67]


在资源质量方面,以农家书屋案为例,资源缺少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生活类、时政新闻类信息,而多集中在农村技术类、医疗保健类、教育文化类、科普少儿类、人物传记类、历史文学类图书,供给与用户需求相错位;部分图书时效性差,技术已经严重落后于当下农业生产,导致农民群众对书屋图书资源不认可,有信息需求的村民也不愿使用书屋[45]


资源成本与产权 图书馆资源的可持续供给面临成本持续增长的挑战。在数字资源供给案中,经济因素是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断供的重要因素。据统计, 中国知网2010-2016 年的高校报价涨幅高达132.86%。北京、山东、云南、湖北、安徽、河北等多地高校均出现因无力负担增长费用而停用数据库的现象[68]。院系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投资相对不足的基层图书馆,资源更新、扩容困难,难以快速应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


在数字资源供给案中,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空间遭挤压,所有权、长期使用权获取困难,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藏的“断供”风险。在图书馆产权诉讼案中,数字网络环境下资源产权不清晰导致图书馆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激增,图书馆较过去而言在资源管理上面临更多样、更复杂的法律风险。


4.2

用户风险

用户需求与行为 用户需求与用户行为往往相互关联。英国图书馆关闭案、院系图书馆消失案、农家书屋案、用户流失案中,图书馆对用户需求、行为变化缺少及时应对,或现有的技术、人力等资源难以支撑转型发展,导致用户流失。如农村居民阅读电子及网络资源(63.3%)的比例增多, 但由于设备、场地及经费不足,多数书屋(57.1%)未配备电脑阅览室,且部分配有阅览室的书屋电脑运行卡顿、尚未联网、挪作他用或沦为摆设,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不高[45]。此外,即便在主动应对变革的机构中,仍面临发展的不确定性。如哈佛图书馆重组、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并的转型初期,发展方向不清晰,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16]


用户结构与使用情况 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模式可能给特殊群体应用图书馆带来障碍,导致用户结构的非均衡发展。如需扫码支付押金的自助图书馆给不善于使用数字化设备的老年群体带来诸多不便。使用率下降使图书馆的重要性降低,可能导致图书馆价值流失,经费投入也可能被削减。


4.3

服务风险

服务质量与竞争力 在服务质量方面,以农家书屋案为例,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实用性,使农民群众的活动参与度低(参与率为10.83%),不少农村居民表示其活动参与是基于村委会宣传动员而非个人兴趣,即便面对自身感兴趣的活动,自主参与度、重复参与度也不高[45]。长此以往,民众对图书馆这一信息服务权威机构的社会信任可能被逐渐消解。


在英国公共图书馆关闭案、院系图书馆消失案、农家书屋案、用户流失案中,均存在图书馆服务在满足用户即时信息需求上缺乏吸引力的问题。调研显示,84% 的用户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开始信息检索[69]。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正面临信息生态的竞争风险。


服务创新与效率 在院系图书馆消失案、用户流失案中,服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导致用户需求满足度低,亦使图书馆面临媒体舆论案中的社会压力。由于图书馆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用户数量、用户使用率等指标因此被认为是衡量图书馆服务价值的重要参照。用户减少和成本增长使图书馆面临生存压力。


4.4

管理风险

人力与技术 在人力资源方面,数量不足可能导致图书馆基本服务供给困难。如院系图书馆因人力不足, 导致在师生闲暇的周末及晚上少有开放[70];农家书屋普遍存在一馆仅配有一名兼职人员的情况,书屋开放时长不足或不固定、财产登记和借阅手续混乱、图书损毁或丢失等问题突出[32]。此外,人力资源质量更进一步影响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服务精神缺失、专业水平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外包质量案中,核心业务普遍外包导致专业编目人才占比下降,馆员队伍专业性遭削弱[57],图书馆潜在风险增加。转型发展需要图书馆领导者具有长远规划和果断决策力,机构合并案、哈佛图书馆重组案、英国图书馆关闭案中,改革过于激进或迟缓,亦或偏离于当下及未来发展需求均可能给图书馆发展带来危机。如哈佛图书馆第一次重组涉及面广且缺少透明度,大量馆员被裁减或要求重新培训上岗,但并未公布裁减计划细节,导致图书馆员的职业焦虑持续酝酿,引发为期一周的占领Lamont图书馆事件[55]


在技术及基础设施方面,图书馆在数字化进程中可能因缺乏先进技术及设施,难以在信息生态中占据先发优势。调研发现,112所“211高校”中仅4所高校明确建设科研数据管理平台[71]。加之商业数据库的崛起削弱了图书馆收集、整理信息资源的职能,也影响了图书馆技术型人才队伍建设。


业务流程与管理 哈佛图书馆重组案及机构合并案中,出现对业务流程改造的不适应,反而造成图书馆效率下降;外包质量案及图书馆专业案则表现为新的业态环境给图书馆核心业务能力、人力资源结构带来冲击。


制度缺乏或不完善是影响图书馆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大学院系图书馆多头管理导致效率不高;中小学馆藏适宜案中,图书馆招标、采购机制不健全使学校图书馆难以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高质量图书,监管制度缺位更使得不适宜图书流入馆藏[72]


4.5 

环境风险

投入与政策 在经费投入方面,缺乏资金支持是诱发英国公共图书馆关闭的主要因素之一。2018财年,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投资为7.5亿英镑,较十年前缩减了25%[36]。大量图书馆由于缺乏运营资金,不得不缩短开放时间、减少服务、裁减专业馆员或转由志愿者运营,甚至被迫关闭。在美国,联邦政府对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支持被一再缩减,并引发系统性的财政紧缩风险。此外,调查显示资金的持续投入仍然是农家书屋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英国,“大社会”治理模式及财政紧缩政策的推行,导致地区间公共图书馆资金供给不平衡,地方财政缩减严重。在美国,联邦政府取消了对学校图书馆经费的制度性保障,导致专项资金被一再压缩。在国内,图书馆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空间难以短期内清晰界定,缺乏针对性的特权政策[73];外包质量案中,因缺少行业标准、准入制度、监管机制,外包质量控制缺少政策支撑;中小学馆藏适宜案中,多地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建设不达标, 2019 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开展后,全国多地中小学图书馆藏书质量得到提升[74-77]


价值与社会资本 图书馆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资本。一些管理部门, 片面认为图书馆是软性事业,让位于经济发展、科研指标等硬任务,经济趋紧时期图书馆经费缩减首当其冲。对图书馆价值的认知偏差,影响社会投资、捐赠的意愿。此外,应对负面评价时,图书馆还缺乏经验及资源[78],加之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以及用户对图书馆形象认知的时滞性[79],社会资本向图书馆流入的动力不足。



5 风险事件引发机制

图书馆发展风险往往涉及多元因素(表1)。但风险因素并不必然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相应因素通过影响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导致风险的运动、转化、放大、扩散、突变,引发风险事件,并呈现特有的机制。


5.1

风险因素关联

风险因素关联,是指某一风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可能诱发其他风险因素,进而加剧风险严重程度或引发新的风险。在风险因素的关联作用下,风险可能出现放大效应和扩散效应,表现为风险的严重程度增加、涉及面扩大。如美国学校图书馆减少案中法规政策与经费投入因素相关联,加剧了图书馆发展的困难局面,甚至引发全美学校图书馆面临系统性、整体性的财政风险。美国中小学图书馆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风险初显,呈现增速放缓的软收缩态势。然而政策调整却加剧了投资缩减,美国2001年新签署的《不让任何孩子落后法案》将联邦政府要为中小学校提供图书馆资源、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的保障性条款删除。2003 财年的生均费用(13.67美元)较1999 财年降低了近30%[80]。财政紧缩导致部分图书馆被合并或关闭。据统计,仅纽约市学校图书馆数量在2005-2014 年间就减少了一半, 从1,500所下降至700所[81]


5.2

风险因素叠加

风险因素叠加,是指未消解的风险因素又与新的风险因素一同相互作用,共同诱发、加剧图书馆发展风险。如英国公共图书馆关闭案中用户需求及使用率同资源规模与质量、服务效率与竞争力、法规政策、经费投入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风险的放大、扩散,甚至突变。用户数字资源需求自新世纪以来持续增长,然而公共图书馆资源规模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数字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图书馆用户需求满足度减弱;加之数字时代商业信息服务发展,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竞争力被削弱,用户更青睐及时、便捷甚至免费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用户到馆率、使用率下降。图书馆价值流失,经费被大幅削减,部分图书馆不得不裁减馆员,甚至关闭。再如数字资源供给案中,用户电子资源需求攀升与规制失灵相叠加,形成数据库商垄断的卖方市场。调研显示,世界五大出版商控制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学术期刊出版[82]。中国知网在国内高校(含职院)、科研机构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9%[83]。出版商为巩固、扩大其市场占有率,持续收购学术期刊并抬高价格,使图书馆面临较高的经济风险。更为严重的是,上述风险与图书馆数据库人才需求弱化、核心业务外包相叠加,导致风险突变并引发传统业务弱化等次生风险。


5.3

风险因素迭代变化

风险因素迭代,是指同一风险因素在图书馆不同发展场景和阶段中实现了风险的迁移、传递,使风险不断扩展、加剧。在数字资源供给案中,图书馆难以获取资源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但在外部环境极具变化的背景下,原有的资源价格上涨的经济风险可能迭代为贸易出口管制带来的断供风险,引发一系列风险。在用户流失案中,新的信息环境不断提升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期待,然而受技术、资金、人力等因素影响,图书馆难以像商业信息服务机构一样提供快速、及时的信息服务。图书馆甚至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被边缘化。以美国研究型图书馆为例,对上万名教职员工的调查发现,仅约2%的受访者在检索文献时需要图书馆员的帮助;当教职工遇到无法通过其机构订阅的数据库获取文献时,他们更倾向于在网上搜索免费版本,而不是使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服务[84]。统计显示,美国研究型图书馆馆员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次数在2002-2019年间缩减了60.42%(9700万[85]降至3800万[86])。



6 结语

我国图书馆发展面临“十四五”和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关键要素,推动图书馆协同治理,有利于规制发展风险,促进图书馆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发展要素的平衡配置,防止风险因素形成。资源、用户、服务、管理、环境是关键的图书馆发展要素。这些发展要素中的薄弱环节易转变为风险因素。加强对关键要素的配置,推动关键要素的持续发展,有利于避免风险因素的转化。图书馆应当将资源的规模与结构,成本与长期可用作为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要时刻洞察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改善用户结构,提升用户体验,创造用户价值;应当推动构建更合理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保障图书馆经费的持续供给,强化图书馆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推动关键要素的均衡发展,防止风险形成。关键要素的均衡发展是保证图书馆健康可持续的条件。对部分关键要素的忽略可能加剧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 诱发风险。在哈佛图书馆重组案中,资源采购经费在图书馆投资中比例持续下降,是引起主管层不满的根本原因。在农家书屋案中注重政策支持却忽视了用户需求与人力资源投入,进而导致用户远离。因此,图书馆要推动关键要素的均衡发展,加强内涵建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风险因素的协同治理,防止风险后果发生。发展风险往往因多种原因而形成。在实践中,应从图书馆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协同优化。推动持续、高效的风险沟通以及多主体的广泛参与,实现风险共治、共担;加强风险责任落实,防止风险放大;强化风险制度建设,建立图书馆收藏、用户、服务、管理与环境协调监管机制,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作者贡献说明

陈传夫:提出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框架,论文修改与定稿;

孙异凡: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论文初稿撰写及修改;

李秋实: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参与拟定分析框架。



支撑数据

支撑数据由作者自存储,

Email:syf9139@126.com。

1 孙异凡.分析框架.xlsx.图书馆发展风险因素分析

框架.

2 孙异凡.案例库.xlsx.图书馆发展风险案例.



参考文献


制版编辑 | 卢慧质


--END--


当期荐读 2021年第1期 | 统筹压力与数据驱动能力下省级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均衡化研究

当期荐读 2021年第1期 | 数据赋能视角下应急情报服务价值共创过程及能力提升 ——以新冠疫情防控为例

当期荐读 2021年第2期 | 政务热线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创新:价值、现状与问题

当期荐读 2021年第2期 | 基于适应性结构化理论的政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以政务12345热线数据为例

当期荐读 2021年第2期 | 信息素养视域下的虚假信息甄别:国际进展与我国对策(内含视频摘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