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界》2023年第10期目录

新闻界 新闻界
2024-09-09



《新闻界》2023年第10期目录







前沿视点·大模型与传播生态


解析生成式AI下的“涌现”现象——“新常人”传播格局下的知识生产逻辑

喻国明 苏芳 蒋宇楼

摘要   本文从复杂性范式中“智能涌现”的视角切入,分析生成式AI与人类智能在知识生产领域的互构逻辑。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知识生产形成了“新常人”与常人共在的传播格局,AI与人类智能互为映射、互为参照。本文依循知识生态系统理论考察涌现范式,发现群体智能的演变规律在于将人与智能机器看成互为参照的统一整体。随后,根据索耶范式将常人社会系统和“新常人”群体智能的涌现进行了对比,划分为个体、互动、瞬时涌现、稳定涌现和社群结构五个层级。最后,本文认为“新常人”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依照从“暗知识”到“显知识”的逻辑,要经历从微观的知识建构,到中观的知识提取,再到宏观的知识落地,依次完成知识涌现的操作化层次界定,通过提示工程实现认知增强,最后迈入认知智能的下半场。

关键词  知识生产;生成式 AI;新常人;涌现;认知智能


乌合之众的超级节点?AI大模型使用的人机网络结构分析

张洪忠 王彦博 任吴炯 刘绍强

摘要   大模型超越“图灵测试”标准,使得机器开始具备接近“人”的行为特征,深刻影响人机混合的网络结构。本文分析大模型在信息传播网络中扮演中心节点角色:大模型及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直接与大量用户建立“一对一”连接关系,进而推动网络结构向“再中心化”演变,成为一个超级节点。大模型通过学习网络“众人”知识提供新的经验数据,其本质是个体与算法支配下的“众人”互动。随着大模型深入传播实践,本文思考这种趋势是否会带来传受双方的乌合之众,并进一步从传受双方角度讨论了大模型网络结构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  大模型;机器行为;超级节点;网络结构;乌合之众




新闻学研究


技术话语与数字新闻学理论的本土特征

梁君健 杜珂

摘要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话语理论与元新闻话语相结合的分析视角,考察了中国官方话语对于技术的表述。研究认为,与西方数字新闻学理论相比,中国数字新闻学领域的国家话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技术议题,分别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辩证法和技术领导权。在上述议题中,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及政治语境对元新闻话语展现出显著的影响力。因而,中国本土的数字新闻学理论不仅需要考察技术给新闻业带来何种延续与变革,更应重点关注中国在过往的新闻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历史经验会如何形塑人们对技术的认知,进而影响到技术在新闻的实践领域和知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技术;数字新闻学;话语分析;元新闻话语




传播学研究


第一道数字鸿沟是一种迷思吗?——从时间成本再谈数字接入沟的问题

罗敬达 周笑

摘要   研究基于2000年至2021年间世界银行数据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N=1947),采用时间距离法和决策树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第一道数字鸿沟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及其对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静态指标下,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互联网接入差距呈现逐渐弥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动态时间维度的衡量,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第一道数字鸿沟一直在不断加深。具体而言,中国在达成相同程度的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所需的时间成本高于发达地区,且这种时间差距逐渐扩大。就时间成本意义而言,率先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用户在数字素养水平方面更为出色,从而形成了第二道数字鸿沟。据此,可见用以跨越数字接入沟的时间投入差异进一步促成了后续的数字化不平等现象。

关键词  第一道数字鸿沟;数字接入沟;时间距离法;第二道数字鸿沟;创新扩散理论




传播与社会


从失序到再序:生成式人工智能下的信息秩序变局与治理

张文祥 沈天健 孙熙遥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促动信息秩序的巨大变局,重新分配社会信息资源和数字权力。数据喂养的偏狭、使用的偏误和伦理的偏颇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及恶意信息流入信道创造条件,现有信息秩序面临失序风险。调整信息治理范式与治理方向成为智能传播格局下AI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提出实现信息秩序再次和谐的共创进路与治理方向,即以法律为约束,构建软硬法兼施的复合型AI信息治理法律框架,将法治贯彻到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治理的全链条多领域,全面提升法律规制效能;以内外兼顾的技术善治实现技术真正服务于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的图景,促动技术的自我纠偏与完善;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流域化治理模式以直面多元治理难题,将多元数字行动主体纳入差异化规制与协同性治理体系以实现信息秩序的复建。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信息秩序;智能传播;信息治理


倒置的传导:反向议程设置视角下被遮蔽的舆论沟——以唐山打人事件为例

郭淼 杨济遥

摘要   在公民之声日俱影响力的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受到多元意见掣肘,难以在一对多的意见市场上弥合舆论沟。本研究从反向议程设置理论视角出发,以“唐山打人案”为研究案例,通过stata软件将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建模,并设置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公众议程是媒体议程的格兰杰原因,而媒体议程却不是公众议程的格兰杰原因。技术赋权之下的公民声音颠覆了过去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议程设置机制和舆论走向,上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舆论往往会成为下一个时间节点的社会议程。在议程传导模式倒置与舆论场分化中凸显融合社会议题与弥合舆论沟的现实需求,主流媒体作为整合与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主体,担负起寻找达成社会合意新渠道的使命。

关键词  反向议程设置;公众议程;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




传播法与伦理


惩罚性赔偿对新闻版权侵权的治理意义——基于350份侵权诉讼判决书的分析

陈笑春 秦赛一

摘要   通过350例新闻版权诉讼的分析发现:低赔偿额无力实现全面赔偿;“反复侵权”的现象并不鲜见;举证困难使得“酌情”判罚成为普遍现象,并已表现出对“主观故意”的考量。随着《民法典》和2020年《著作权法》对惩罚性赔偿的引入,在新闻版权诉讼中对其恰当适用具有制度基础和现实意义:可望实现全面赔偿;其惩罚属性又与新闻作品的公共属性适配,排除“不当得利”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仅作为民事侵权赔偿例外的惩罚性赔偿案例可以形成示范效应遏制潜在侵权、倡导新闻版权意识。这对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版权新秩序的建构具有推动作用,也是尚待细化的惩罚性赔偿在版权领域的具体探索。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新闻版权;侵权;治理





新闻传播史


中国近代新闻界职业道德实践发端的“自然史”——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夏冰

摘要   清朝末期,中国新闻界风气日下,为建构和维持行业文化合法性,部分商业性报馆最早提出了基于传统士儒伦理的职业美德观,在商办报业内特殊的互动形式——“道德战”中,职业活动被“类型化”,“报纸体例”被建构为中国近代新闻界最早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初始形态,部分报馆通过制定馆内章程对职业道德进行制度化建设。各种条件诸如媒介环境、报纸性质、主要矛盾等,都在互动中形成合力,推动了近代新闻界职业道德建设与实践的“自然”发端。

关键词  职业美德;报纸体例;报馆章程;社会建构论




博士生新论


生成式AI传播范式:AI生成内容版权风险与规制建构——以全球首例AIGC侵权案为缘由

宋伟锋

摘要   在AI传播时代,生成式AI出版场景的应用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推动出版传播领域的新革命,但对既有版权立法与司法认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如生成式AI生成图片对版权法中“作者”与“作品”法律适用的新问题。基于黑格尔哲学“主体—客体”论,以“主体—客体”“精神—技术”“作者—作品”的二元关系范式,解构AI创作版权认定、侵权认定、抗辩理由等问题。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AI版权规范与执法实践的反思与超越,优化中国AI创作版权规制的新路径:在“作者”主体上,处理好“人类—AI”主客体式关系,明确人类为创作主体,AI为创作工具;在“作品”客体上,统筹好版权保护与AI出版传播产业发展的关系,厘定商事主体研发AI出版场景应用的合理使用情形,为AI新闻传播业态良性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关键词  生成式AI;“主体—客体”论;独创性;合理使用


往期精彩回顾

『视听·观点』丨张涛甫:中国主流媒体如何在全球化舆论场上成为主力军?
『视听·观点』丨周庆安:下一个十年的问题:从“合”到“融”
『视听·观点』丨常江:介入性新闻的技术缘起与文化阐释
《新闻界》2023年第9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8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7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6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5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4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3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2期目录
《新闻界》2023年第1期目录


编辑:徐秋染 谢豪莹(实习生) 

校对: 孙尚如 

 审核: 段吉平  杨国庆 

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中国新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

微信号|ixinwenjie

唯一投稿渠道|www.ixinwenjie.com


欢迎订阅2023年度《新闻界》杂志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