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坤:宁愿融合移动“死”,不愿“纸”望苟且生

光华锐评 2021-11-2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闻战线 Author 张 坤

中国青年报始终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全面从严治报抓管理、全媒体融合改革促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编主力军挺进互联网主战场,有效提升了新闻舆论“四力”。

1


挺进主战场,转战主阵地

当下,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活跃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生成与引导的主战场、广大青年的主要聚集地。

转战移动端为主的互联网主战场

在浦东改革开放系列报道中,中青报放下“新闻纸”,第一时间扛起“移动旗”,策划了一批新媒体融合精品,连续有多个被全网推广。中青报·中青在线八九个部门、四五十位同事全媒体一体化策划、创作、推广,基本实现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这是中青报初步实现融合、转战新媒体主战场的一个体现。目前,中青报融合传播指数、综合传播力指数、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移动端直接用户数等,均居中央新闻媒体前列。今年已经有多项移动精品浏览量过千万,其中一项移动视频节目MV播放量超过2.5亿。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中,中青报5件作品获奖,其中有两个新媒体奖。

以经济适用型“融媒小厨”推进网报一体化融合

2014年下半年,报社开始全媒体融合转型探索,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从24小时中青报在线到24小时中青报随手看,经过3年多探索,2017年4月27日,中青报特色“融媒小厨”开张。全媒体机制、流程、平台、渠道、产品和服务等一体化融合运行,统一协调内容生产、分发传播、整合运营,大力推行“部门主导,三端融合”,让报纸采编部门转型为全媒体采编部门,紧紧围绕“报上来”“分下去”“转起来”三个关键环节自我革命,初步实现了内外推广、有效联接。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内容创新为重

“融媒小厨”有大情怀,也有特色“私房菜”和精品“大制作”。今年,报社重点围绕“强国一代有我在,奋斗青春最幸福”进行主题策划,推出一系列精品图文报道、视频直播、H5、MV、“强国体”表情包、小程序、微视频等线上线下全媒体活动。还通过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展“强国一代的担当与使命”论坛等,形成了一批全媒体理论成果。

推动报社全方位更深层次改革

中青报早在3年前就成立了全媒体协调中心,制定全媒体报道流程,建立全媒体一体化协调机制。专业部门在“自转”的同时,还要在报社领导负责的全媒体协调机制下“公转”。报社牵头并投入巨大成本的两条传播渠道——高校传媒联盟、KAB创业教育推广办公室,已经成为直接触达并影响几千万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2


守正创新,打好精品战

不改革,即淘汰。运营1年多的“融媒小厨”诞生了一系列有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和鲜明青年特色的现象级精品:

8月9日,解放军报一篇报道开头说:“这个盛夏,随着一篇题为《我站立的地方》新闻作品的刷屏,边防营长余刚和战友们的戍边故事,令无数国人感动落泪。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一群普通官兵的故事,何以打动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走近驻守西藏雪域高原的官兵,你会深切地感到:故事背后是精神。”《我站立的地方》是中青报深入西藏边防部队打造的全媒体报道,这个报道和短视频《巡逻王舒展》刊播后,1.2万个公众号转载,200多家主流网站、移动客户端转载转播;

共青团十八大召开前夕,中青报推出一款《梁家河全景带你走近青年习近平》H5作品,通过VR全景(720度还原场景)、3D建模、陀螺仪等技术,真实、生动地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生活工作状态,并在适当位置加入大数据处理过的文字、音视频等元素,让用户自由选择想要了解的内容,还可以挑选一段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打印生成定制的明信片,分享给朋友。这些技术应用和交互细节的设计,迅速在朋友圈刷屏,点击量达到1300多万;

报社连续4年承制团中央“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的H5产品。今年的作品《今天,请给他们一分钟》上线之后,1398万名网友为英烈默哀,包括世界冠军、知名电竞界人士等大V,共青团系统微信公众号也重点转发。由此引发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5亿次,成为社交媒体中的“爆款”;

2017年11月29日,在“中国梦”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报社与文化企业联合出品的《中国梦》青春版MV正式发布上线,得到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大量传播。仅3天时间,该MV的播放总量就突破两亿,甚至走进了台湾大学的文化研究课堂。

“融媒小厨”有大情怀,也有大制作,不仅社会效益明显,也带动了整体品牌运营效益的提升。截至目前,“融媒小厨”已接待中宣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机构的调研,吸引了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邮电报、湖南日报等200多家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前来考察。

3


创新无止境,改革再出发

中青报在全报社部署了加速融合的“五项举措”:

以移动端为主,彻底实现“部门主导、三端融合”

经过近1年的内部改革,中青报已将过去55个处级机构精简到38个,并以移动端为导向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调整。比如,将过去的文化、副刊、专刊、旅游、健康等部门精简合并为文化中心,负责移动端、PC端、报纸端所有相关文化内容等。

以全媒体项目为主,彻底改革绩效考核体系

以“浦东”主题宣传报道为契机,打破分工、部门、专业等限制,提升全媒体重点项目的议题策划、设置、统筹、执行能力,鼓励、激励更多新媒体融合人才脱颖而出。还配套制订了一系列学习、培训计划,全面提升员工的全媒体素养。

以健全科学化指标为主,彻底实现“脱纸化生存”

目前,中青报正在健全以移动为导向的内部“融合传播指标”和“正负向加权奖惩制度”等科学指标体系,及时调整、调节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保证从“先网后报“到“移动唯一”的发稿快速、内容高质、传播有效。

以“融媒小厨”的全面升级为主,彻底实现内外技术、资金、资源、渠道上的有效整合

今年,“融媒小厨”的移动采编技术系统得到进一步改进。在团中央支持指导下,将有更多新媒体资源融入正在做大做强的中青报全媒体融合发展体系中。

以构建人力资源四条晋升通道为主,彻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媒体绩效考核协同推进,向移动精品倾斜。目前报社正加快全媒体人力资源改革,在原有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序列的基础上,新建媒体专务序列和经理人序列岗位,形成人力资源四条晋升通道,此项改革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今年4月27日,中青报67岁生日当天,头版的评论这样写道:《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方式虽然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依然有着不变的坚守:“纸”变了,有公信力的“报”没有变!“形”变了,文化传承的“神”没有变!“场”变了,服务青年的“人”没有变!

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打造新型主流青年媒体融合平台,中国青年报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之路上不断探索。


作者:中国青年报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  张坤




往期精彩文章

慎海雄: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卢新宁:提升“四力”,打造大评论

 雒树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刘思扬:媒体智能化应着力提升“三大实力”

沈卫星:进军“主战场”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金瑞国:博物馆是新文化的发生器

陆彩荣:感恩时代,守正创新

钱蔚:台网并重、先网后台 迎接媒体新未来

赵磊:数据中台驱动媒体融合发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