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需要专业主义?

贾良定 等 工商管理学者之家 2021-05-29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揪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专业人士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成为大家守望与依靠的对象。那么,什么是专业?什么是专业主义?我们为什么需要专业主义?如何做一位践行专业主义的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

什么是专业和专业人士?



职业是劳动分工的结果,一个职业达到专业状态并拥有一定的专业主义品质和水平,必须完成一系列工作,使之具备结构特征和态度特征(Hall, 1968)。结构特征有:(1)一个全职的职业;(2)建立培训学校或相应学科;(3)成立专业协会;(4)制订专业伦理准则。态度特征有:(1)服务公众的信念;(2)自律的信念;(3)职业召唤意识;(4)从业者自主性。

 

也就是说,一个职业能被认可为专业,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结构条件,这是硬件,专业必须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有系统的学科培训,还有专业协会和资格认定;另一是态度条件,这是软件,专业必须以服务公众服务社会为宗旨,有自律、自主和职业召唤意识。所以说,并非所有职业都能称为专业。

 

根据职业的专业化情况,获得专业资格,从事专业职业的人,称为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

什么是专业主义?



从个体层次来看,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知识专业性。专业人士拥有一套专业的知识体系。

 

二是专业实践力。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专业人士还需能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三是专业自主权。公众相信和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和决策,专业人士凭借系统知识和实践能力,做出不受非专业人士或其他外部因素控制和干扰的判断和决策。

 

四是为公众服务。人们相信和尊重专业人士的判断和决策,把健康、思想、公平、衣食住行等都托付给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必须真诚地、可信赖地、无私地为公众和社会服务。专业人士要遵守普遍主义原则,对事不对人,不搞特殊主义,不搞关系主义。公众与专业人士之间存在隐性的社会契约(Susskind & Susskind, 2017)。这是保持专业管辖权的承诺,专业人士必须信守诺言。

 

五是专业使命感。专业人士认同自己的专业,喜欢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从中发现价值和意义。爱岗敬业,工作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愿意付出的事业。

 

补充说一点,以上五点是在专业人士个体层面来讲专业主义的。如果在专业团体或组织层次,还需要考虑“专业自律权”。专业团体有会员资格认证,有的甚至有从业或执业资格认证,有专业规范,有专业期刊网站,有专业活动,有对专业人士评价权或惩罚权。

专业主义与关系主义的比较



中国是个关系社会,关系渗透在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中国关系(guanxi)是以私人小团体为中心的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关系主义(relationalism)指的是在社会的、组织的和道德的体系中,私人的和小群体的关系优先于其他个体和那些形成于大组织和社群的普通的、非私人性质的关系(费孝通, 2012; 黄光国, 2006)。

 

关系主义的主要特征是:首先,作为社会系统的基本单元,私人关系处于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其次,奉献并承诺于私人关系,尤其是与最特别、最亲密的那些人的关系,显示了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仁慈。第三,并非所有的私人关系都是平等的,而是根据特殊性的程度有所区分,也就是说和自己的亲疏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

 

关系主义与专业主义最大的冲突是:前者遵从特殊主义,后者奉行普遍主义。

 

其一,普遍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具有边界性,两人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仅在每种职业或专业中,一旦转换,将是新的权力与义务关系,边界是清晰的、有限的、不可渗透的。

 

其二,普遍主义认为,制度中所形成的角色特征是隶属于特定专业的一群人的共性而产生,其中的人/组织普遍接受这些特定的行为准则并且按照其一般性的规范要求行事。

 

相反,特殊主义强调,制度安排具有个人私情性和特殊性。制度中所形成的角色特征是基于某些特定人群(例如处于权力中心的行为者)的利益取向而产生,并且制度规范对制度框架中的行为者所起到的影响也随着行为者与这些特定人群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发生改变。

 

专业人士拥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公众把判断和决策的权力交给专业人士,专业人士必须信守诺言:真诚地、可信赖地、无私地给自己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不能循私,不能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不能以损害社会或公众利益为代价做事。

 

但是,关系主义与之矛盾。关系主义认为,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可以舍弃社会和公众利益。在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时候,专业人士可以正常地做出判断的决策;一旦存在利益冲突时,关系主义导向的专业人士就不能做出真诚、可信和无私的判断与决策。

做一位践行专业主义的、

  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何做一位践行专业主义的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的思路基本清楚了,即两大点:第一大点是树立好专业观念,做“专业人”而非仅仅“组织人”;第二大点是处理好利益冲突,可分为两个小点,一是处理好与组织的利益冲突,二是处理好与个人关系的利益冲突。

 

第一,树立好专业观念,做“专业人”而非仅仅“组织人”。“专业最看重的”和“组织最看重的”,专业利益和组织利益,应该说几乎一致,只有在极少情况下出现冲突。在专业道路上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具体来说就是,积极投身专业协会,参与并尽力组织一些专业活动,如会议、工作坊、论文评审、同行评议等。在与同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的自律管理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而且培养专业使命感和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第二,积极心态认识与组织的关系,处理好与组织的利益冲突。积极心态即认为,专业发展与组织发展是正强化的。如果出现组织与专业的利益冲突,组织要求违背专业伦理,那么,我们要以专业伦理为重,不能以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为代价实现组织的利益。

 

第三,处理好与私人关系的利益冲突。中国是讲究关系的社会。作为专业人士,一定要处理好私人关系。强调对事不对人,真诚地、可信赖地、无私地、公平公正地做专业的事,提供专业服务。

 

我们讨论的专业主义的五个维度,可用清华大学杨百寅教授知识三元论来概括。知识专业性和专业自主权的部分可以看作理性知识,专业实践力和专业自主权的部分可以看作感性知识,为公众服务和专业使命感两个维度可以看作活性知识。

 

当我们讨论专业主义时,不能仅强调专业人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权力,还要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为公众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仅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权力的专业人士,并不一定是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他们可能只会纸上谈兵,可能为所欲为。

 

同样,当我们讨论专业主义时,不能仅强调专业人士的实践能力,还要看重其专业知识、专业权力和为公众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仅能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士,也是不合格的。

 

专业人士不仅解决人类社会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还发展知识,增进知识,增进人类和社会整体福祉。

 

进一步,当我们讨论专业主义时,不能仅强调他们为公众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能仅要求他们奉献、付出,而不赋予他们知识、能力和权力。道德绑架不利于专业人士发展,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运行。

 

所以,从社会来看,我们要强调专业主义五个维度的整体性,既重视知识专业性和专业自主权,又要强调专业实践力,以及为公众服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从专业人士个体来说,做一位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士,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会动脑,又要有实践能力,会动手,还要充满良心灵魂,要动心。动脑动手动心的专业人士才有号召力,才能增进社会公共信任,才能增进人类社会的福祉!

本文系南京大学“中国企业专业化管理研究”课题团队成果。执笔人:贾良定;团队成员:卜濛濛、丁忆垒、何刚、孔茗、李智、刘畅唱、刘德鹏、肖咪咪、孙雀密、王彦、薛美琴、杨椅伊、尤树洋(成员按拼音排序);对该主题的探索,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中国企业专业化管理研究”(批准号:71632005)的支持。本文由贾良定教授2020年2月28日在“工商管理学者之家公益讲堂”的演讲稿改写而成。



贾良定,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者特聘教授。研究主题是,从人力资源和战略管理角度,探讨建设德行与创新组织的微观机制。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心理学报》等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4本。参与周三多教授、陈传明教授主编的《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工作,累计发行1000多万册。曾荣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贰等奖(2005, 2016)、Emerald杰出引用论文奖(20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贰等奖(2015)、蒋一苇管理学学术研究奖(2018)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7)。目前担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组织与战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管理学季刊》领域编辑。


往期推荐




● 从“人-组织”匹配到“人-环境”匹配:疫情下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加速升级

● 浅谈集团企业管理:有管有控的中庸智慧

● 应对疫情,组织惯例更新正逢其时

● 企业在疫情之后的当务之急:业务复兴计划(BRP)

● 共享员工和零工经济能否消灭组织边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