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研讨会系列报道(六)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2021-03-13

2019年9月9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图书情报知识》编辑部专门特派编辑前往会场,进行现场报道。此后将会为大家陆续奉上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共享此场学术盛宴。

不同于惯常的新闻稿,也不同于正式的会议综述,我们立足期刊媒体的特点,尝试以一种新型的方式来跟踪报道此次会议,力求将学术性、时效性、公众性、话题性融为一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欢迎转发和转载。

图片来源:国家图书馆网站 http://meeting.nlc.cn/  


特派编辑:樊舒 马乐(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组织召开的“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的最后一天,即2019年9月10日,下午14:00-18:00在国家图书馆南区五层文会堂开设的分会场五主题为“开放·共赢:多元参与的全民阅读”。该会议分为上下半场,共有八位主讲人参加。上半场由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李玉海主持,主讲人包括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新西兰国家图书馆馆长比尔·麦克努特、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纪臣。下半场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宋姬芳主持,主讲人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米米·卡特,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以及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茅院生。

与会人员从国家层面、教育层面、技术发展层面共同探讨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并对未来的阅读群体、阅读方式、阅读场所等进行展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既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主讲人之一

聂震宁:论作为国家战略的全民阅读


图片来源:雅昌快讯

(1)全民阅读已成为国家战略

全民阅读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党的十八大提出开展全民阅读;②自十八大以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六年倡导全民阅读;③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把全民阅读列为八大文化工程之一做出规划安排;④国家有多项立法对全民阅读予以保障。

(2)全民阅读缘何得到高度重视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两方面探讨全民阅读之所以得到高度重视的原因。

历史经验方面:

① 常态化阅读。人类社会从来就高度重视阅读的作用,早在2500年前,中华民族处于先秦时期,欧洲文明处于古希腊时期,就不约而同地崇尚阅读,并出现许多人类文明的元典和代表性人物。

② 转折期重视阅读。从历史发展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每当处于重要转折时期,阅读便会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以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期与阅读之间的关系为例进行说明,即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五个重要历史转折关头来看它们与国民阅读的关系。

现实需要方面:

①  国际诉求。从国际社会发展来看,国民阅读状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72年起每十年提出一次开展全民阅读的倡议;韩国颁布《图书馆与读书振兴法》(1994);美国先后颁布了与阅读直接相关的法律,即《卓越阅读法》(1998)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2002);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也提出了保障全民阅读的相关法律政策。

② 我国需求。根据我国的国民阅读的现实状况,即我国的国民阅读率逐年下降,这引起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改善国民阅读状况的需求日益迫切。此外,鉴于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需求。

(3)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

聂震宁理事长认为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国民阅读,关乎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乃至人类进步的大事。从历史经验和现实的需要来看,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共识。要着力于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将开展国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落实好并持续进行下去。②国民阅读状况极大改善之日,必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有待于国民阅读状况出现极大的改善。



主讲人之二

比尔·麦克努特:创建阅读型国家:新西兰的实践


图片来源:雅昌快讯

(1)以阅读为乐

对于儿童成功的一生而言,阅读的愉悦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研究显示,对10-16岁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来说,阅读的快乐远比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更重要。以阅读为乐的10-16岁的孩子们相比阅读较少的孩子,能够在数学、单词和拼写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据报告显示(New Zealand’s Growing Independence Report)享受阅读的学生能够在阅读、数学、逻辑问题的解决和态度方面拥有更好的表现。

(2)新西兰实践:读写和计算战略(Literacy and Numeracy Strategy 2015-2019)

新西兰需要拥有高识字率和计算能力的人口,以建立一个高生产力、高工资的经济社会和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包容性社会。目前,130万人不具备足够的识字能力和计算能力来全力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其中,43%的人口是16-65岁的成年人。此外,约40%的劳动力不具备充足的识字和计算能力以便在知识社会和信息经济中发挥良好作用。

此外,这一战略相关内容包括:①宝藏(Taonga)。这一词语源于毛利人,即“宝藏”。新西兰人相信他们的文献遗产将会被收集、保护和访问,从而创造新的知识;②知识。新西兰人将很容易获得、分享和利用新西兰的知识资源以创造新的知识;③阅读。阅读是包括数字素养在内的所有素养的基础。新西兰人将拥有实现社会、教育和就业成功的识字技能,并受到启发创造新知识。

(3)如何构建读者社区?

在构建读者社区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②查阅书籍;③阅读体验;④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⑤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角色;⑥领导者和拥护者的影响。此外,在新西兰想要达到高识字率不可能完全依靠学校和教师,应从幼儿早期语言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基础教育是发展高文化水平的关键。快乐阅读所带来的长期福利需要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理解。图书馆在鼓励人们从小在阅读中寻找乐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到2030年创建阅读型国家

最后,比尔·麦克努特馆长提到预计到2030年将建成阅读型国家,这也是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制定国家协议,强调阅读对于素养养成和生活成就的影响。

摄影:马乐



主讲人之三

王余光:经典推广与人文教育


图片来源:雅昌快讯
经典推广和儿童阅读推广一直是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内容。王余光教授的主题聚焦于其一即“经典推广”,其分享的主题为“阅读经典与人文精神”。

(1)什么是人文精神?

王余光教授通过三个老师的经典案例讲解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

一是1916年任职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他在北大任教期间提出了“兼容并包”的思想,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强调自由的思考,自由的研究,同时又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尊重你的观点”。与此同时,蔡元培先生广招具有不同观点和意见的老师授课,尊重言论自由。这一精神和做法对北京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1945年任职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胡适先生的影响也较为深远。胡适先生的藏书丰富,在人文精神方面提倡“个性解放”与“婚姻自由”,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些思想对其学生影响较大,对后世影响也较为深远。

三是中山大学的陈寅恪教授,其人文精神的体现在于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教授明确指出研究学术最可不缺的就是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这些主张是用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也体现出了学术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这些都是人文精神最好的体现。

(2)如何培养人文精神?

王余光教授认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培养人文精神?这也是从事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人文教育就是经典教育,目前在中国大学界、图书馆界已较为常见。但是目前大学教育仍以专业教育为主,人文精神却并没有得到重视。从这一角度来说,各个大学、各个院系仅仅专注于培养专业教育,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把大学作为自由思想的园地,把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作为大学精神,也是近年来社会文化的共识。学生的人文教育是超越专业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借助阅读经典来达成的,阅读经典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应该成为大学培育人才的三个方面。北京大学早在20多年之前就开始强调通识教育,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此外,人文教育又不同于通识教育。人文教育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来实现,阅读经典是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环节和手段,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加以推动和实现。



主讲人之四

张纪臣:新技术驱动新阅读



图片来源:雅昌快讯

技术的进步使得生活的便利性日益提升。但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纸质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在于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深阅读?数字化时代如何对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这些问题引出了今天的主题即“新技术驱动阅读”。

(1)5G前阅读经历了哪些变化?

据统计,2018年-2019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上涨。2012年开始增长,2015年达到峰值,数字阅读大幅提升。近几年阅读增长缓慢,用户对于数字阅读的需求日益提升。阅读形态的变化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其中,主要的四个趋势特征为:①数字阅读越来越普及;②数字内容的形式越来越多元;③阅读形态越来越碎片化;④阅读设备移动化特征显著。方便快捷、品种丰富的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受到青睐。在覆盖广度和用户使用粘性深度上,移动端阅读均大幅领先于PC端。

(2)5G开启数字阅读新纪元

5G开启数字阅读新纪元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① 5G:从量变到质变。5G时代的三个显著特征为高速率、低时延、多并发。5G可以将分布广泛、零散的人、数据与设备连接起来,打造一个端到端的、全移动与全链接的社会生态系统、实现万物智能互联。

② 创新引领,服务升级。通过技术服务既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也推动出版行业的转型发展,向数字技术转型。与此同时,借助大数据提供智能服务,尤其是海量的全文阅读服务、知识服务等内容。同时,纸质书和电子书媒介将同时发展,纸质书的出版也将经历新的变化,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

③ 技术赋能,转型变革。大数据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数字内容中盘,聚合海量资源,提供关联搜索、智能推荐的精准内容服务。云计算利用虚拟化技术,打造灵活、可靠、安全的云服务平台,通过采用“1+N”服务平台,提供出版计算、存储及网络云服务。此外,中图已经打造国际领先的按需印刷服务体系,利用一书e码实现“万书互联、人书互动”,加强书与书之间的联系,实现人人读书,推动智能化服务的普及。“一书e码”,对于实现零排放、零库存、永不断版具有重要意义。5G环境下,依托云计算和物联网,书与人、书与书、人与人、书与云端将全方位打通。个人阅读单本图书转变以云化、虚拟化为核心特征的图书阅读生态圈。对图书馆而言,拥有海量纸本书即拥有海量数据,为新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借助新技术的发展,让阅读无处不在,实现更加真实、立体的阅读服务

(3)5G新阅读展望

5G高速率、低延时、多并发特点,给阅读带来全新体验,特备是虚拟技术的发展。随着VR、AR、MR等虚拟现实产品的开发与丰富,在5G环境下阅读会更加沉浸式实景化,阅读会更加有乐趣,阅读会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随着POD按需印刷技术的应用,5G环境下可以实现万书互联,人书互动,人人阅读共享,使读书的互动性和可共享变得完全可能;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5G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变得更加便捷,博览群书读万卷书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



主讲人之五

徐升国:数字化时代的全民阅读:挑战与未来


摄影:马乐

(1)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

首先,徐主任对于我国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进行了简要介绍。从综合趋势来看整体综合阅读率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为69.3%,手机阅读接触率为73.7%,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20.8%,PAD(平板电脑)阅读接触率为20.8%.。其次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11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持续增长趋势明显。再次,书报刊纸质阅读量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图书阅读率、报纸阅读率和期刊阅读率近年来的走势对比来看,报纸阅读率一直高于纸质图书和期刊的阅读率,但从2013年开始,报纸阅读率开始低于图书阅读率,且持续下滑,与此相同的是期刊阅读率的同步下滑。最后,国民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2)思考与感悟分享

① 阅读社交化和生活方式化。即大量阅读与在线社交行为相联系。与早期内容稀缺的现象不同,目前存在信息过剩和信息爆炸现象,手机等移动设备使得与网络相连接的社会化阅读现象越来越普遍。

② 阅读的碎片化和深度化。时代的快速变化下,知识和信息的汪洋大海使得个体的焦虑感日益突出。所获取的信息碎片化越来越明显,阅读的碎片化现象也开始占据主流市场。因此,对于深阅读的诉求变得越来越重要,深度阅读、沉浸式阅读成为阅读推广、全民阅读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③ 阅读的智能化趋势显现。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化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机器的学习能力愈发强大,个体沉迷于机器学习推荐算法给予的快感环境中,越来越多地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3)未来展望

未来的阅读方式如何发展?人机结合下的阅读形式是否会实现新的转变?这些问题催生了新的思考。从未来的展望角度切入,徐升国主任提出了3点感悟:①从信息稀缺到信息爆炸需要从以“书”为中心的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②阅读社交化以后,通过以阅读为媒介、为入口,将人的一切精神需求进行连接,而不只是阅读本身;③基于智能化,提供深度的阅读服务,实现终身学习,这也是智能时代每一个人的生存之道。这既可以使得人机结合更加密切,也能使个体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人。通过阅读,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用阅读点亮生命之光,引领个体走向自由,走向未来。



主讲人之六

米米·卡特:职能延伸、学术开放:作为出版平台的美国图书馆


图片来源:雅昌快讯

(1)图书出版的悠久历史

图书出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首先米米·卡特副馆长介绍了一个高层次的学术出版系统。这是一个有效的系统,其中它把整个学术和文化记录(the scholarly and cultural record)放在了生态系统的中心。图书馆的大多数领域涉及的重点在于保护。此外,传统意义上认为图书馆收藏的方式是以集体组织为主。这也是图书馆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图书馆开始考虑扩大业务范围时,学术出版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大部分图书馆的出版物是自引用出版,包括目录、参考文献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但是,网络出版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样从早期开始,图书馆就在支持研究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是这些出版物的主要消费者。图书馆与大学出版社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著名的大学出版社如加州大学出版社、北卡罗莱纳大学出版社等。
摄影:马乐

(2)数字出版推动格局变化

图书馆出版运动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正是这些技术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加自如地从事更为传统的出版活动,新的工具意味着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开始变化,系列危机是一个强大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大型出版商开始购买学术出版物。早期出版工作侧重于出版者的协作,如“Project MUSE(1993)”、“HighWire Press(1995)”。此外,开放获取增加了新的牵引力,图书馆开始协作,如一些平台开始相继出现:学术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SPARC(1998年)、BePress(1999年)、开放期刊系统(2002年)、Zetero(2006年)、图书馆出版联盟(2013年)等。

(3)今时今日的数字出版

在2013年,图书馆出版联盟有一明确使命即通过为发展最佳实践和专业知识提供专业论坛,扩大图书馆出版的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性。图书馆出版联盟的定义是由学院和大学图书馆领导的一系列活动,以支持学术、创造性和/或教育作品的创作、传播和管理。图书馆出版服务通常指学术期刊的出版,而且通常也提供范围更广的出版服务,它可以包括发布其他格式,如学术专著和会议论文集,且通常倾向于开放获取发布。

(4)图书馆为什么要出版?

开放获取被认为是获取图书馆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也是图书馆出版的动力之一。图书馆出版的定义非常广泛,这也意味着图书馆出版项目中存在很多变化。比较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大部分学术图书馆并不仅仅是指某种机构图书馆认为,机构知识库就是典型的一种发布,即让内容变得可访问。还有图书馆也在围绕出版建立服务并将其整合到研究生命周期中,以推动自由学术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可获取性以及实现开放存取。



主讲人之七

张岩:全民阅读的深圳实践——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摄影:马乐
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全民阅读实践方面也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张岩馆长认为全民阅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而不仅仅是指阅读推广。张馆长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即理念、文化、服务体系、科技助力和开放合作,阐述深圳图书馆的相关实践。

(1)先进理念引领发展

张岩馆长指出深圳市先进理念一直引领深圳图书馆的发展。一是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十分重视;二是在文化理念方面也较为领先,如2003年提出“文化立市”战略,2012年提出“文化强市”战略。

与此同时,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提炼出“深圳十大观念”,其中与阅读密切相关的观念有:

①“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让人尊重”。

②“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其中,“文化权利”包括四个层面: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和文化创造成果受保护的权利。

③尊重人才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7日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讲话:“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圳十大观念”之一的“来了就是深圳人”也体现了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尊重知识的用人机制、不断优化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全国各路人才“孔雀东南飞”,形成了深圳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行业优势。

(2)文化节庆影响深远

首先,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是“深圳读书月”,对于构建全民阅读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圳读书月”于每年的11月举办,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参与人次不断增加。2013年借此获得“全民阅读典范”的称号,并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此外,深圳图书馆界是全民阅读主阵地,深圳各级图书馆举办各类读者活动约1.4万余场,参与市民达500余万人次。仅2018年读书月期间,全市各级图书馆举办各类阅读活动650余场,其中重点活动77场,深圳图书馆活动132场。

3)服务体系保障权利

“图书馆之城”的宏伟蓝图于2003年提出,并发布实施方案,其目标是把深圳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立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

“深圳模式”以普惠均等为价值目标,以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作为架构,以“全城一个图书馆”为发展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服务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驱动力,全民合作与共享的区域发展模式。通过深圳图书馆(中心馆)搭建统一服务平台、联合采编、开展全市图书馆阅读推广联动等途径,深度合作,互通互联。

(4)科技助力阅读之城

图书馆智慧化的践行者(重大设施与基层网点),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① 文献管理智慧化:运用数据分析模型驱动智能书库系统和分拣系统协同工作,提升设备利用效能,实现文献科学储存与调配;

② 文献服务智慧化:通过移动终端、信息发布系统,对读者提出的文献预借、调阅申请实现全自动传输和全程可视化跟踪;

③ 空间服务智慧化:通过物联网全覆盖,实现在架文献的定位追踪和服务空间的实时感知,引入新兴技术,打造科技展厅等精品空间;

④ 网点管理智慧化:通过网络化和智能设备,构建一体化的智慧图书馆网点,实现无人值守、智慧管理、个性化导读、远程教育等。

(5)开放合作凝聚力量

深圳图书馆在体系建设、空间营造、阅读推广、新技术应用等服务创新领域与200余家机构开展合作,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各类媒体、志愿者团体。

① 在体系建设方面:打造了法律分馆、求贤阁分馆、捐赠换书中心分中心、青少年阅读基地、喀什分馆等;

② 在新型文化空间方面:打造了南书屋、爱来吧、讲读厅等;

③ 在阅读推广方面:拥有12个系列读者活动、60余个子品牌(60%以上采用社会合作模式);

④ 在志愿服务方面:主要有八大服务项目,2018年志愿者3724人,服务量突破6600人次,年度服务时长超过3万小时;

⑤ 案例分享:2019年首届粤港澳“共度半小时”,逾500个空间6万人共读,跨区域、跨行业、联合全社会力量推广阅读。



主讲人之八

茅院生: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全民阅读


摄影:马乐

(1)我们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茅院生总经理总结了出版业发展的大背景,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说明:

① 产业环境方面:处于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影响了信息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接收方式,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掌握了互联网,就可以把握时代主动权。

② 发展方式方面:处于创新时代。新兴媒体的诞生和发展,推动我们进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四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十分迫切。

③ 营销方式方面:全媒体营销时代。由于技术的创新、海量的信息以及快捷的传播,使得人人都是媒体,处处都有平台,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影响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等各个环节。

④ 阅读方式方面:读屏时代。借助于手机、电脑以及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万卷书”触手可及。据统计,2018年全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达4.3亿人,人均数字阅读量已达12.4本,人均的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2)为何融合—正在被重新定义的出版产业

茅院生总经理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结合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形。提出有关出版业发展的三个问题,并提出有关这些问题的个人观点:

① 今天的出版业在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他认为是生产创意、知识、图书以及IP,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设计图纸并组织协同生产,而且出版的载体、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方式也在改变。

② 今天的营销在哪里实现?如何营销?他认为出版形态和营销方式的互联网化,为全民阅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双向、主动(互动)、以及可持续(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的方式进行营销。

③ 今天的读者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他认为新老介质阅读相互借鉴和融合成为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显著特点,人们阅读方式由读书报刊到读屏,由单向阅读到互动、多维阅读。最后他提出全民阅读融合发展、协同共进是现实需求。

(3)融合什么—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全民阅读创新

在融合发展的背景之下,全民阅读创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 共生共进,产业相融。融合发展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产业业态的“进化”;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消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

② 读者至上,服务相融。从共享到协作发展,给读者提供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产品。以新华书店在新时代的服务为例说明,即以围绕“四个中心”开展,全民阅读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产品展示中心以及学习教育中心。

③ 千人千面,数据相融。文字、图片以及音视频为载体的数据信息是全民阅读的起点,数据相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优质内容、独特渠道,建设读者和内容的数据库,因此拥有数据可以成为未来行业的主导者。

(4)新华书店总店推进融合发展与全民阅读实践

茅院生总经理简要介绍了新华书店总店的发展情况与全民阅读实践。

① 总店转型发展新格局,战略上要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产业转型,项目方面一个园区五个平台。

② 围绕互联网做开全民阅读。即“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建设新华书店网上商城。

③ 围绕品牌做响全民阅读。即创新品牌运营、创办品牌活动。④围绕科技创新做深全民阅读。即与阿里、华为等国际互联网先进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最后总结了融合背景下全民阅读的发展内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融合;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通过融合发展建立全民阅读的生态系统,创新全民阅读推广。并期待,图书馆界、出版界、发行界加强沟通合作,不断改革创新,融入数字化、科技化浪潮,探索融合发展之路,研究新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的服务读者。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END

学术活动|第三十四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五)

学术活动|第三十三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四)

学术活动|第三十二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三)

学术活动|第三十一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二)

学术活动 | 第三十期 中国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系列报道(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